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三大征之一,西南播州土司为何会爆发叛乱?

万历三大征之一,西南播州土司为何会爆发叛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40 更新时间:2024/1/22 17:57:2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章,欢迎阅读哦~

播州平叛,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叛乱对于刚刚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明朝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震惊西南半壁之天,烦费海宇全胜之力。”虽然这场叛乱在明朝24万大军的合力围剿下,仅用了百日即被最终平定,但叛乱的发生绝不会仅仅如战表中描述的那般简单。

明朝对西南偏远地区的统治更多的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土司与国家之间属于委任统治关系,这是一种自唐朝开始实行羁縻统治的一种演化。而播州杨氏土司自唐朝僖宗三年(876年)由山西人杨端担任播州地区羁縻州长官以来,700年来历任土司都与中央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这一局面最终在末代土司杨应龙时期发生改变,随着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的产生变化,以及杨应龙自身实力的增强,明朝军力的衰弱,最终引发了这场叛乱。

西南播州平叛与平定宁夏叛乱和朝鲜抗倭战争合称为万历三大征。对明朝西南地区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这次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播州叛乱的发生不仅仅在于土司杨应龙的个人野心,更多的还在于当时整个明朝政治、军事及播州土司实力等方面的转变有关。

首先,明朝中后期对土司制度的政策转变

明朝开国之初,考虑到西南偏远地区多属穷山恶水之地,直接派遣官员管辖得不偿失,于是继续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对这些地区进行委任统治。

但随着两百年的发展,西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已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土司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使得他们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割据地方,对中央经常叛服不断,骚扰周边,内斗不止,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的安定环境。

“嘉靖十四年议准,云南、四川两省土官,各照旧分管地方,如有不尊断案,互相仇杀及借兵助恶,残害军民,并经断未久,辄复奏扰变乱者,土官子孙不许承袭。”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明朝中后期开始对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这无疑对当时播州土司杨应龙的自身利益造成了极大威胁,成为其发动叛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明朝军事力量的衰弱影响

明朝建国初期,曾经根据全国各地的防卫、战略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卫所,作为镇守地方的军事力量。

但自明朝永乐皇帝之后,原本主要依托土地存在的卫所制度,由于军田大量被利益集团瓜分,卫所兵则被充当军官的佃农形同奴隶,这使得曾经为明朝提供稳定兵源的卫所制度,在受到各利益集团的腐败管理和盘剥之下逃兵无数,陷于崩溃。

“成化十年,泾国公蒋贵曾上言,“大同、宣府诸塞下,腴田无虑数十万,悉为豪右所占”。成化二十二年,南京户部尚书黄拔”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

西南地区的卫所由于一开始就不是明朝的军事重心所在,卫所力量本身就不及北方来得雄厚,到万历年间随着卫所制的崩溃,更是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有名无实的摆设,自此明朝对西南土司的直接压制能力被极大的降低,这也就给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第三,播州土司实力的膨胀

播州杨氏自唐以来,在播州经营七百余年,于当地拥有极为深厚的实力。

在播州境内自宋元时期就修有诸如“海龙囤”、“娄山关”等一系列军事城堡和防御工事扼守险要关隘,几乎自成一国。

同时,受限于卫所制度的名存实亡,明朝为解决用兵短缺的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量用土司军队参与到明朝的各项战事之中,这在无形之中壮大了土司的军力。

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播州土司杨应龙数从征调,三次率土兵配合明朝军队征剿松潘和建昌等地,屡建战功而受封骠骑将军。这一系列的作战经历,从侧面证实了播州杨氏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正是播州内有完备防御、军力强盛,外则窥探得出明朝军力衰弱的内外部实力对比,让播州土司杨应龙产生了错觉,认为可以通过叛变建立自己的王国。

结语

播州叛乱,正是明朝在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和利益的一次叛乱行为。当播州土司宣慰使杨应龙起兵反明时,万历皇帝当即调遣刚从朝鲜战场打败倭军得胜而回的骁勇之师,集合十三省兵力共二十四万人合力征剿,历时一百余天,以雷霆之势将这场叛乱平息,切实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通过此次平叛行动,明朝加快了对川贵土司地区尤其是播州地区开展了改土归流工作,编定里甲,设置了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和贵州。使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得到加强,对西南地区分离割据势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确保了有明一代西南再未出现动乱不安的局面。

