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神白起遭遇兵圣孙武,谁更胜一筹?

战神白起遭遇兵圣孙武,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72 更新时间:2024/2/16 16:18:12

秦国人的变法目的明确,就是要让秦国更加强大,而更加强大的秦国就试图要攻进中原。东方列国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更多的可能还是从韩赵魏三家传出来的,韩赵魏三家距离秦国最近,而且还是秦国东进中原的屏障,所以秦国要不断扩张侵占韩赵魏领土。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万军队,更是成为“虎狼之国”的铁证。这场战争让秦国战神白起的“杀神”之名响遍了七国。长平之战让人看到了赵括的无知,也看到了战神白起的可怕。春秋战国的战将数不胜数,其中佼佼者无数。有趣的历史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假想:如果当时赵军统帅是兵圣孙武的话,他对决战神白起,结局会改写吗?

这里先来把长平之战的过程梳理一遍,再来分析。

公元前260年,秦军攻赵,赵将廉颇一开始被秦军打败,之后廉颇就带着赵军死守。廉颇是赵国有名的善战将军,面对秦国大军锋锐,廉颇使的是“以逸待劳”,毕竟秦国人刚刚从韩国地界攻战而来,凭的是满腔热血,所谓长途跋涉最忌敌军闭关锁城,时日久了就会遭遇粮草不济。按照廉颇的战法长平之战恐怕很难发生。秦国大军驻扎在长平,可谓是进退两难。秦国人就是狡猾,马上使用“无间道”的方法,骗得赵王用赵括换回了廉颇。赵括是个熟读兵书的年轻人,可是没有实战经验,还过于自负。

廉颇懂得分析敌军劣势,而赵括只认得赵军的勇猛,这就成了此战的关键。赵括一反廉颇的守势,大举进攻秦军;白起故意诈败,让赵括孤军深入,同时派兵切断赵军的归路、运送粮食的线路和水路。最后赵军缺水缺粮,就这样45万人被秦军打败,还被活捉了40万人。赵括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惨重代价,白起为震慑六国,直接坑杀40万赵国降军。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廉颇跟白起是没有直接对战的,廉颇固守时白起还没有到长平,白起是在范睢使“反间计”成功而后才在长平与赵括正面对战的。所以白起若遇廉颇或许胜负不会如此迅速。

而廉颇虽是名将,其结局却并不怎么好。我们所熟知的那句“尚能饭否”,其实是廉颇在赵国受到冷落,独自流落魏国之时,赵国人派遣使者到魏国请求廉颇回归之时廉颇对来访使者的逞能之言,可惜的是这位使者来自廉颇的政敌,回到赵国就说廉颇的坏话,导致廉颇最终没有再次被赵国所重用,可见廉颇在政治上是极度不成熟的。而孙武在帮助吴国成为霸主之后即隐居世外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兵圣。廉颇与孙武之遭遇,可见两人之差异,孙武显是更胜一筹。那么如果把赵括换成兵圣孙武,在长平之战中孙武面对战神白起的话,能改变长平之战的结局吗?下面一起来看。

孙武是个用兵如神的人,一生从无败绩,被人称为兵圣;白起攻必取,战必胜,一生也无败绩,被人称为战神。长平之战如果让孙武对决白起的话,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场巅峰对决。经过对比两人的聪明才智后,发现孙武面对白起的话,孙武会轻松打败白起,改变长平之战的结局。

假如孙武被赵王派到长平去抵挡秦军,他肯定不会让赵王被秦国的“无间道”给套路。当时的秦国实际上是将相不和的,白起功高盖主,身边跟着大量的强将,而相国范睢对白起之功是心有余悸的,当年魏冉就是靠军功卓著甚至架空国君,范睢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秦国朝堂的这种格局,极有可能也发范睢的反间计,故意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而孙武则是不同,因为孙武熟知兵法,如果出外打仗就不能让自己有后顾之忧,跟后来秦国的大将王翦差不多,孙武多半也会在战前得到赵王的承诺,以彻底赢得赵王的信任,孙子自己就说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四道……”孙武在兵法中的这几句话明确指出来了有五种间谍,还介绍了他们的具体使用方法。孙武就是反间计的擅长者,孙武若是被派到长平去抵挡秦军,临阵换帅这种事情很难在孙武身上发生。

再者,孙武熟知兵法,深知秦军的勇猛,面对秦军的话,他不会轻易派出军队出去,一开始就肯定会固守,也就是说他一开始就不会给秦军任何机会,这样就不会出现廉颇一开始作战不利的局面,赵军会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战氛围。更重要的是既然范睢可分析敌国局势,孙武也擅长于此,比如当年吴国攻打楚国之战中,孙武就是趁楚国人国内乱局之时,频繁开展对楚国边境的骚扰之战,打完就走,隔天又打,打了这里,又打那里,搞得楚国人的军队疲于奔命,若非对楚国军情和政治的熟悉,绝难采取如此精准打击措施。那么孙武有没有通过范睢的种种举措猜测出秦国将相不和的漏洞,这是很有可能的。长平之战前白起在第一时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是不是正在大后方处理与文臣之间的关系呢?孙武会不会借助这种机会,采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反间计”?

