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49 更新时间:2024/1/15 21:14:46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先师的故事

伊尹,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l7世纪初,夏末空桑(今河南杞县空桑或河南嵩县)人。据说他的父亲是位手艺高超的厨师,他的母亲则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女。

从记载来看,伊尹先师确实是一位夺天地精华的烹饪者,他的手艺来源于深刻的道学内修。作为当时黄学的大成就者,他已经达到了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且在各个方向自由创造的境界。烹饪可以,治病可以,治理国家,夺取天下,也同样可以。

圣者名厨美名远播,已经传遍了了华夏四方,甚至超越了国界,到达当时素有贤名的商王成汤耳朵里面。成汤当时统治的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是不折不扣的小国。国家虽小,但是却能以德治理。夏商周时期治理学讲究的是用圣贤之人为官。成汤以小国之君的身份,跑到有莘国,来延请圣人伊尹为相。根据历史记载,成汤去了不止一次,而是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可是天下人最舍不得离不开的就是大厨了,这是关系到有莘王生活质量的关键人物啊,怎么可以随便放走?有莘王就是不答应成汤请走伊尹,成汤只好咬牙狠心,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在离开有莘的时候,伊挚还不忘记背上自己用惯了的鼎俎--古代烹饪食物的礼器。伊尹的离开,成就了一段“伊尹背负鼎俎为汤烹炊”的历史佳话。

伊尹到了成汤国,而当时的成汤王并没有多大的雄心。方圆七十多里的地,相对夏朝来说,只能叫做弹丸。而满怀仁爱的成汤,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子民治理好,而不是去扩张吞并。

可是伊尹观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天。当时的夏朝,已是末世。夏朝的统治者是,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天意依据君王的德性,已经发出了成汤灭商,统一中国的号令,而这一切都被超凡入圣的伊尹先师尽收入心。他来到商国,志在天下,而要得天下,必须说服成汤王。要说服成汤,他须先烧一锅汤。

这锅汤是在成汤王的欢迎仪式上进行烹饪的。伊尹到达汤国的第二天一早,成汤就在朝廷上接见了伊尹。久闻伊尹美名,就想考他一考。伊尹面对天意注定要统一天下的天子贤王,有意和他研讨一番,于是这一君一臣,就围绕着伊尹的汤锅,探讨起来。

成汤问道:“先生既然是名扬天下的大厨,可以用这汤锅立即做出美味吗?”伊尹的回答是这样的:

“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月侯。”

(大意是: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说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所以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对话。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就是,治理大国不要计较出现的小毛病,小缺陷。也就是大行不顾细谨的意思,也是九根指头和一根指头的意思。比方说,治理过程中有人大喊:不好啦,饿死人啦,赶快停停停。对饿死的事要处理一下,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对,就要继续进行下去。

国家一大,什么鸟都有,七嘴八舌,百人百性,有喜欢吃咸的,有喜欢吃淡的,有喜欢吃酸的,有喜欢吃辣的,要是都照顾到,一锅饭十年都做不出来。

伊尹历事商朝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

标签: 伊尹汉朝

更多文章

  • 金日磾是怎么变成汉武帝的托孤重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金日磾,汉朝

    匈奴王子沦为饲马奴隶的金日磾,如何逆袭成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到匈奴,我们往往会想到秦朝蒙恬北定匈奴的功业、汉初刘邦白登之围的耻辱、汉武帝北征匈奴的雄心、卫青霍去病千里奔袭的英姿,还有昭君出塞的凄美。这些都是载于青史,流传百世的故事。而在这些事迹之间,却

  • 太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女主人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姒,周朝

    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是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事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情的魔力有多大?有人为爱放弃江山,有人为爱牺牲尊严,有人为爱抛弃一切,有人为爱看破红尘……古往今来描写爱情的诗歌、文章、语段更是数不胜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

  • 伯邑考的死跟纣王没有关系?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伯邑考,周朝

    伯邑考的死竟然不是因为纣王,而是因为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吧姬昌去朝歌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个厄运,也知道会有不幸发生,所以呢,他就百般叮嘱,交代好这几年里的一些事情,并告诉他们不要冲动行事,只是自己怎么也不会知道当看到亲生儿子被剁成肉馅时,占得一

  • 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几十载,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戚继光

    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几十载,最后结局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名将众多,徐达、常遇春、蓝玉、傅友德、李如松等人无不战功赫赫,功勋彪炳,但若说谁才是明朝最伟大的军事家,则当属明成祖朱棣与戚继光。朱棣在远征蒙古之时,开创了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以及火器编制独立化的先例,而戚

  • 汉朝的24孝好皇帝开创“文景之治”,母亲却地位低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恒

    汉朝的24孝好皇帝开创“文景之治”,母亲却地位低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汉朝,大家都知道。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来领导农民起义打败了秦王朝。虽然汉高祖刘邦没有项羽强大,但是最后项羽却败在他的手上,乌江自刎。刘邦拿下了天下之后,却也杀了很多的功臣,虽然治理上有很大的功绩,但是刘邦的

  • 除了狄仁杰之外武则天曾最信任的大臣,终于在失宠之后落在了对头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昭德

    除了狄仁杰之外武则天曾最信任的大臣,终于在失宠之后落在了对头手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武则天重用酷吏,也重用能臣,而武则天最信任的能臣里,除了狄仁杰,那就是李昭德了,李昭德个性特别,敢直言,能力也非常强,武则在非常信任他,即使女皇的侄儿武承嗣诋毁他,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据说有一

  • 吴国四大都督,谁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瑜,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动荡年代里,魏蜀吴三家经过无数的战争,最终形成了鼎立之势。虽然在许多人的眼中,提起三国首先想到的是魏国和蜀国,但是占据江东的吴国也是不可小觑的,吴国的文臣武将与魏、蜀两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其中文

  • 对于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齐襄王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襄王,战国

    大臣功高盖主怎么办?齐襄王:我这个办法,专治各种功高盖主之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国时期,齐国曾遭遇一次灭顶之灾。在最危急的关头,田单率领大军大破燕军,最后连连得胜,收复了齐国丢失的领土。在打退了燕国的军队后,田单成为了齐国的宰相。当时田单声望很高,齐国许

  • 刘备攻打东吴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对历史中刘备攻打东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真的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自小和母亲以贩履编席为生,后来建立蜀汉政权,和曹操的魏国以及江东的孙权形

  • 孙按武艺仅次卢俊义,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按,宋朝

    此人是田虎部下猛将,武艺仅次卢俊义,可惜结局太仓促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梁山好汉们接受招安之后,似乎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先是公孙胜离开了,他回去专心修道了,这个大法师一走,后来梁山好几人死于敌方妖道之手。最有名者,就是武松,他断臂就是因为方腊部下的包道乙。另外,安道全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