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 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 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4/1/29 2:30:3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广后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都知道,隋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凭借着其父隋文帝留下的庞大家底,不仅大肆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还修筑长城、大运河等设施,为此,不惜祸害百姓,让天下苦不堪言。此外,隋炀帝还频频出巡边塞、游幸江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各地都不得安宁。最终,在暴政之下,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那么,隋炀帝的后代结局如何呢?

杨侑是元德太子的第三个皇子,谥号隋恭帝,这两个人的父子关系似乎有些乱,儿子是皇帝,但父亲却是太子。其实,两人的关系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杨昭并没有做皇帝,他的皇位是在他去世之后,儿子给他封的谥号。杨昭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子,母亲是皇后萧氏,出生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日。

在公元605年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封杨昭为太子。据传,杨昭的性格非常谦逊,平常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而且,杨昭生得非常高大,孔武有力,能够拉动强弓。虽然,杨昭身份尊贵,是当朝太子,但是,杨昭这个人生活却非常节俭。平日里,不管是日常的一些用度,还是吃食都是能省就省。而且,对于朝臣中父母年事已高的人,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会给这些人一些赏赐。

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606年,杨昭从长安动身前往洛阳。几个月后,杨昭该返回长安了,但是,杨昭却已经迷恋了洛阳的生活。因此,他向杨广提出请求,希望杨广同意他在洛阳多待几天。

然而,杨广却不同意,尽管杨昭几次请求,杨广都没有任何动摇。后来,本就身体有恙的杨昭就气病了。当时,隋炀帝找了一个巫师来给杨昭看病,那个巫师研究了一番之后,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阴魂在暗中作祟,没过多久,杨昭就一命呜呼了。现在想来,杨昭的真正死因,恐怕和那个巫师脱不了关系。

杨昭去世后,杨广对这件事一直无法释怀。为了纪念这个早逝的儿子,杨广亲自给杨昭写了一篇哀策文,并赐给了杨昭一个谥号,就是“元德”。因此,后世人都称杨昭为元德太子。也许是杨昭的死对杨广造成的打击太大,一个月后,杨昭的三个孩子都被杨广封为了亲王。

之后,李渊扶持杨侑顺利登基,追封杨昭为孝成皇帝,赐庙号为世宗。由此可见,因为杨昭早早的离开了人世,才有了后来父亲是太子,儿子是皇帝这样的事情。

公元217年的时候,李渊在山西太原揭竿而起。没过多久,他便带着大量的兵力打到了长安城下,隋朝的江山可谓是朝不保夕了。之后,李渊为了控制住朝廷大权,便封外逃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可见,杨广这个太上皇当得可真憋屈。后来,李渊扶持杨侑登上帝位,慢慢的暴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

公元617年的时候,杨侑在大兴殿正式登基称帝。而这一年的杨侑,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孩子只能是李渊的一个棋子,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公元618年的时候,杨广在江都之变的动乱中离世。之后,早有谋逆之心的李渊,果断抓住了这次机会,逼杨侑退位。

此后,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庙号为唐高祖,贬杨侑为酅国公,软禁在长安。公元619年的时候,杨侑去世,这一年的杨侑只有十五岁。

然而,关于杨侑的死因,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杨侑是生病死的,有人说杨侑是被人刺杀的。所以,关于杨侑的真正死因,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在史料的记载中,杨侑并不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也没有记载杨侑生前患有什么疾病。可是,这样一个大活人却突然猝死,着实让人心生疑虑。

正是因为杨侑的死存在这么多扑朔迷离的疑点,所以,后世的很多人都对杨侑的真正死因提出了许多质疑。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人都只是猜测,杨侑是因为遭遇到了刺杀才身亡的。而在杨侑死了之后,李渊也是很给杨侑面子,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

庄陵位于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为平地起冢,封土为覆斗形,其形制规模都较靖陵为大,夯土而筑,周长大约为200米左右,地面已无任何建筑物,在封土西边有很明显的盗洞。此外,因为杨侑年幼,没留下子嗣的缘故,李渊还在全国各地寻找杨氏宗族的子嗣,族子杨行基继承了杨侑的爵位。

