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的宠妃令妃是怎么死的 乾隆真的下手了吗

乾隆的宠妃令妃是怎么死的 乾隆真的下手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3/12/11 7:28:17

对令妃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若说起乾隆朝最著名的妃子,那几乎绝大多数都会说是令妃,没错,令妃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等乾隆朝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女子。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令皇贵妃

她出身低微,从贵人做起,用了3年就成为了令妃,又用了17年被封为皇贵妃,执掌后宫长达10年之久,她的儿子永琰即位登基后,在乾隆帝的主持下追封她为孝仪皇后,她的一生只有49年,但她的故事实在太多了,经历也足以称得上传奇,就连她的离世也是众说纷纭。

1928年,孙殿英盗掘乾隆帝裕陵,前往善后的清朝遗臣耆龄、宝熙等惊奇地发现,在裕陵地宫中有一位尸身不腐的女子,须知,当时距离裕陵最后一位女子入葬(正是孝仪皇后魏氏)已经过去了150多年,就连最晚葬入的乾隆帝都已经化为白骨了,为何单单这具尸身不腐的,于是有不少人猜测,是不是这位女子中毒而死,这种毒可以保持尸身不腐。

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板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面貌,颇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具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为后为妃,未取遽定。—宝熙《东陵日记》面目可辦,年约六十余,牙齿存一二,耳环尚在。不知是后是妃?—耆龄《东陵日记》

其实,弄清楚这个女子为何尸身不腐,是否又是中毒而死,最先应该确定这个女子的身份,在前往善后的二人日记中,都记载了此玉体看上去五六十岁,而且不知是后还是妃。这两位亲身经历者的日记当属第一手材料,他们二人的文字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见证,但他们都很谨慎,并没有直接确定这具玉体到底是谁。不过时人有所猜测。

裕陵地宫中一共有六人,为一帝二后三皇贵妃,分别是乾隆帝、孝贤皇后、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那么在五位后妃中谁最符合五六十岁这一年龄呢?

孝贤皇后崩逝于乾隆十三年,时年37岁;孝仪皇后逝世于乾隆四十年,时年49岁;慧贤皇贵妃逝世于乾隆十年,史书没有记载她的生年,只能猜测她应该比乾隆帝小几岁,去世时应不满35岁;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帝即位前就去世了,史书也没有记载她的生年,但据乾隆帝的诗猜测,她应该略大于乾隆帝,去世时应在26—30岁之间;淑嘉皇贵妃逝世于乾隆二十年,时年42岁。这样一列,再联系尸身即使再完好也会有一些皮肤松弛、肌肉萎缩(非学术说法,意会即可),还有宝熙日记中“石床西边两棺板之间”一句可知,最有可能的就是孝仪皇后魏氏。直面乾隆帝棺椁,在其之右是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在其之左是孝仪皇后、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之前为淑嘉皇贵妃,既然在石床之西,也便是左面,那里正是孝仪皇后的棺椁位置,综合年龄、棺椁位置,当时之人才认定此玉体正是孝仪皇后魏氏。

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清史稿·后妃传》

确定了这一点,接下来就要看看孝仪皇后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清史稿》的记载非常简单,就一个字“薨”,纵观史料,对于后妃嫔御之死甚至是皇帝之死,其实记载大都很简单,基本都是“崩”或者“薨”,除非有极为特别的案例才会阐述其死因,这个“薨”字基本说明了其人是自然死亡或者病逝,这也是明清后妃最常见的死因。

但史书毕竟是史书,《清史稿》修撰时距离魏氏去世也有一百四十多年了,又不是亲眼所见,那不妨看看《清高宗实录》,相当于《清史稿》,这可算得上第一手资料。

乾隆四十年正月甲子。上临和静固伦公主第酹酒。还宫。视皇贵妃疾。乙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视皇贵妃疾。丁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皇贵妃薨。

由此可见,最早在正月甲子(十六)日这天,时为皇贵妃的孝仪皇后就已经病了,从需要皇帝视疾来看,皇贵妃已经病得很重了,在乙亥(二十七)日这天,乾隆帝在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后又赶回宫中再次看望皇贵妃,两天后(二十九日),皇贵妃薨逝,在《清高宗实录》上都记载了至少13天的病期,试问何毒可以慢性杀人还可以防腐?其实,在清宫档案中记载,皇贵妃之病在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乾隆帝一行从热河回宫时就开始了,前后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也完全符合一个从病发到病重再到去世的过程。

