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最“短命”的皇后是谁?当了一个月就被废

明朝最“短命”的皇后是谁?当了一个月就被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17 8:54:27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上,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皇后,她们看似出尊入贵、风光无限,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论,其地位、权势和所受恩宠无不是得自于皇帝,一旦得罪丈夫,很可能便会“打翻在地”,再无出头之日。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其中,作为明朝最“短命”皇后的吴废后,堪称典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吴氏,本名、生年均不详,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出身将门世家,父亲吴俊做过羽林前卫指挥使,哥哥吴瑛官至羽林卫指挥使,舅舅孙镗因平定石亨、曹吉祥叛乱有功,被明英宗册封为怀宁侯。由于身边的亲人都出身行伍,言谈举止相当耿直、豪爽,吴氏自幼深受影响,性格中难免带了几分刚烈之气,而这种性格最终也酿成她的人生悲剧。

吴氏之所以能入宫,颇有一番传奇色彩。且说,天顺七年(1463年),太子朱见深因为迷恋比他年长17岁的贴身宫女万氏,从而引起明英宗的不满,为了帮助儿子收心,便选中功臣孙镗的外甥女吴氏为太子妃。次年(1464年)初,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继位,并根据其父的遗愿,在当年七月二十日册立吴氏为皇后。依据常理来推测,吴皇后还是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少女。

明宪宗虽然册立吴氏为皇后,但内心却根本不爱她,而是依旧宠幸没有任何名分的万氏,而万氏仗着皇帝的专宠,在后宫作威作福,气焰甚是嚣张。吴皇后不是不知道万氏的底细,也懂得“打狗要看主人”的道理,但年轻气盛的她就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总想找机会修理一下大胆包天的万氏,让她认清楚到底谁才是后宫真正的女主。

皇后要想找茬揍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且说,吴皇后某日借故将万氏召来训话,当着众多宫女、太监的面,对她进行百般羞辱,目的就是想激怒万氏,以便名正言顺地责打她。万氏不堪忍受辱骂,果然公开顶撞吴皇后,后者见状心中暗喜,于是下令以“不敬”的罪名,让宦官把这个老宫女拖出去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直打得万氏皮开肉绽、真魂出窍才作罢。

本来,皇后杖责乃至打死宫女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皇帝一般都不会过问,可问题在于万氏并非普通的老宫女,而是明宪宗的“心肝宝贝”,吴皇后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她打得不成人样,这岂不是在狠狠地抽皇帝的脸?因此,在听闻万氏被杖责的消息后,明宪宗立刻变成一头暴怒的狮子,不仅把吴皇后召来一顿臭骂,而且还口口声声地宣称准备废黜她。

宪宗说到做到,随即授意大太监牛玉栽赃陷害吴皇后,由此为废黜皇后寻找借口。牛玉不敢抗命,便向皇帝“自首”称当年曾收受吴家的贿赂,在先帝的遗诏中“做手脚”,将本应由王氏(明宪宗的妃嫔)出任皇后的内容,捏造为由吴氏正位六宫,实属罪大恶极。宪宗以此为借口,下诏将吴皇后废为庶人,同时册立王氏为皇后。时在天顺八年(1464)八月底,距离吴皇后上位才一个月而已!

吴皇后在位仅1个月便被废

年仅十六七岁的吴氏,皇后的位子还没有坐热便被打入冷宫,加之万氏对她恨之入骨,处境之危险可想而知。好在钱太后(明宪宗的嫡母)和王皇后怜悯吴废后的遭遇,千方百计地在皇帝面前为她说项,再加上明宪宗此时也颇有几分懊悔,因此尽管万氏屡屡想报复吴废后,但始终未能得逞。

不过,吴废后虽然被打入冷宫,但她并未就此向命运表示屈服,总想有朝一日扳倒万氏,一血新仇旧恨。为此,当万氏(此时已晋封为贵妃)千方百计地想谋害皇子朱佑樘(明孝宗)时,吴废后和大太监张敏暗中将他隐藏起来,并亲自抚养6年时间,直到朱佑樘与明宪宗相认,并被册立为太子。吴废后虽然没能借助朱佑樘完成扳倒万贵妃的目标,但她的处境却开始大为改善。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宪宗驾崩,即位后的明孝宗因感激于吴废后当年的救护之恩,便下诏将其从冷宫放出来,当作母亲一般来奉养,并且让吴氏享用太后级别的饮食、衣服,只是没有正式给她平反。吴氏本以为此生再难逃出冷宫,如今却因当年的善举而得到善报,也算是知足了。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吴废后因病去世,享年应在60岁上下。

