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最嚣张的臣子,专政独权让全国都知道皇帝也得排在他后面

唐朝最嚣张的臣子,专政独权让全国都知道皇帝也得排在他后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4 更新时间:2024/2/27 20:11:46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在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乃是著名的赵国公长孙无忌。

然而使我不解的是在贞观年间历任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等要职的长孙无忌最后的下场却极为凄惨,显庆四年(659)四月,因为一场朋党案长孙无忌被牵扯进来最后被逼自杀。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

传统史学家一致认为,长孙无忌之死是千古奇冤,他的死是永徽年间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导致武皇后的报复。长孙无忌有没有谋反呢?从史料记载分析是没有的。因为就在长孙无忌去世十五年后,在上元年间唐高宗给长孙无忌平反,

并允许其孙长孙异世袭他的爵位,并且允许其陪葬昭陵。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长孙无忌好像确确实实被冤枉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岳飞袁崇焕一类的悲剧人物,事实归真如此吗?佛家讲究因果报应,种下好因得好果,种下坏因自然结坏果。长孙无忌最后的结局自己一手造成。理由如下:

第一, 长孙无忌为人果断残忍决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长孙无忌第一次在历史舞台公开亮相还是唐太宗时期,那场著名的血腥和杀戮并存的“玄武门政变”,长孙无忌和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再加上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两个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正是有这样一个身份,在秦王和太子建成的储位争夺战中,力挺秦王,让李世民最终敲定通过政变夺取政权。所以太宗对左右如是说:“吾有天下盖公之力也”。政变结束后,长孙无忌又坚持除恶务尽,把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子嗣十余人全部杀死。由此可见长孙无忌是何等的决绝干脆。

▲玄武门政变

第二, 长孙无忌私心过重,私情大于国家利益。

贞观后期,围绕皇位继承人问题诸皇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双双被废,晋王李治这个从未参与到夺嫡大战的皇九子,由于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最终雄飞高举,成为太子。然而虽然李世民立了晋王李治,由于晋王性格仁懦,唐太宗不放心,唐太宗认为李恪性格能力各方面都很像自己,想立他为皇太子,结果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唐太宗无奈只好作罢。

其实长孙无忌反对名望如日中天的李恪是有私心的,这是因为长孙无忌有自己的小算盘,下一任太子必须在他的外甥中做选择,只有这样他才能永保富贵。另外太子最好比较听话,这样便于今后能够控制朝堂。这也是长孙无忌反对立才高八斗的魏王泰转而支持温和仁懦的李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李恪更不用说了。他由于生母为隋炀帝的女儿杨妃的儿子,带有前朝皇室血统,和长孙无忌素昧平生,自然也不会得到他的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

第三, 长孙无忌目空一切,大权独揽,提拔亲信,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后,高宗继位。

因为有唐太宗临终托孤、拥立之功和高宗的亲舅舅的身份可以说高宗对这位国舅言听计从。永徽年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由此可见皇帝对其信任。长孙无忌可以说此时是一言九鼎,位极人臣。也是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把中书门下尚书省的三省长官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凡是和长孙无忌关系不合者都被贬黜外放,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长孙大人一手遮天。

可是高宗毕竟是皇帝,忙着想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发现整个朝堂是万马齐喑,没有人说话。高宗问长孙大人,长孙无忌给出的答复是,国家运转良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上奏。这是多么可笑的回答,偌大的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问题呢,高宗开始郁闷了。怎么所有的大臣都唯国舅马首是瞻,自己反而成了摆设。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反映此时长孙无忌的志得意满。有一次长孙无忌请一帮大臣吃饭,在酒席高潮之时,长孙大人对着满朝同僚发话了,吾自比越国公杨素何如,当然下面有的溜须拍马的小人开始戴高帽了,越国公杨素怎么能比得过太尉大人你呢,也有人认为不如。最后长孙无忌发话了,“我也觉得不如杨素,杨素当三公时已经很老了,而我长孙无极却很年轻”。要知道杨素当时跟随杨坚杨广父子南征北战平定天下,而后协助晋王杨广登上帝位。而长孙无忌从未带兵打仗,从他的言辞中言语中透漏出严重的狂傲和目空一切。

▲高阳公主和辩机

第四、 长孙无忌在永徽年间一手炮制了“高阳公主谋反案”,这个案件是把长孙无忌定到乱臣之列的重要证据。

如果唐太宗李世民地下有知,我想他也会把长孙无忌打入十八层地狱。这个案件把李唐皇族十几个贵胄都牵扯进来。这是长孙无忌制造的一大冤案。事情详情是什么呢,“高阳公主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

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高阳公主或许死有余辜,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此时屡兴冤狱,残害忠良。尤其是吴王李恪,因为唐太宗的欣赏,差点把他立为太子,再加上李恪名望甚高无忌“深忌之”,李恪临死之前曾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果然不久之后这个咒语应验了。除了吴王李恪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因为和长孙关系不睦也受到了牵连,流放自杀的人数多达百人。高宗看到这么多亲戚都要被处死,高宗流泪了,他想向长孙大人求情,结果兵部尚书也是长孙无忌的亲信给出的答复是不可。可以说此事无论后世的历史学家如何翻案,长孙无忌的所做作为可以说和司马懿曹孟德丝毫不差。