令妃去世时才49岁,从现在来看算不上大,但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即使尊贵为帝后在遇到一些棘手的病症时依旧是无能为力,而且对比乾隆帝的其他后妃,她的去世年龄属于正常。

演员周迅饰演的乾隆帝继后

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后三皇贵妃均没有超过令妃寿数的,乾隆帝的继后那拉氏49岁逝世、纯惠皇贵妃也是48岁离世,令妃的好姐妹庆贵妃51岁逝世,这几位都是这个年纪撒手人寰。如此看来,令妃去世的年纪也属正常。

那么是否能探究一下令妃死亡的真实原因呢?笔者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乃抛砖引玉,欢迎文友交流讨论。

1.接连生子。令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子嗣繁荣,她为乾隆帝诞育了四子二女,居乾隆帝后妃之冠,与祖婆婆孝恭仁皇后以及康熙荣妃并列清朝后妃生育榜榜首。笔者不是医者,但也知子生而母难,子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十年时间里,令妃诞育了六位子女,这十年正是令妃从30岁到40岁的时间,按照现代医学界定,35岁以上就是高龄产妇了,先不论在那时高龄生产的危险,只说多次生产对母体的损伤也不容小觑,更何况令妃在35岁后还生产了两次。

那为何孝恭仁皇后和荣妃也生了六个子女,可是孝恭仁皇后活了64岁,荣妃活了七十多岁,但孝恭仁皇后生育期是18岁到28岁,荣妃大概是16岁到26岁(未明确记载生年,根据史料分析估测,可能有两三岁误差),看到生育年龄,再联系现代医学知识,令妃生育多、高龄生育损伤母体,至少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猜测。2.多年操劳。自乾隆三十年继后那拉氏断发后,令妃被册封为皇贵妃,执掌六宫,而怀有皇十七子永璘时,她一边操劳、一边养胎,还是高龄产妇,身心岂能不累?尔后九年时间,令妃执掌掖庭,要对太后尽孝,还要协助皇帝,还要管理琐事,还要抚育儿女,再加上皇室并非寻常人家,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金枝玉叶》中的和静公主

3.亲人离世。这里的亲人不止指的是血亲,还有亲近之人,在乾隆三十九年夏天,皇贵妃等陪同皇帝木兰秋狝时,皇贵妃的好姐妹庆贵妃因病离世,这位庆贵妃无子无女,早年也不得宠,可随着令妃的崛起,她的地位也节节攀升,而且令妃的十五阿哥永琰就是她抚养的,在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封她为贵妃,一举超越了家世、资历、子嗣皆在她之上的舒妃和愉妃,其间原因大抵就是她与令妃的亲密关系。皇帝一行从热河回宫后,皇贵妃就开始生病,这个时间线也对上了。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令妃的第一个儿女固伦和静公主因病去世,《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祭奠女儿后就回宫“视皇贵妃疾”,可见此时皇贵妃病情已经严重到不能最后送一送女儿,也可理解为女儿的离世对她的沉重打击,又过了13天,皇贵妃就去世了。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令妃的中年离世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笔者找到了魏氏为令妃和皇贵妃时的两张画像,文友可以看到令妃的脸部变化之大,笔者不是医者,不会专业名词,但从视觉上也可以感觉到令妃居皇贵妃位时身体已不复当年。最终,在多年操劳中,亲人接连离世的打击下,令妃最终没有熬到她的五十千秋。

说罢了对令妃离世原因的猜测,不妨再说说乾隆帝的心态。很多人认为,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秘立永琰为皇太子,紧接着永琰的养母庆贵妃和生母令皇贵妃就相继离世,有些阴谋论的味道,但乾隆帝和汉武帝的处境完全不同。

电视剧《如懿传》中的十公主

且不说当时乾隆帝身体强健,乾隆四十年年初,惇妃还生育了皇十女,就是后来著名的和珅儿媳妇和孝公主。庆贵妃和令皇贵妃相继离世时,永琰已经十四五岁了,而刘弗陵在汉武帝离世时才八岁,汉朝又有吕后的前车之鉴,自然要小心谨慎,可乾隆帝一方面身强体健,一方面永琰已经不小了,哪里会有“子少母壮”的担忧呢?

在令皇贵妃去世后,乾隆帝写的挽诗中还盛赞令妃是“兰宫领袖”,说她“萱戺殷勤”,而颈联又感慨世事无常,在他自己写的注解中,感慨豫妃、庆贵妃、皇贵妃相继离世,完全是一位老者感叹时间飞逝,以爱妃们的离世想到了自己也已经65岁,多少是有一些凄凉之感。在此,可以不提乾隆帝对令妃丧仪的种种破格,也无需去论证乾隆帝对令妃是否真心,只说清朝人对“鬼神”“报应”的笃信便也可证明,清朝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倘若乾隆帝真的毒死了令妃,他怎么会让令妃与他合葬呢?

