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费宏是什么样的人?受到的荣宠前所未有

费宏是什么样的人?受到的荣宠前所未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4/1/28 18:43:30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费宏待人和蔼、平易近人,做事比较谨慎,受到的荣宠前所未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费宏平时待人和蔼、平易近人,做事比较谨慎。在议“大礼”时,费宏对世宗不能强谏,但也没有附会。费宏任首辅后,操纵朝政的是在议“大礼”中阿顺世宗的席书、张璁、桂萼等人。席书的弟弟席春,在翰林院任检讨官,本是由他职改任。等到《武宗实录》完成后,费宏建议席春出翰林院到其他部门任职,席书由此而对费宏不满。张璁、桂萼本在南京任职,因在议“大礼”时支持世宗推尊私亲,被调进京师任皇帝的侍从官,不久又进入翰林院,很快又进入辅导皇太子的机构詹事府任詹事,满朝武对他们非常反感,费宏对他们也有所抑制,经常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所以张璁、桂萼也很怨恨费宏。武宗曾经亲自驾临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费宏将其编辑为倡和诗集,让费宏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

费宏受到的荣宠前所未有。张璁、桂萼对费宏受到皇上的宠信,非常嫉妒,桂萼对皇上说:“诗文这点小事,不足以烦劳圣上,况且使费宏得以恃宠凌压朝臣。”皇上没有理会他的话。桂萼阻止不了世宗对费宏的宠信,便和张璁一起在皇上面前诋毁费宏,说费宏收纳了郎中陈九川所盗的天方贡玉,接受了尚书邓璋的贿赂,还攻击到了费宏在乡里的一些行事。费宏上疏请求致仕回乡,说道:“桂萼、张璁怀私仇进攻臣下已有多次了。不给他们经筵讲官就怨恨,不让他们参预编修《献皇帝实录》就怨恨,不让他们担任两京乡试考官就怨恨,不让他们任教习就又怨恨。桂萼、张璁怀疑内阁事务由臣操纵,哪里知道臣下听百官的意见,上听皇上的旨意,怎么敢擅权?桂萼、张璁每日里攻击臣,是想进入内阁谋得臣的位置。

臣怎么能和这些小人在一起共事,请求皇上恩赐臣致仕还乡吧。”皇上不允,批答说:“所奏事情已经分明,不必深辩,卿应该立即到内阁理事,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当时是嘉靖五年(1526)四月。这一年的十一月,张璁已从詹事改为兵部右侍郎,费宏建议让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京师军队的一部分),张璁便弹劾费宏揽权,企图控制政府部门。没有多久,费宏的儿子费懋良犯罪下狱,张璁和桂萼便更起劲地攻击费宏,并将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综合抄录上奏皇上。费宏又上书请求致仕,世宗还是不允。张璁等极力诋毁费宏,想将他逐出内阁。弹劾费宏的奏疏上了多次,都未奏效。于是自己上疏请求辞官,同时诋毁费宏更加厉害,奏章接连呈上。费宏也接连几次上疏请求致仕皇上便下诏慰问挽留他,但始终不责备、训斥张璁和桂萼。

当时,有一个奸人叫邦奇按照张璁、桂萼的指示,上书指责原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等,一并诬蔑费宏。费宏因经不起张璁等再三、再四的攻评,颇怨皇帝未能主持公道,于是力请辞职,世宗也只好批准。当时是嘉靖六年(1527)二月。这一年十月,张璁就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隔了一年多桂萼也进入内阁。嘉靖十四年(1535),桂萼已经死去,张璁也因病致仕归乡,世宗开始思念费宏。这一年的四月,世宗又派使者率人到费宏家起复费宏,七月,费宏到达京师进入内阁。皇上设宴慰劳费宏,并当面对他说:“朕与卿分别这么久,卿身体还好吧,望卿从现在起一心一意辅佐朕整治朝纲。”费宏叩头谢图。从此以后,世宗对费宏更加宠爱和信任。

费宏和新阁臣时经常被皇上召入无逸殿,与皇上一起观看殿内的陈设,谈笑很融洽,每次入殿都是很久才出来。皇上还赐给费宏一枚银章,上面写着“旧日辅元臣”四个字,让费宏尽心供职,有闻及时上告。皇上把费宏看成是知己,经常他咨询有关国家大事,费宏对皇上的恩宠感激不尽,对皇上的询间总是坦诚相告,直言无讳。在经受了张璁、桂萼的陷害之后,费宏的心胸并没变得狭窄,而是更加宽宏大量,朝廷大臣们都愿意与他结交。费宏第三次入内阁不久,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月十九日,费宏病死,年68岁。世宗非常悲伤。给了很优厚的抚恤,赠太保,赐谥号文宪。费宏三入内阁,辅佐武宗、世宗两朝近10年。

