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当初魏忠贤没有死的话 明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当初魏忠贤没有死的话 明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4/1/27 19:53:3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魏忠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几位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绝对是读者朋友最为耳熟能详的角色之一了。

据明代吕毖所著的《明朝小史》记载:“举朝阿谀者俱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首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字面上的“九千岁”实际体现了魏忠贤处于皇权垄断上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凌驾于众生。

提起魏忠贤,自是众说纷纭。那么“九千岁”到底是加速了明帝国灭亡的祸国宦官还是明朝后期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呢?

目前网络上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其一:魏忠贤独揽朝政,蒙蔽圣听,败坏朝纲;其二:东林误国,“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笔者从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东林党与阉党,谁才是祸根?

一个王朝走向末路,绝非一朝一夕之间。

这要从明朝中后期加重的党争现象说起。各地方官员为了争取利益拉帮结派,在庞大的政府机构中形成近乎独立的政党,他们以争取共同利益为核心,动用一切手段,排挤、打压和反对与其意见不合的其他官员。

后来演变成:代表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东林党;同乡同族官员报团取暖的齐党、浙党、楚党、和以宦官集团为首背后代表皇权的阉党。

魏忠贤作为阉党领袖,他代表着皇权,是皇帝的“天子家奴”。这自然与代表着南方商人利益的东林党水火不容。

所以说,无论魏忠贤有多贪,搜刮民脂民膏也好,打压士大夫阶层也罢,还是各地的修生祠、血腥手段排除异己,这些无一不是在当时的天皇帝的默许下实施的。

党党相争,实则是泥腿子出身的皇族、勋贵、宦官和世代传承的士绅集团的资本家们之间的较量。与其说党争,倒不如说是残酷的阶级斗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朝万历年间的矿监税。

此税一出,就遭到了东林党的狂轰滥炸。东林党大肆批评“矿监税是皇帝在与民争利!”敢问此税争的是谁的利?矿监税侵犯的是矿场主也就是资本家的利益,何来与民争利?

我们来看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又是怎么做的呢?

收盐税、茶税、矿税、海税;收垄断官商、大走私犯、倭寇的税;减少北方农税。

看似横征暴敛,贪婪成性。实则从一定程度上给了穷苦农民一条活路,并且基本上足额发放了九边军队的军饷,减少了军饷拖欠的现象,又从根源上稳定了军队。

东林党主张减税,但减的是己方利益阶层的税。明朝后期国家财政崩溃,东林党又主张给穷人加农税,造成了大量活不下去的农民揭竿而起,全国各地民变、起义,加快了大明的灭亡。而魏忠贤作为一个“政治流氓”,专门搜刮大小商人,剥削士绅集团,却没给农民增加负担。

所以,铲除魏忠贤事小,国家财政问题事大。于国而言,相比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恐怕是东林君子的做法对当时的局面造成了更坏的影响。

二、九千岁到底是忠是奸?

聊完财政问题,我们深入分析魏忠贤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世人多以魏忠贤把持朝政为由,来断定魏忠贤是奸臣,这种说法是不够中肯的。

明朝天启四年以后,明熹宗重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进行严厉打击,这个恐怕不能完全说成是受魏忠贤操纵愚弄的结果。

当时的明朝处于特殊时期,全国各处民变、兵变,朝堂里东林党还在吵来吵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天启皇帝万分头疼,但也狠不下心辣手整治。

同年,东林党杨涟等人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要置魏忠贤于死地,恰好让此事发生转折。说起来这又是东林党吃饱了没事情干,本来那时魏忠贤并不算太嚣张,而杨涟等人却已如打了鸡血一样,将之看成似乎比努尔哈赤还要可恶的对象,咬牙切齿罗织罪行,非要灭之后快。

天启皇帝当然不愿意魏忠贤被处死或流放,而魏忠贤为了保命也要全力反击。这样一来,就促成了天启皇帝加大了魏忠贤的权力,让他去对付东林党。

原先狠不下心来做的事情,魏忠贤全给做了,天启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去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无数骂名去把东林党的清流压制下去。但可以说东林党被打下去的结果,绝不是天启因为怠政让魏忠贤操纵的结果,而多半是相反,是魏忠贤被天启皇帝和部分反对东林党的文官利用的结果。

可见魏忠贤只是给天启背黑锅的,这样的例子在明朝还有很多。

也有人说魏忠贤残忍狡诈,心狠手辣,目不识丁却通过阿谀奉承上位。

天启皇帝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会重用一个大字不识的魏忠贤?

考虑到是东林党害死了魏忠贤,明史又是东林所写,那么魏忠贤的故事会不会是东林党故意为之呢?试问: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却大字不识,仅仅因为客氏美言就能入天启法眼?可见魏忠贤、天启被污蔑之深。

笔者推测更有可能的是:魏忠贤因为有能力所以做到秉笔的位置,而后在天启皇帝的默许下打压东林,严重触犯了东林士绅集团的利益,于是东林害死了天启,害死了魏忠贤。

天启皇帝23岁死于落水后的风寒,和正德皇帝正当年富力强之际死于落水何其的相似?这些阴谋的背后,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文官集团。

话说回来:从魏忠贤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这一点来看确实算是奸臣;但是他忠于皇帝和国家,也能算是个忠臣;并且他在位期间能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不出大错来看,他又是个能臣。

三、魏忠贤不死,历史会是另一种结局吗?

