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堪称帝王楷模,为何晚年却一再犯错?

唐太宗堪称帝王楷模,为何晚年却一再犯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90 更新时间:2024/3/18 16:40:26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

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

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网络配图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

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

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变本加厉地以我为中心。

他一意孤行,建飞山宫,刚开始就警告群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并且为自己狡辩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翻译过来,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应该给老子当牛做马。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明摆着,叫满朝文武乖乖地闭嘴。

谏臣刘洎官拜门下省侍中。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自己都觉得过分

最耗费民脂民膏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大型土木工程,二是连年战争。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倾举国之力征讨,也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大兴土木,只为一人声色犬马,就属于贪暴行为了。李世民恰恰乐此不疲。他亲自抓基建,在长安、洛阳等地,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

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 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网络配图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明令太子所用之物,其他部门不得限制。口子一开,鼎铛玉石,暴殄天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上限消费,怎么能不浪费呢?

这 些讨人嫌的烂事儿,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过分。648年,即其临终前一年,他亲自为太子李治撰写了《帝范》十二篇,其中明确写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

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显然,皇帝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本

人可以倒行逆施,对儿子就要说实话了。他希望李治,不要效仿自己,做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有节制、有约束。

三、贪恋酒色,搜罗美女,连弟妹都不放过

醇酒妇人温柔乡--这些人生庸常的快乐,是历史伟人极少幸免的缺憾。李世民晚年,暴露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性,尤其对少女、美色贪得无厌。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年36岁的长孙皇后死了,李世民去了一根“贤内助”,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的本性。他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搜罗美人,充塞内庭。后来的武则天也是这个时期进宫,当时,小姑娘仅仅14岁,由于貌美乖巧,很快变成了“才人”--皇帝末流的小老婆。为满足欲望,李世民连弟妹都不放过,弟弟齐王元吉死后,弟妹杨氏迅速成为李世民的枕边人。

庐江王被杀后,他的爱姬也被迫钻进了皇帝的被窝儿……肆无忌惮的性生活,掏空了皇帝的身体,这加剧了他健康状况的恶化。

李世民闹得太出格儿了,游猎巡幸,花天酒地,坊间民怨渐起。贞观十五年,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他们天真地希望李世民别再游幸了。最终,这些卫兵获“大逆罪”,处死。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到,这位著名的贞观天子,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四、干涉史官,沽名钓誉,小老婆都瞧不起

网络配图

唐朝是修史最活跃的时期,《南史》《北史》《隋书》,相继完成。李世民太在乎生前身后名了,他不但关心“兴替之鉴”,还干涉史官的独立性。

按说,皇帝日常的鸡零狗碎都有专人记述,以备将来编入国史。因为婆婆少,没顾及,这些记录一般较为客观。皇帝后妃,谁也不好意思打听记录的细节和倾向性,历来的传统和潜规

则也不允许皇权干涉。

李世民偏偏要打破常规,不但过问史官记述的内容,还暗示他们“秉笔直书”。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极为跌份儿。司马光痛斥这件坏

事,他认为,心虚的李世民强索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这种举动,连小老婆武则天都撇嘴。

李世民晚年,醉心于“延年之药”。每个人都有长生不老的梦想,何况皇帝?可惜,他太虚弱了,病情不断恶化。649年孟春时节,终于不治身亡,享年52岁。在盛唐的钟声里,一个时代悄然谢幕。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可惜,晚年坏得太厉害,甚至到了荒淫的境地。当然,这只是伟大人物“灰色的一面”,并不防碍李世民的贤明、德政,也不会抹杀他的历史贡献。人,就是这样是是非非,一人多面。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他是康熙的姑父 为何征葛尔丹后20年不受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纳兰明珠出身贵族,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

  • 明朝最大贪污犯是朱元璋?国库之外私设小金库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明代的内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史

  • 文种对越王勾践说的七种杀人方法是哪七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种

    吴王夫差见勾践已经完全臣服,忠心不贰,遂深信伯嚭,越发重用他了。一天,夫差问伯嚭:“寡人想广建宫室,你看建在哪里合适?“伯嚭说:“我看建在姑苏这个地方不错,前王虽然也修筑了些宫室,但都不成规模,大王可以扩建此台,宽能容六千人,高能望一百里,聚歌童舞女于上,可谓人间之极乐矣!”夫差采纳了伯嚭的意见。于

  • 揭秘:历史上戚继光贿赂张居正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戚继光

    戚继光贿赂张居正秘密: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又字文明、汝谦,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他从戎四十余年,身经百战,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训练的“戚家军”战无不胜,威震天下。但因与张居正关系密切,戚继光晚年遭弹劾解甲归田,两年后猝然去世。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

  • 唐高宗昏庸之谜: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就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最后控制了朝廷大权,于是人们对唐高宗的昏庸就坚信不疑了。不过,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

  • 知人善任:汉高祖刘邦高超的用人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知人善任,对很多人来说,践行之委实不易。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刘邦年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他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呢?一句话,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证明:张良

  • 历史故事:襁褓中的皇帝汉冲帝刘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冲帝

    汉冲帝刘炳,继位的时候年仅两岁半,是东汉王朝的又一个娃娃皇帝。冲帝的生母是虞贵人,虽然虞贵人的儿子做了皇帝,但是受益的是梁太后及其娘家梁氏家族。梁家上一代掌门人梁商,不愧为一代忠良和仁厚长者,他一生谦恭谨慎,忠君爱国,赢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但是老子英雄儿浑蛋,梁家的新一代掌门人——梁商的儿子梁冀,却

  • 大唐荣耀:唐明皇为什么虐太子如虐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明皇

    我们在《大唐荣耀》的第一集里面可以看到,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即日后的唐肃宗)因为亲戚获罪,怕被牵连,在唐玄宗面前磕头求饶,而唐玄宗对他看也不看一眼,任他出丑露乖,自己则悠闲的欣赏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虽然真实政治中李亨不至于蠢到公然求饶,把矛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历史上他确实被他老子打压得窝囊至极,当

  • 潇洒帅气的公孙瓒为什么失败:公孙瓒被谁所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死于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河北迁安)人,他的长相异常潇洒,帅气,五官精美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而且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家里母亲地位卑贱,结果只是当了个郡中小吏。直到后来得到了涿郡刘太守的赏识,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了给公孙瓒,公孙瓒才算是时来运转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公孙瓒工作勤恳认真,一路

  • 他是和尚却精通兵法 明朝历史上最神秘的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广孝

    姚广孝,法名道衍,出生于1335年,于1418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现在的江苏苏州人,姚广孝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他最为人知的就是策划了靖难之役,协助朱棣坐上了皇帝之位。姚广孝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人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支持朱棣谋反,在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他还是保持着以前的作风,也令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