虽然中间曾遭小人陷害,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功名利禄。费宏的弟弟费来在辅导太子的机构春坊局中任赞善,侄子费懋中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任编修官,费宏的大儿子费懋贤则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父子兄弟均在禁中任职。费寀官至少保、礼部尚书,死后被赐以“文通”的谥号。费懋中官至湖广提学副使。费懋贤官至兵部郎中。费宏的伯父费瑄,成化十一年(1475)考中进士。弘治年间任兵部员外郎。贵州巡抚谢暴、总兵官吴经等上奏说,烂土地区的苗族反叛,请求朝廷发兵征讨。皇上根据兵部尚书马文升的清求,命令费瑄与御史邓庠带兵前去征讨。他们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苗族并没有反叛的迹象。他二人便上疏弹劾谢泉、吴经以及縝守中官张成的罪责。费瑄被升迁为贵州参议,一直到最后。

标签: 费宏清朝

更多文章

  • 李隆基继位之后为什么会对太平公主下手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隆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玄宗李隆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家那点事,无非就是权力之争,皇位、后位、太子位,个个都是烫手的香饽饽。而周围聚集的一群饿狼,也个个都是双眼冒着绿光,紧盯不放。李隆基继位后就干掉了姑姑太平公主,可以说是继承了李唐皇室的优良传统。从唐朝建立,皇位的

  • 代善为人谦和稳重,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代善,清朝

    代善为人谦和稳重,对弟弟们都很友善,为何对儿子痛下杀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自古以来,后妈虐待继子的事情,层出不穷,但后金女真人中一个后妈的恶行,不但将父子感情离间,甚至将丈夫的皇位都弄丢,代价不可谓不大。不过,所有一切,最大的责任应该归咎于奇葩的丈夫,他就是努尔哈赤的次

  • 对于李隆基来说 杨玉环对他真的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隆基

    还不知道:李隆基一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人都觉得武则天之后,唐朝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但其实不是,他们中间还隔了两个皇帝,只不过这两个前期是武则天的傀儡,后来武则天把皇位还给李显了,李显却没活很久死掉了,然后皇位又到了李旦的手上,李旦也是个短命鬼

  • 海瑞晚年屡次申请辞职,万历皇帝为什么不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海瑞,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万历十二年,已经十几年没有官做的海瑞重新得到起用,被任命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途中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上任没多久,海瑞又被升任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此时已经七十多岁,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多次呈上辞职信,万历皇帝却只是下诏宽慰他,始

  •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怎么回事?王小波为百姓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王小波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怎么回事?王小波为百姓做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宗征讨辽朝,落得个惨败的结果,又丧失了像杨业这样的勇将,没有勇气再跟辽朝作战。再说,国内局势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川蜀地区接二连三爆发农民起义,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难以应付。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过前蜀、后蜀

  • 历史上的胤祉是什么样的人?数他最有心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祉,清朝

    其实在历史上数胤祉最有心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博学多才,志在学问,对争储一事极不感冒,在雍正即位后第一个下跪表示效忠,最后在血雨腥风中获得了善终。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影视剧中的虚构,真实历史上的胤祉

  • 胤祉是怎么死的?康熙为什么囚禁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胤祉,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康熙帝的三儿子胤祉看似无心争权,却被雍正帝幽禁致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圣祖仁皇帝在早年和中年是在不断的争斗乃至战争中度过的,除鳌拜、灭三藩、退沙俄、亲征噶尔丹,到了晚年这些大事都弄完了自己家里又开始闹腾了。“九子夺嫡”让康熙帝是伤透了脑筋

  • 弘历真的是汉人吗?他为什么要下江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弘历,清朝

    乾隆其实是汉人?爱新觉罗·弘历的身世之谜,乾隆下江南的秘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满清时代,不得不提海宁陈氏。这家族号称“海内第一望族”,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官运亨通。那么这个家族究竟与乾隆有何关系,乾隆多次下江南是否与此有关呢?话说康熙年间雍正与陈氏家族

  • 弘历继位后做了什么事情,让人觉得他心狠手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弘历,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弘历继位后办的第一件大案,让世人看出了他的心狠手辣。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初政,总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用宽缓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

  •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

    真实的乾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乾隆自幼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严格的说,清廷的家庭教育都特别严格,众皇子们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读书,还习武,所以清朝皇帝文化素质都不差,乾隆皇帝更是饱读诗书。这一点比明朝强多了,明廷就是太不重视家庭教育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