也有不少人认为:九千岁不死,可给大明续命几十年。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魏忠贤在位期间,整个大明朝的内部问题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出什么大事,一些小规模的民变和兵变都“完美”地解决了。而对于辽东与建州女真的战事,缺乏政治眼光的魏忠贤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从来不会像传统明朝制度那样,文官指挥武将,外行指挥内行。

而是把军事权力放心的交给了下面的武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领导。

在贪污腐败方面,魏忠贤还算是比较有原则的,基本不拿国家的钱中饱私囊,就是贪污一点也是搜刮大财主的钱。

从这几点看来,人家魏忠贤着实被那些写史书的清流们给添油加醋了一番,不过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阉党失败了,必然会被涂上一身的黑。

所以,“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还是缺乏依据的。

魏忠贤毕竟没有那么大的才华和魄力,在明朝末年,天启、崇祯两朝的乱局下,魏忠贤更像是扮演了一把刀的角色。皇帝才是背后持刀的人,当皇权不再需要这把刀,魏忠贤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与其说“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倒不如说是“天启不死,大明不灭”。

小结:

魏忠贤贪污受贿、残暴阴险,他是个小人我们无法否认。但是在农民起义,后金扣关,党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是他提出征收矿税商税,不向农民要钱,把手伸向了士族和商人,用以维持军饷,稳定国家。

魏忠贤与他的阉党的确迫害忠良、为非作歹,但于国家而言,未必是坏事,事情要从多个方面论证。所谓“好人办好事,未必与国有利,坏人办坏事,未必与国有害。”

历史人物往往不能用单纯的好或者坏来评价。

要看其于国是否有益。魏忠贤罪大恶极,但他的死于国无益,他若不死,崇祯皇帝能压得住文官集团,国家财政也不会崩溃。这样一来,能收的上税;能赈的了灾;能发军饷;明朝也就不会在一次次流寇起义和女真入关当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

他是货真价实的权阉,但不至于祸国;他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能臣,但无力回天。于九千岁魏忠贤而言,他坏,但他不蠢,坏不致命,蠢就会亡国。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明朝魏忠贤

更多文章

  • 范文从:本来被判死刑,后来不仅免死还得了免罪金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文从,明朝

    对范文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有这样一位官员,名叫范文从,是一位监察御史,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劝谏皇帝。干这类工作的人性格都比较直,也爱较真,所以他每次只要觉得朱元璋做错事儿就会当面指出来,一点情面都不给,而且还会不停地写奏折去说,直到朱元璋改正为止。

  • 赵云三国时期第一猛将他到底有多厉害?文韬武略完全不输关羽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三国时期第一猛将他到底有多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的时势真的是造就了好多的英雄,无论从武力值还是从谋略方面,都有一批让人至今都忘不掉的人物,比如蜀国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战场上的事迹多到数不清,毕竟在当时没有些能力和战绩是很难被人记住的。今天

  • 揭秘历史上的更始帝刘玄,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玄,西汉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玄。刘玄成为更始帝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他本是皇亲,但恰逢生到了起义军四起的时代。更为悲剧的是他的弟弟无故遭人谋杀,作为血缘关系的人,刘玄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他报仇。但是事实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不仅弟弟的仇未报,自己反而受人陷害被人抓捕。刘玄实在被逼的走

  • 李凤娘为什么要把宫女的手砍下来送给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凤娘,宋朝

    每当一提起李凤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出生在他的军营中。此女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记载:“初,后生,有黑凤集道营前石上,道心异之,遂字后曰凤娘。”李凤娘果然是人中龙凤,天生丽质难

  • 曾国藩身为朝廷之中的一个重臣 曾国藩为什么却是借钱过日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曾国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曾国藩有多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不知道大家对于曾国藩这个人有多少了解,其实曾国藩这个人虽然说生在清朝快要完结的时候,但确实它并不能够算是一个贪官污吏,在那个时候的清朝,大多数的官员都知道这个朝代活不长了,所以说开始拼命的敛财,但是曾国藩从来不加入他们

  • 沮授曾苦劝袁绍,他为什么不听反而一错再错?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沮授苦劝袁绍,他为何一错再错官渡惨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曹操仅凭借7万之兵便击败70万的袁绍!这场战役也是初步奠定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局面,间接养肥了曹操。袁绍门下谋士众多,然而身为头领,有谋无断,以致谋士给

  • 6年多时间,祖孙三代相继执政,却见证了西夏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夏,李遵顼

    状元皇帝糊涂透顶,子孙无奈奏响挽歌,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1211年,李遵顼成为西夏第八位皇帝,史称夏神宗。从他登基到1227年西夏灭亡,期间只有6年多时间,他的儿子夏献宗李德旺、孙子夏末帝李睍在他之后相继执政,爷三个共同奏响了西夏灭亡的挽歌。状元皇帝李遵顼夏神宗李遵顼是中国历

  • 上官氏是怎么成为皇后的?她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氏,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上官氏。上官氏,西汉昭帝刘佛陵的皇后。在她还是孩童的时候,就被父亲作为权力的工具送到宫中,成为了12岁皇帝的皇后,那时的她,年仅6岁。汉武帝驾崩以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因皇帝年龄太小,所以大权就掌握在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位顾命大臣的

  • 张角: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如何在乱世中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角,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角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角中国东汉末年,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很多人一提到张角,联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个三国演义里被南华老仙传授太平要术的黄巾头子。正史里对于张角也往往是一笔带过。有记载的第一次传教是在公元(168__172),他带

  • 愉妃留下的谜团是什么?生下乾隆最得意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愉妃,清朝

    说到愉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王朝统治的一个最高峰。在清朝之前的所有朝代,无不都会有两个头疼的现象:大臣夺权、外族入侵但是清朝史无前例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清朝时候的北方草原上,从来没有一个能够和中原王朝相抗衡的马上民族,而自从清朝政权稳定之后,一直到清朝终究,也没有出现过如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