▲武则天

第五、在“废王立武”事件中,一直坚持反对皇帝。

“废王立武”可以说是高宗朝的大事,长孙无忌屡次表示反对换皇后。有一次高宗和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家去送礼,送了礼物十车,并且当场给长孙无忌小妾生的儿子封为五品“朝散大夫”的官职。可是在酒宴正欢之时,每当高宗提到换皇后这个话题,无忌都不应,搞的皇帝相当狼狈。后来高宗又派杨夫人上门当面请求,无忌仍然拒绝,再后来高宗派出自己的亲信许敬宗,无忌直接破口大骂。此时的长孙无忌何曾眼里有君臣之礼,皇帝要换一个皇后却要向大臣行贿,这样的历史事件恐怕在历史上也很少见。最可怕的是长孙太尉接受了皇上的礼物却不替皇上办事,这对高宗皇帝的自尊心恐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想这也是埋下长孙无忌一生悲剧命运的种子。最终高宗在老臣李勣的支持下终于如愿一场的换掉了皇后,实现了君主专权。

废王立武之后,长孙无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信一个个被移除核心部门,我想他一定很不好受。此时的长孙无忌开始著书立说,他以为他能躲过一劫,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显庆年间因为一个结党营私案,长孙无忌还是被牵扯进去了,高宗当时的处理意见是比照高阳公主谋反案。虽然给了长孙无忌一品大员的待遇却被流放到黔州,不久被逼自杀。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长孙无忌是被冤枉的,因为他确实没有谋反,如果他有谋反之心恐怕高宗皇帝没有那么轻松就把这颗钉子给拔出。但是纵观长孙无忌的一生,会发现此人有很大的弱点,得志便猖狂,十足的小人做派,贞观年间由于有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强势英主,他还表新出谦卑的样子,当矢去了太宗的制约,他就开始目无君臣僭越皇权,不知进退,特别接一个高阳公主的案件大肆罗织和自己不同政见之人。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是他自己一手种下了悲剧的种子,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他最终不得善终,恐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秦之前的改朝换代后,前朝帝王及后人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帝王

    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改朝换代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是常见的事,也是必然的趋势。古代君王在开国之初也都在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并著书立传,这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代晚期贵族生活奢靡,盛行饮酒;西周建立后,周朝的统治者认为奢靡的生活和无节制的饮酒是商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周代初期,开始崇尚节俭颁

  • 刘备最信任的人不是关张、诸葛亮,而是这个看起来不靠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延

    刘备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成就了一番霸业,其慧眼识人的能力自然不会差。凭借刘备的独到眼光,蜀汉在发展阶段就网罗了一批猛将谋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要问在这些左膀右臂里面,刘备最信任,最放心的人是谁,可能大家都会说是关羽张飞,或者诸葛亮,毕竟这些人和刘备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其实这些都不是刘备真正的心腹

  • 慈禧名字由来以及身世之谜,有学者认为慈禧是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

  • 这个民族曾一统中国,极大的影响了中原,最后逃回了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朝,女真族

    杨康,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杨过的父亲。外貌俊美,又聪明又有气质,标准的古代帅哥一枚啊!在各种版本的电视剧中,杨康的扮演者造型不一,形态各异,各有各的帅,各有各的仙,往下看,细细体会……那么,历史上真实版的杨康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他的发型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文姬归汉图》是一幅内容有关东

  • 盘点孙权十个子女结局:自相残杀,两个女儿下场更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孙权

    孙休治不好的心病就是孙亮,他的弟弟,前任皇帝。被孙綝废黜后,贬为会稽王,押送到会稽(今绍兴)居住,这个人就像受了重伤的老虎,但不论如何,他曾是山中王,说不定哪天又威风凛凛地复出呢?公元260年,孙休当政后的第3年,会稽郡有一个流言开始四处蔓延,大家说得有鼻子有眼,说孙亮又要到建业做皇帝了。很巧的是,

  • 唐朝公主的艳情史:就算面首三千终不如一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高阳公主

    唐太宗对自己的女儿是非常疼爱的,不过有一位唐朝公主,让唐太宗操碎了心,她就是高阳公主,据说,是因为唐朝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发生了不该有的风流史。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虽然只有十六七岁,却已经是有夫之妇,老公就是宰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但高阳公主不喜欢赳赳武夫的老公,而喜欢文采风流的儒雅之士。某日

  • 不止会炼丹,还会炼银子,明朝这个道士真的开挂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徽宗

    明朝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这个很多人知道,他豢养了很多道士,甚至在宫里都建了道场,搞些法式什么的。皇帝信道这不算什么奇怪事,宋徽宗还自称道君皇帝呢,皇帝炼丹也不稀奇,有了皇权想长生,炼丹被认为是通往长生的必由之路。嘉靖帝除了炼长生不死仙丹之外,还让一个道士炼过金银,指望能空手套白狼,搞出点金银财宝出来。

  • 那个满脸胡子却又十分善战的樊稠大将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樊稠

    三国樊稠说到三国樊稠,大家都会想到那个满脸胡子却又十分善战的樊稠大将,虽然一直都在为李傕等人卖命,但实属是个有个性的人。三国樊稠,史料中对于他的生年并无记载,东汉末年的军阀将领,凉州金城人。原来是董卓的部曲,在公元192年也就是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等人设计诛杀。李傕、郭汜等人一起听从贾诩的建议

  • 宦海中女官主要有哪些工作?又要为皇帝提供哪些服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女官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

  • 后世骂作隋文帝千古暴君,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两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隋文帝,京杭大运河,科举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了,后人认为杨广的暴戾程度比起当年的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秦始皇修长城、修阿房宫,滥用民力,引起了天下人的怨恨,而隋炀帝则与秦始皇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后人对杨广的评价并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广的确能力卓著,在前期的统一战争中,杨广表现突出,赢得了朝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