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当初都没有领兵打过仗 韩信为何一出手项羽都打不过

韩信当初都没有领兵打过仗 韩信为何一出手项羽都打不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4/1/20 12:38:09

还不了解:韩信项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没领过大军打过仗,为何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

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然而他们在垓下之战以前从来没有直接交战过,也正是在这一战中,韩信与刘邦英布合力围剿了项羽。

韩信的确是帅才,以带兵“多多益善”而闻名,很自然的都会认为韩信能赢,全凭军事实力,其实并非这样,主要原因就是,韩信了解项羽,并且深入研究过,而项羽却不懂韩信,没把韩信放在眼里。

当然,项羽也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尽管现在关于项羽的资料很多,历史却对项羽有两大误解,第一个是,以往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力能扛鼎”,是有勇无谋之辈,其实项羽是天生的军事战略家,在秦末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都可以看出项羽的军事实力;第二个误解是,有人认为项羽前期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运气,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打仗这个东西很难保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将所有的胜仗都归结于运气,这就扯淡了。

项羽带兵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鼓舞士兵士气,然后以精锐兵力直接跟敌人硬碰硬,比如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就采用了“破釜沉舟”这样的套路,激发了士兵的士气,取得了巨鹿之战这样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

而在彭城之战,项羽再次以少数兵力大破刘邦优势兵力,这也是很难得的,可以说,在带兵打仗这一块,秦末汉初就没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成绩。

韩信虽然最后和刘邦联合击败项羽,那也是项羽穷途末路,韩信取得的军事成绩虽然突出,取得了一口气灭掉好几个诸侯国的成绩,但是真正如项羽那样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的战绩却少有。

其实,韩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作是项羽的学生,韩信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其实跟破釜沉舟有诸多相似之处。

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是后浪不如前浪,从来都是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韩信对项羽是有着深入的了解的,韩信之前就是项羽的部下,见证过项羽创造的传奇,在被刘邦拜入为将之前,韩信曾经直接问刘邦“你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韩信直接表示,在他看来刘邦也不如项羽,对于项羽的实力,韩信十分肯定,认为项羽是一声怒喝,对阵的一千人就会被吓得胆战腿软。

但是韩信对项羽不止有崇拜,他深入的研究过项羽,认为项羽的缺点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杀戮过重”。

首先是匹夫之勇,项羽的个人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却不能发掘部下中卓越的人才,比如错过了韩信这样的将才。

其次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表面跟将士关系处理得很好,只不过在应该分封爵位的时候,却不舍得给,这就跟女人爱珠宝一样,舍不得。

再次是背信弃义,项羽当初是打着楚怀王的旗号起兵的,然而最后却把楚怀王给驱逐了,还违背了当初楚怀王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最终导致人们都认为项羽这个人不靠谱。

最后是杀戮过重,项羽在推翻秦朝暴政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以暴制暴,只要是项羽打过的地方,那就是一场灾难,也正因为如此,项羽已经失去民心。

通过这些原因,韩信总结出,项羽缺乏大局观,最终无法立足关中,可以说,项羽虽然能打仗,但是在缺乏宏观战略分析,在这一点上,韩信似乎更胜一筹。

这一点表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通过迷惑对手,达到从侧面迂回的战术目的。

这也体现了韩信军事思想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作战时喜欢“出奇制胜”,尤其喜欢“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包抄”,这种围歼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多包少,“多多益善”就是这么来的。

项羽与韩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两种发展方向,项羽更像是推崇硬碰硬的打法,以勇武来取胜,而韩信则更多地使用阴谋诡计,出奇制胜。

最后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事史上更推崇韩信,而摒弃项羽,结果就是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被捧为神话,而项羽却被当作有勇无谋这样的反面教材。

军事领域的内容我也写得不少,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也许韩信的军事思维更符合农业文明,比如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借助天险,然后一把火就打败了对方。东汉末期的战争,应该是将“出奇制胜”这种军事思想发挥到了巅峰水平。

但是为何在三国之后,中原王朝很少能够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呢?是不是过分强调这种“出奇制胜”思想,不喜欢硬刚,结果导致我们在打仗的时候缺乏勇武的精神呢?

其实,出奇制胜的思维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两手准备,不止会打奇仗,也要敢打硬仗,敢于跟敌人硬碰硬。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汉武帝》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韩信项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万氏是如何坐上贵妃之位的?她与朱见深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氏,明朝

    万贵妃是朱见深的贵妃,也叫万贞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都说,明朝后宫多贤后,然而明宪宗朱见深所宠信的这个女人,可一点都称不上个“贤”字,完全就是一个十分嚣张、且恶毒的女人!这个人就是,人称万贞儿的万贵妃。万氏在四岁的时候,就因为父亲犯罪,而被早

  • 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吗 既生瑜,何生亮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瑜,诸葛亮

    对周瑜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不如孔明吗?正史里的周瑜你了解吗?周瑜向来人尽皆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三国名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和我们所认识的周瑜相比,却是截然不同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玉树临风温文尔雅的人,

  • 司马氏当政做了什么事情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氏后人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裕,司马氏

    还不了解:刘裕和司马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中国有句古话,自作孽不可活;还有另外一句老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两句老话送给被刘裕灭掉的司马懿后人很合适,送给刘裕自己的后代同样也不意外。司马懿孙子司马炎代曹魏以后建立的西

  • 南宋初年将领刘子羽简介:青年时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刘子羽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朱祁镇成功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祁镇,明朝

    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率军大举进攻明朝,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朱祁镇带着五十万大军,被太监王振瞎指挥,一会儿建议皇帝走他的家乡,想显摆显摆,一会儿又担心几十万大军

  •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为何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明朝

    满清时期的“三藩之乱”,本质上来说,就是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在叛乱之初,吴三桂的军队进展神速,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云南、贵

  • 诸葛亮和庞统在看待荆州时 两人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庞统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庞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认为必须占领荆州,庞统说荆州不能要,两人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隆中对天下三分,诸葛卧龙名扬古今,在波澜壮阔的东汉末年,诸葛亮追随刘皇叔,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帮助后者打出了一片天地,最后更是在赤壁之战中伙同江东孙权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简介: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末,陈友谅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王平简介:曾一同与马谡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平,蜀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廖化简介:其性格以果敢刚直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廖化,蜀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廖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