孙武还说过,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这几句话说国君会对军队不利有三种情况,其中一个就是不了解军队的实际情况,让军队在不该进攻的时候进攻。当时廉颇固守之时就多次接到赵王命令让其进攻,最后也因此招回了廉颇。不过如果是孙武固守的话,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当年孙武在吴王面前训练宫女,妃嫔们嘻嘻哈哈不听军令,孙武直接抓出来两个吴王宠爱的妃子杀掉了,可说是杀一儆百,一帮宫女很快就被训练成了像模像样的作战士兵。白起训练的是虎狼之师,孙武训练的是女子,可见两人之差别。

跟白起不同的是,孙武在史书中似乎更近于完美。白起虽是战神,但也有着很多作为武将无法规避的缺点,就是功高盖主而后就会情不自禁的忤逆国君的意图,白起是过于自大甚至自负的,善于打仗,但是不善于与国君达成某种共识,导致最终身死。白起在军中可能威望很高,而且较为独断,以一人之天才影响一国之军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作战。而孙武更推崇团队作战,更讲战略,不完全是靠强攻。比如说吴国攻打楚国之前就是不断的骚扰骚扰,然后找准时机给予致命一击,可谓是非常擅长谋略。

最后,孙武能够从无败绩,对于敌人的信息掌握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是孙武为帅,他就会想尽办法去打探敌人的军情,那么秦派白起为将的信息就瞒不了孙武,孙武就能从白起的作战风格找出应对策略,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反观白起,他虽然被称为战神,可是在才智、对战争的认知等综合能力方面不如孙武,所以孙武与白起对阵,有着差不多的人数、差不多的作战能力、差不多的政治格局,孙武是可以轻松击败白起的。

标签: 白起秦朝

更多文章

  • 余祭:吴王诸樊之弟,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余祭,春秋

    吴王余祭(公元前587年-公元前544年),姬姓,名余祭,又称吴安王,吴王寿梦之子,诸樊之弟,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在位。公元前548年,诸樊去世,余祭继承王位,以公元前547年为元年。公元前544年,余祭去世,其弟余眛(一作夷末、夷昧)继位。吴王余祭,姬姓,名余祭(《左传

  •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夷昧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夷昧,春秋

    吴王夷昧(约前580─前527年),春秋时期吴国君主,谥号吴度王,为寿梦之子,诸樊、余祭之弟,季札之兄。 前544年,余祭去世,他继承了王位, 在位时间17年(前544年─前527年),终年约54岁。元年为前543年。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始祖为太伯。当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为了让父亲

  • 为什么说杨坚是最幸运的开国皇帝?无意篡位却被皇冠砸中 成千古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坚,隋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他根本没想过篡位,却天下掉下来的皇冠砸中,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被后世誉为千古明君。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又是怎么成为皇帝的呢?这位史上最幸运的开国皇帝就是隋

  • 俄国工人运动领导者之一 共产国际前期的领导人季诺维也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俄国,领导人

    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犹太人。俄国工人运动和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共产国际前期的领导人,后来成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的一个重要代表。1936年8月和加米涅夫一起被处决。苏联最高法院于1988年6月13日宣布撤消了1936年对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的判决,并为其恢复名誉。主

  • 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是谁 她为什么会被废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刘邦

    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应该是薄太后的侄女薄皇后,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一生只宠幸过一次的妃子,但是她却十分好运的生下了儿子,不受恩宠加上没有野心让吕雉认为薄姬不会构成威胁,所以她才能与儿子安全到达封底不被迫害。但是薄姬在汉宫时没权没势自然要低调保命,但是到了封地她就是太后,受封底万民敬仰,这气势一下提升

  • 著名皮黄戏武生演员:杨隆寿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隆寿,清朝

    杨隆寿(1854年-1900年9月2日),为著名皮黄戏武生演员,梅兰芳的外祖父。在清末时期有"活武松"、"活石秀"之称,曾创办小荣椿科班,培养了杨小楼、程继仙等一批著名皮黄演员。演出剧目有《挑滑车》、《贾家楼》、《英雄义》、《八蜡庙》、《八大锤》、《武文华》、《四杰村》及猴戏《闹地府》、《泗州城》等

  • “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逼不得已弑兄杀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事变

    众所周知,在唐朝的时候,最有名的一位皇帝应该就是李世民了,虽然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他所做出的功绩却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父亲李渊,但是他成为皇帝的道路却并没有那么的平坦,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弑兄杀弟,逼父退位“,而几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真相:弑兄杀弟是逼不得已,不然死的就是他!那么

  • 立下赫赫战功的卫青为什么在死后会被汉武帝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青,汉武帝

    古代有许多的豪门望族,大族世家的势力能对经济和政治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力。汉朝,卫青家族可以说是汉武帝时代最为显赫的家族,皇后,大将军,丞相都来自卫家,地位如此显赫,深受皇帝的宠爱。卫青从一个小小的马夫到大名鼎鼎的将军,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姐姐是皇后,自己又娶了皇帝的姐姐,联系非常紧密,身为皇亲国戚享

  • 湘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毕金科,为什么会走上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毕金科,清朝

    咸丰七年正月,曾国藩接到了一个噩耗:自己亲手提拔的大将毕金科在攻打景德镇的时候战死。曾国藩痛哭不已,向朝廷上疏奏请优抚,追赠总兵衔,谥号刚毅。四年后,攻克景德镇时,亲自为他勒碑纪事,将他和塔齐布并列。毕金科本来在征讨苗人时就当过乡勇,湘军刚一建立,他就加入了。最开始只是跟从王国才的一名营官。因为作战

  • 邓艾灭亡蜀之后,在成都做了这三件事,为他全家埋下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邓艾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决定对蜀国用兵,司马昭派遣钟会为东路军,邓艾为西路军,诸葛绪为中路军,三军齐发攻打蜀国,邓艾在魏国和蜀国两路军队主力对峙之时,自己带领部分精锐部队,偷渡阴平,奇袭江油,于绵竹大破诸葛瞻,攻下绵阳,兵临成都,蜀后主刘禅向魏军投降,邓艾灭蜀为司马昭立下大功却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