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马文升

马文升——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马文升

马文升的介绍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正德五年(1510年),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历官五十六年,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概述内图片来源:明王圻辑,万历间刻《三才图会》)

有关“马文升”的历史故事

  • 明朝马文升简介-明朝马文升

    马文升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马文升,历史上评为马文升,明朝历史马文升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马文升,别名:马负图,马约斋、三峰居士、友松道人,国籍:明朝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诗人。

  • 马文升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

  • 马文升历仕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

    马文升,字负图,汉人,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代中期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刑部尚书,随后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

  • 明朝官员余子俊简介: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明朝吏部尚书马文升的故事 马文升作品

    马文升是景泰二年进士及第,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吏部尚书、少师兼太子太师等职,著有《马端肃奏议》《约斋集》等作品。他因权宦刘瑾诬陷而被罢官,于1510年悲愤而死,葬入州北大隗山麓。马文升的故事心行内外马文升曾经说:“我在兵部任职时,每夜心都在边境行走一圈;在吏部任职时

  • 马文升后人 马文升是个怎样的人

    马文升马文升一生历经明朝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有着“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在平固原盗乱、镇抚辽东、辅佐弘治中兴等方面有着卓越贡献,后世对他也是赞誉有加。马文升因被权宦刘瑾陷害去官,于公元1510年悲愤而逝,时年85岁。马文升后人马文升有一子马璁,曾经以乡贡的身份在

  • 马文升简介 马文升是回族吗

    马文升马文升号约斋、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是明朝名臣、诗人,他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辅佐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有功,一生功绩显赫。那么,马文升生平事迹有哪些?他是回族人吗?马文升简介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汉人,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

  • 明朝官员余子俊简介: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经历五朝身居高位的马文升:为何不被党争影响?

    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三峰居士,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十五年任吏部尚书,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

  • 明朝官员余子俊简介: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