由此可见,杨侑的命运可谓是沉浮漂泊。

杨侑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纪轻轻不经世故的他,便享受到了亲王的尊贵待遇,但是,这份幸运并没有延续下去。之后,因为战争和朝代更替的缘故,并没有保住一生的荣华富贵,而他短短的一生也是在被人控制的情况下,苟延残喘的度过的。

虽然,身份依旧尊贵,但是,却没有任何自由;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却没有逃出自己悲惨的命运魔咒;虽然,是高贵富有的金枝玉叶,但是,在生逢亡国的乱世时,他们的命运却比普通老百姓还要惨得多。也许,这就是身为皇室子弟的悲哀。

参考资料:

【《隋书·卷五·帝纪第五》、《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旧唐书·高祖本纪》】

标签: 隋朝杨广

更多文章

  • 因贪污犯死罪的陈平,刘邦为什么还要赏赐他万两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平,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陈平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孟子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说,读书一定要带着脑子读,否则就有可能被作者带偏,读不清本意,也掌握不了书籍中的知识。陈平,乃是刘邦帐下著名的谋士,他出身布衣,却以奇谋名满天下。在刘邦

  •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曹魏大将曹真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魏,曹真

    对曹魏大将曹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三国时期,就不得不说到最后一统天下,笑到最后的司马家。作为三国的最后赢家,司马家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奠基的。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物其实也十分重要,那就是曾在曹魏担任大将军、大司马的曹真。之所以

  • 崇祯帝原本有两次逃命机会,他为何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明朝

    崇祯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凡有点求生欲,就不会跟死神较劲。崇祯作为大明最后一任老总,他同样也不想死,只不过在的任期内,内忧外患加上自然灾害,明朝已经无力支撑。如果在明亡之际,崇祯苟活于世,他无法原谅他自己,他也无法面对列祖列宗,所以崇祯选择

  • 为什么说崇祯帝朱由检是最惨的亡国君主?他都经历过哪些惨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明朝

    崇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两千多年华夏史上,有很多昙花一现的朝代,它们缔造过辉煌,也终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就亡国之君而言,国破家亡是烙印在心里的耻辱,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在他们手中就此断送,那种从高空坠落深渊的绝望感油然而生,这种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崇

  • 臧霸为曹魏立下过大功,却被曹丕夺去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臧霸,曹魏

    臧霸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臧霸虽然名气不高,但他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名将。199年,臧霸开始投靠曹操,为曹家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可是二十多年后,他却被曹丕夺去了兵权,免为闲职,默默无闻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直到243年,臧霸才再度被人提起,他的灵牌得以从祀

  • 南宋唯一的明君,揭秘宋孝宗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孝宗,宋朝

    宋孝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南宋的这些皇帝中,最贤明的当属宋孝宗了!宋孝宗名叫赵昚,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自幼被宋高宗赵构收养。1162年,赵昚继承皇位,在位期间颇有一番作为,后世称之为“乾淳之治”。可是到了1189年,身体健康的宋孝宗却主动退位,将皇位

  • 完颜守绪:金朝第九位皇帝,死后尸体被乱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完颜守绪,金朝

    从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开始,到1234年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合灭亡为止,金国一共存在了1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金国一共传了10位帝王。这10位帝王中,有的善终了,有的死于非命,其中死的最惨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觉得非金哀宗完颜守绪莫属。公元1223年12月份,金宣宗驾崩,作为皇位继

  • 第一个提出围魏救赵计谋的人是谁?真的是孙膑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第一个提出围魏救赵计谋的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362年,魏惠王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打算以中原为根基,开疆拓土,经过开凿鸿沟,修筑长城,选拔武卒等措施,魏国盛况空前,国力鼎盛,笑傲中原。魏惠王东迁后,中原呈现

  • 李恪是什么身份?拥有两朝皇帝的血脉,却无缘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恪,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恪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太宗李世民下一任皇帝是李治,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李治不是长子,还有三个哥哥排在他前面,可惜因为一些原因,最终都与皇位无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个李世民最喜欢,并且文武双全,有着两朝皇帝血脉的

  • 朱祐是什么人?他是如何辅佐发小刘秀成就汉朝霸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祐,汉朝

    “云台二十八将”之朱祐,如何辅佐发小刘秀成就大业,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朱祐,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的经历说来也是特殊,他从小便与刘秀兄弟一同长大并由于志向相同,因而关系良好。等到刘秀兄弟率领军队起义之后,他便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先是平定了河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