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刘禅到成都后生活怎么样?

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刘禅到成都后生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3/12/14 1:55:2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从蜀汉灭亡之后,后主的刘禅便还留在了成都。然钟会姜维发动兵变之时,就让司马昭深感不安,觉得让刘禅继续留在成都,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此司马昭便派人将刘禅接到了洛阳来。

与姜维一同发动兵变的钟会

蜀汉灭亡之时,姜维被乱军所杀,蜀国上下的大臣,便死的死了,该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了几个愿意继续孝忠于刘禅。然而这几个人地位是相对较低的,论起才智来,比平常之人稍微聪明几倍。刘禅便什么都不懂了,只懂得吃喝、享受,更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完全要靠郤正的指点。亡国之痛,在刘禅看来就好像没有发生过,其实刘禅不思念蜀国,原因是在这里。

被乱军杀害的姜维

刘禅被司马昭封官,又邀他观赏歌舞,犹如在蜀国一样

刘禅就顺利地被司马昭接到了洛阳,同时还利用魏元帝的名义,给刘禅封了官职,便把他封为了安乐公。不仅仅是刘禅一人,被授予了官职,蜀汉的其他大臣也是得到了封官职。然而,司马昭这样做都是为了他自己,并真的非是为了帮助刘禅,司马昭的真正目的在于笼络人心,更为了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

刘禅与蜀国大臣被接进洛阳城时

不过,司马昭这样做,但在刘禅看来,却是恩重如山。也许刘禅反而会感谢司马昭,与此同时,刘禅就不会对司马昭做出什么非分之想了。进而司马昭又邀请刘禅和蜀汉的众多大臣,来参加他召开的宴会。在观赏宴会中的歌舞之时,让众多大臣们都想起了亡国的悲痛,唯独只有刘禅一个在那里,美滋滋地看着舞女跳的歌舞,就如同在蜀国自己的宫殿里一样。如此一看,刘禅不思念蜀国的原因,原来是在这里,原来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不知悲痛的刘禅独自一人美滋滋地看歌舞

司马昭与刘禅对话,从中得知他不思蜀国,容易得到满足

在宴会上司马昭便暗暗地,观察了蜀国大臣们与刘禅的动向,宴会后司马昭就觉得,蜀国都亡国了,刘禅不可能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如此的“心肝”。接着,过了好几天,司马昭就去接见了刘禅,询问刘禅现在是否还思念蜀国吗?刘禅反倒乐呵呵地告诉了司马昭:“在这里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刘禅告诉司马昭不思念蜀地之时

从司马昭与刘禅的对话中,我们就便可以得知,刘禅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为此也不就告诉了我们,刘禅对于亡国之后,确实是一个“心肝”的人,反而不感觉到羞辱和悲痛。再从两人对话中分析,这不就更进一步地告知了,刘禅确实是一个因当下的满足,而忘掉了亡国之痛!为此也不难得出,只要司马昭在这里给刘禅吃饱喝足,还给他观赏歌舞,得到了满足的他,还沉醉于幻境之中,当成了蜀国的家。为此刘禅这才不会想到亡国之痛,完全是变成两回事了,所以,刘禅不思念蜀地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与刘禅交谈的司马昭

司马昭与刘禅再次对话,得知他根本就不思蜀国,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不知道怎么样跟人打交道的刘禅,在郤正的眼里,真的是太不像话了。后来,还告知刘禅了其中的缘故,行该告诉晋司马昭,自己是非常思念蜀地的,这样告诉司马昭,也许我们还有回去的希望。显然我们不难看出,蜀国的大臣们都是非常思念蜀地的,这就不难得出了,刘禅确实容易安于现状的人,身处于梦中的蜀地。为此刘禅只要得到了好处,他便心满意足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忧虑了,更不会想到国家早已经就灭亡了。

郤正教刘禅如何答复司马昭

后来,司马昭果然又来找刘禅聊天问话了,这时刘禅就想起了郤正告诉他的话,便硬生生地把郤正的话给背出来了,还努力装出了悲伤的样子。不过,刘禅装出来的样子,并没有眼泪地掉落,唯有把眼睛闭上。司马昭之所以能识破,刘禅在说谎话,也就在他假装思念蜀国时,并没有掉落眼泪而被识破的,同时还问出了这话的来源,是郤正教刘禅这样做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了,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人,更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人,国家都灭亡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重振自己的国家。总之,刘禅真的是不因亡国而悲痛,更不会去思念国家。

