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杨涟

杨涟——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六君子之一

杨涟

杨涟的介绍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宗。光宗即位后,他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时,杨涟上疏力陈其过失,得以获光宗召见,受顾命之任。李选侍在光宗逝世后,欲挟太子朱由校(明熹宗)把持朝政。杨涟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熹宗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朝局。累迁至左副都御史。

天启五年(1625年),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崇祯元年(1628年),杨涟获平反,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红丸案”、“移宫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有关“杨涟”的历史故事

  • 杨涟为何死的那么惨?(杨涟该不该杀)

    明末,林东党与晏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但至于两派谁对谁错,谁对国家更有利,至今仍无定论。在林东的队伍中,有一个叫杨炼的人,他有很强的战斗力。然而他虽然很厉害,但最终还是死得很惨。发生了什么事?杨炼做了什么,他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下葬的时候只剩下几块骨头?杨炼是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不畏强权

  • 著名谏臣杨涟绝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杨涟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杨涟杨涟的青年时期,刚好是“东林”正兴起的时候,那时他对于顾宪成等人

  • 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

  • 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

    [摘要]:杨涟上书明熹宗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罪的原文和通俗解释。{原文实在太难...原文其年六月,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明朝有哪些著名的言官、言官

  • 杨涟、左光斗弹劾魏忠贤最终被杀,当时魏忠贤权利有多大?

    杨涟的官职是左刷都御史,是一个十分正直刚毅的人。他早就对魏阉党深怀不满,作为一名国家官员,他热切盼望明朝能重振朝纲,国泰民安。但现在魏忠贤他们把特着权力,乱国乱民,怎么能不令人心焦呢?左光斗是杨涟的好友,两人脾气相投,性格相近。左光斗很支持好友上书皇帝揭露魏忠贤的罪行,两人都决定宁死也要上书。这份奏

  • 杨涟是怎么死的,杨涟是被谁陷害惨死的?

    杨涟作为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不畏强权的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在昏暗颓废的明末年间,杨涟与很多东林党人用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对邪恶势力进行抵抗,让统治者有所觉悟。杨涟为了对抗宦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下面来看看杨涟是怎么死的。电影《清官杨涟》杨涟扮演者杨涟向皇帝呈交了《劾忠贤疏》的奏折,里面列举了魏忠

  • 明朝东林六君子 杨涟简介:为挽救混乱政局献出了生命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杨涟为何死的那么惨?

    明朝末期,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争斗是非常的激烈的,但是至于这两派之间谁对谁错,究竟是谁对国家更有利,却直到现在依旧没有一个定论。而在东林党之中,有一个战斗力非常彪悍的人杨涟,然而他虽然很厉害,但是最终死的也特别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杨涟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下葬的时候只剩下

  • 杨涟简介 明代时期著名谏官副都御史杨涟生平

    杨涟(1572年—1625年),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著名谏官。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官常熟知县、兵部右给事中、都给事中、副都御史。天启四年,联合上疏劾魏忠贤,被其诬陷下狱,受酷刑而死。有《杨大洪集》。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

  • 天启六君子案: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

    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栽赃。当天晚上,徐大化就写出弹劾杨涟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魏忠贤本是河北肃宁县一个混混,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因赌博输得精光,竟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万般

  • 揭秘东林党第一猛将杨涟:杨涟最后如何惨死?

    杨涟,一个看似文弱的名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一个让魏忠贤在权力顶峰时,一提名字就心惊胆颤的人,你说这人猛不猛?杨涟,一个东林党人最典型的代表。杨涟,一个使东林党走上权力顶峰的人。杨涟,一个纯粹为了国运而舍生忘死的勇士。杨涟是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万历四十八年,皇帝病重,半个月不吃饭

  • 明朝“东林六君子 ”杨涟简介:为挽救混乱政局献出了生命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为何评价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明朝杨涟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杨涟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杨涟杨涟的青年时期,刚好是“东林”正兴起的时候,那时他对于

  • 著名谏臣杨涟究竟犯了什么罪惨遭粉身碎骨之刑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杨涟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图片来源于网络杨涟的青年时期,刚好是“东林”正兴起的时候,那时他对于

  • 揭秘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不朽体现在哪儿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杨涟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图片来源于网络杨涟的青年时期,刚好是“东林”正兴起的时候,那时他对于

  • 杨涟和魏忠贤的关系 杨涟是怎么死的?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宦官专权最多的时代。在明朝,经常连着几任君主都无心政事,不是被奸臣掌控就是被奸宦糊弄。特别是宦官,因为自小同皇上一起长大的情分,有时候比朝中大臣的权利还要大。天启年间,就有这么一位宦官,通过大太监的引荐,在皇上面前搏了好名,因

  • 谏官杨涟和杨继胜有什么关系?杨涟有几个儿子?

    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中国的封建王朝。在这个朝代,有英勇无双的帝王,也有不理政事的昏庸之君,有勇武的大将,也有叛族卖祖的小人,有祸国祸民的奸臣宦官,也有正直敢言,一心为国的谏官忠臣。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两位,为了国民,为了国政,以死相谏的忠臣,

  • 杨涟墓位于哪里

    杨涟墓位于哪里?杨涟墓位于龙兴沟背山面水的一个山凹里面,对面是于唐朝时候修建的龙兴寺遗址。这里的山峰像屏风一样展开,素有“扇子屏”的美称,溪水流过九曲之后又汇聚在山下,因此被称为“龙兴沟”,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杨涟公元1625年,明末著名谏臣杨涟受到奸臣魏忠贤的迫害,受到无数次的酷刑最终死在了狱

  • 揭秘杨涟惨死之状:为何只剩几根骨头入坟?

    杨涟作为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不畏强权的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在昏暗颓废的明末年间,杨涟与很多东林党人用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对邪恶势力进行抵抗,让统治者有所觉悟。杨涟为了对抗宦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下面来看看杨涟是怎么死的。电影《清官杨涟》杨涟扮演者杨涟向皇帝呈交了《劾忠贤疏》的奏折,里面列举了魏忠贤

  • 清官杨涟为直谏而死 入葬时仅剩几根骨头

    杨涟作为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不畏强权的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在昏暗颓废的明末年间,杨涟与很多东林党人用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对邪恶势力进行抵抗,让统治者有所觉悟。杨涟为了对抗宦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下面来看看杨涟是怎么死的。杨涟的画像杨涟向皇帝呈交了《劾忠贤疏》的奏折,里面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项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