令妃携子图

况且,尸身不腐与其人是否中毒而死也没有必然联系,水银能防腐,但可不是说喝几滴水银就能防腐的,这种误解可能是小说和影视剧中演绎的结果。在现在很多寺庙都会发现保存完好的高僧金身,他们的金身不坏猜测也很多,有一种猜测是常年茹素,保持良好心态,如此才有此金身。全国各地出现过不少这种不腐奇迹,难道都是服毒吗?

所以,无论是从人情、史料记载、宗教等各方面分析,说令妃是中毒而死,都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了解历史是为了开拓视野,愉悦身心,以为镜鉴,合理的分析与质疑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把历史事件都说成阴谋论,还是有些草木皆兵。

标签: 令妃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和珅到底有多有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清朝

    对和珅贪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1713年-1799年),是一位清朝时期的著名官员和商人。他生于北京,后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和乾隆帝的大臣,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然而,他最著名的地方是他的财富。据传,在他官职生涯的巅峰时期,他的财富数额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和

  •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雷抒雁,同步

    雷抒雁最喜欢的诗人雪莱曾经说,在一个伟大民族觉醒起来为实现思想或制度的有益改革的斗争中,诗人就是一个最可靠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先驱、伙伴、追随者,这正是时代赋予雷抒雁的角色定位,鲜明的使命意识、深刻的危机意识、清醒的自省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已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他的血肉和灵魂。2月14日,1时31分

  • 奥普拉的传奇:从问题少女到“脱口秀女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奥普拉,脱口秀女王

    1954年,奥普拉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上。母亲未婚先孕,奥普拉6岁前一直和外婆生活。6岁时,奥普拉回到了母亲身边。由于母亲的疏于管教,她渐渐成为问题少女,酗酒、吸毒、浪迹街头。9岁那年她被表哥强奸,还迫于生计当过雏妓。14岁怀孕,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夭折。红了20多年后,有“脱口秀女王”之称

  • 鲁迅为何不喜欢故乡绍兴:婚姻生活太受伤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鲁迅,绍兴,婚姻

    造成鲁迅不喜欢绍兴的原因,我以为和他的夫人朱安有关。朱安也是绍兴人,鲁迅对这一段婚姻痛心疾首,称:“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绍兴不仅促发了鲁迅一段噩梦般的痛苦婚姻,还是他们夫妻两人的共同故乡,在鲁迅的感情生活中,这无疑是一处伤心之地。两年内三次到绍兴,到绍兴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参观鲁迅故居。最近一次到

  •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评价乾隆皇帝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皇帝,乾隆帝,雍正帝

    乾隆皇帝简介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

  • 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女儿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太宗,赵光义,女儿

    长女:滕国公主,早亡,母元德皇后李氏次女: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封蔡国公主,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国公主。逝世,谥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国长公主。景祐三年,进燕国大长公主。元符改徐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英惠大长帝姬。第三女: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为尼,号员明大师。八年卒,至道三年,

  •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被称为“假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宗,赵光义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从秦始皇到宣统一共有两三百个,只听说有好皇帝、坏皇帝,从未听说有真皇帝、假皇帝。王莽在公开篡位之前曾经称过摄皇帝、假皇帝,那个假字不过是指暂时,代理之意,不是指的真假之假。本文所说的宋代这个假皇帝,是指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因为史书上所记载的他的一生事迹,大都不真。他生于

  • 王恺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龙骧将军王恺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恺,晋朝,西晋将领

    王恺字君夫,晋代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地人,名儒王肃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官至龙骧将军、骁骑将军、散骑长侍,生活极其奢侈,曾得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富商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

  • 潘安怎么死的?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悲催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美男,潘安,两晋时期,晋朝

    导读: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郑州中牟人,(公元247年~公元300年),自从诗句“惟愿生得潘安貌,胜过子建八斗才”一出,遂被称作“潘安”。审视美男子的标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转换更新的。现如今,判断美男子的标准,有的认为应该是:满脸扎人胡须,声如洪钟,浑身充满阳刚之气

  • 王冕简介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煮石山农王冕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冕,元朝,画家

    王冕(1287年一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诸暨(今浙江)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冕(1287--1359):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