吴氏去世后,大太监刘瑾奏请皇帝,准备按照普通宫女的标准,将吴氏的遗体火化后草草埋葬,但遭到大学士王鏊、李东阳等人强烈抗议。明武宗考虑到吴氏对乃父有恩养之功,于是同意王鏊、李东阳等人的建议,下诏以妃子的礼节将她安葬在金山,但并没有赐予谥号。

作为明朝史上最“短命”的皇后,年轻气盛吴废后为逞一时之快,悍然下令杖责万氏,虽然暂时出了一口恶气,但此后却付出半生命运坎坷的代价,如果不是因为她曾恩养明孝宗,如果不是因为王鏊、李东阳等人据理力争,她必然会在孤独、寂寞中离世,然后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如果泉下有知,吴废后是否会对自己当年的莽撞而深感懊悔?

标签: 吴废后明朝

更多文章

  •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表,汉朝

    起点最高的刘表,为啥在三国沦为了笑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名称八俊、威镇九州”,但却“虚名无实”,《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几乎成了草包的代名词。在一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手握先发优势的他却坐看曹操一步步做大,最终肆意欺辱自己“若豚犬耳”的儿子们。因此,

  • 慈禧年轻时有哪些经历?她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妃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慈禧

    这对十七个满洲姑娘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她们都是有权戴红珊瑚顶珠的大臣的女儿。整个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咸丰要选妃子了。这十七个姑娘的父母情绪十分激动,因为如果他们的女儿被选中了,这对母亲来说将是极大的光荣,而对这个幸运姑娘的父亲来说,则意味着权力和威望。对姑娘本身,则可能意味着幸福。所以圣旨中点名的

  • 明肃皇后是谁?为何她的历史评价颇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刘娥

    当阳市前往玉泉寺的途中,从已公岭右拐上一条山道,有一个地方叫“碾子湾”。山岗上松林满布,山谷里粳稻盈畴,这个冲又叫“学田冲”。说起这个学田冲的来历,还与宋代明肃皇后、与玉泉寺的复兴、与宋代学田制度的创立大有关系。明肃皇后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

  • 朱元璋没有杀的四位功臣是谁 他们最后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功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洪武三年,大明已经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对手,把蒙元势力全部赶到草原,与此同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病死,自感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一口气封了六个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在这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之中,个个都被授予免死金

  • 屡次违反圣旨的名将:揭秘李继隆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继隆,北宋

    北宋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的,宋朝皇帝为防止历史重演,对武将的限制非常严格。武将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导致他们丧失了军人的果敢,变成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不过北宋初年,有一位名将却屡次违反皇帝命令,皇帝却没有杀他,还对他加官进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宋朝最能吹牛的皇帝:赵光义真正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光义,北宋

    宋朝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共有18位皇帝,其中懂得武艺的大概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两人。但是还有一位皇帝自称也会武功,而是武艺高强,箭无虚发。不过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大跌眼镜,落荒而逃,而且身中两箭,终因箭伤而亡。那么这位宋朝历史上最能吹牛的皇帝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关于唐朝凌烟阁功臣殷开山,在《旧唐书》中有何描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殷开山

    643年春天,此时距离李渊晋阳起兵已经过去26年。李世民综合考虑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功臣,让阎立本为他们作画,并将其放入凌烟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

  • 同样都是勤政的皇帝 朱元璋和雍正应对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朱元璋

    对雍正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出现了非常多皇帝,这些皇帝的存在将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这么多皇帝中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非常勤劳的,每个皇帝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开明的昏庸的都有。如果要从皇帝的勤奋程度说起的话,那雍正和朱元璋绝

  • 赵武灵王让赵国走向强国 最后为什么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对赵武灵王被饿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时期各国争霸能人辈出,尤其是秦国在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的领导下逐渐强盛,不过当时可并非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旁边的赵国也非常具有实力,那么赵国的强大自然也离不开英明神武的领导人,他就是能干的赵武灵王。发起改革,强盛赵国世人

  •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郑庄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庄公,春秋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熟读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专业程度就是一些史学家也难出其右。并且在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历代帝王的评价仅仅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并且在最后还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见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