郤正教刘禅说的话,被司马昭识破之时

总结:

我们便可以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到刘禅真的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人,亡国而不感到悲伤的人。而是沉醉于司马昭给他的生活,让他感觉到满足,从而忘了蜀国已经灭亡的事实,生活在了一个虚幻的蜀地。如此看来,刘禅也是一个容易安于现状的人,只要给了他好处,他就不计较亡不亡国了,完全抛弃到脑外,得到了满足就可以了。综合观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刘禅,他是真的是那种,不知道耻辱的人,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亡了国家还不懂得去反思的人,更没有去重整国家,这就可以看出刘禅,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蜀国交到了刘禅的手里,不灭亡那才怪了,那你们又是如何地认为呢?

标签: 三国刘禅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收买人心的,礼遇亡国君的一看就是不了解三国。司马昭,司马炎是那种人吗?曹家小皇帝稍微有点动作,逮个宰个怎么个礼遇法?吴国皇帝不就宰了吗?怎么不收买人心?礼遇亡国君?司马昭搞这套?都路人皆知了。不杀无意就是那么几点,1

  •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何第一件事就是杀光所有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是中国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取国号大明,在大明成立之后,不仅将北方的蒙古势力击垮,还让华夏再次焕发生机,可以说朱元璋的功劳还是很大的,因此后世也被称之为洪武大帝,但是朱元璋一生最大

  • “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有什么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阴丽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阴丽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在中古历史上算得上是个封建王朝的典范了,无论是整个兴衰史还是刘家统治期间的种种历史因果,以及代代帝王,都算是具有代表性的了。这些个皇帝中,有一个皇帝,几乎是被各个时代认为相当具有作为,且文才武略都不输古今的一位,光

  • 韩信为什么没有当皇帝的命 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汉朝

    还不知道:韩信无皇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差点小命不保,要不是韩信和萧何的努力,刘邦根本不能翻身。彭城之战后,韩信开责迂回战,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没

  • 秦始皇为何一生没立皇后?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秦始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始皇,一个几千年来都备受争议的人,他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但另一边他又苛政虐民,焚书坑儒,毁民心智,追求“长生不死”。但大家有没有

  • 燕国国君燕昭王是个怎样的人?揭秘他与乐毅的君臣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燕昭王,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燕昭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80年,燕国王宫,这天又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率领燕军灭掉齐国的大将乐毅其实想背叛燕国,在齐国自立为王,所以才没攻下最后两座孤城。燕昭王这已经记不清这是这个月第几波向他进谗言的人了,耳朵都要被这些话给

  • 湘军打败太平军之后,洪秀全的儿子洪天富贵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洪天富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洪秀全的儿子洪天富贵的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862年5月,曾国藩围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太平军和湘军总共几十万人,双方奋战了两年,终于以湘军的胜利告终。湘军炸开了天京的城墙,将士们疯狂涌入,将天京城夷为了平地......都说太平军残忍,曾国藩

  • 霍去病和匈奴到底是什么关系 霍去病为什么能将匈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去病,匈奴

    还不知道:霍去病和匈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去病无疑是汉朝时期最为厉害的武将,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将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看来,假如汉朝没有霍去病,那么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结局就不一定是什么样了。只可惜的是,霍去病仅仅活了24岁就去世了,这无疑是汉朝的损失

  • 洪秀全一口气封了三千多个“王”,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洪秀全,清朝

    你真的了解洪秀全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封建社会,能够成为“王”,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人羡慕。但是,在太平天国,“王”就不值钱了,没准在菜市场里也能碰到王。起初,洪秀全分封了东、西、南、北,翼王,但是随着这些王的权利越来越大,自己的统治也受到了威胁。为了分化王的权利,

  • 雍正处死八爷,八爷福晋说了一句话很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清朝

    你真的了解雍正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社会,前后有十几位“皇帝”,其中有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被称为末世皇帝的溥仪,更有晚期掌权的太后“慈禧”,总之因为清朝距离近代的时间较近,不少的清宫秘史也是在民间流传的最为广泛。要说清朝的这些皇帝之中,我认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