标签: 明朝万历皇帝

更多文章

  • 霍显跟霍家一门有什么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显,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霍光一生谨慎小心,却娶错了老婆,导致他死后一年霍氏一族被灭门。霍光是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元老,他一生都是谨慎小心,不然怎么会躲过汉武帝晚年对外戚的清洗,并且在汉昭帝和宣帝时期成为朝廷重臣,参与皇帝废立。霍光,是汉武帝时期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而霍去病的母

  • 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伊尹,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先师的故事伊尹,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l7世纪初,夏末空桑(今河南杞县空桑或河南嵩县)人。据说他的父亲是位手艺高超的厨师,他的母亲则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女。 从记载来看,伊尹先师确实是一位夺天地精华的烹饪者,他的手艺来源于深刻的道

  • 金日磾是怎么变成汉武帝的托孤重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金日磾,汉朝

    匈奴王子沦为饲马奴隶的金日磾,如何逆袭成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到匈奴,我们往往会想到秦朝蒙恬北定匈奴的功业、汉初刘邦白登之围的耻辱、汉武帝北征匈奴的雄心、卫青霍去病千里奔袭的英姿,还有昭君出塞的凄美。这些都是载于青史,流传百世的故事。而在这些事迹之间,却

  • 太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女主人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姒,周朝

    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是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事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情的魔力有多大?有人为爱放弃江山,有人为爱牺牲尊严,有人为爱抛弃一切,有人为爱看破红尘……古往今来描写爱情的诗歌、文章、语段更是数不胜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

  • 伯邑考的死跟纣王没有关系?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伯邑考,周朝

    伯邑考的死竟然不是因为纣王,而是因为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吧姬昌去朝歌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个厄运,也知道会有不幸发生,所以呢,他就百般叮嘱,交代好这几年里的一些事情,并告诉他们不要冲动行事,只是自己怎么也不会知道当看到亲生儿子被剁成肉馅时,占得一

  • 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几十载,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戚继光

    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几十载,最后结局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名将众多,徐达、常遇春、蓝玉、傅友德、李如松等人无不战功赫赫,功勋彪炳,但若说谁才是明朝最伟大的军事家,则当属明成祖朱棣与戚继光。朱棣在远征蒙古之时,开创了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以及火器编制独立化的先例,而戚

  • 汉朝的24孝好皇帝开创“文景之治”,母亲却地位低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恒

    汉朝的24孝好皇帝开创“文景之治”,母亲却地位低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汉朝,大家都知道。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来领导农民起义打败了秦王朝。虽然汉高祖刘邦没有项羽强大,但是最后项羽却败在他的手上,乌江自刎。刘邦拿下了天下之后,却也杀了很多的功臣,虽然治理上有很大的功绩,但是刘邦的

  • 除了狄仁杰之外武则天曾最信任的大臣,终于在失宠之后落在了对头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昭德

    除了狄仁杰之外武则天曾最信任的大臣,终于在失宠之后落在了对头手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武则天重用酷吏,也重用能臣,而武则天最信任的能臣里,除了狄仁杰,那就是李昭德了,李昭德个性特别,敢直言,能力也非常强,武则在非常信任他,即使女皇的侄儿武承嗣诋毁他,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据说有一

  • 吴国四大都督,谁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瑜,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动荡年代里,魏蜀吴三家经过无数的战争,最终形成了鼎立之势。虽然在许多人的眼中,提起三国首先想到的是魏国和蜀国,但是占据江东的吴国也是不可小觑的,吴国的文臣武将与魏、蜀两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其中文

  • 对于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齐襄王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襄王,战国

    大臣功高盖主怎么办?齐襄王:我这个办法,专治各种功高盖主之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国时期,齐国曾遭遇一次灭顶之灾。在最危急的关头,田单率领大军大破燕军,最后连连得胜,收复了齐国丢失的领土。在打退了燕国的军队后,田单成为了齐国的宰相。当时田单声望很高,齐国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