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骂作隋文帝千古暴君,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两样东西

后世骂作隋文帝千古暴君,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两样东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27 更新时间:2024/2/20 18:07:29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了,后人认为杨广的暴戾程度比起当年的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秦始皇修长城、修阿房宫,滥用民力,引起了天下人的怨恨,而隋炀帝则与秦始皇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后人对杨广的评价并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广的确能力卓著,在前期的统一战争中,杨广表现突出,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连隋文帝杨坚都以杨广为傲,这也让杨广得意自满,开始觊觎帝位,而杨广要想顺利登基,首先要铲除的一个障碍就是太子杨勇,于是杨广天天在父亲杨坚面前装出一副仁孝的模样,而杨勇此人毫无心机,天性率真,多次因为奢侈铺张被杨坚责骂,最后杨坚决定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后来杨广逼死父亲,篡夺皇位,在杨素等人的帮助下顺利登基。

杨广登基之后,虽然穷兵黩武,多次对外开展大规模战争,又修建大运河,耗费大量民力,被百姓所痛恨,但是却阴差阳错的为后世留下了两项伟大的政绩,直到千年之后,还在被人利用,这两项工程分别是:京杭大运河、科举制度。

首先我们看一看第一项大工程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享乐,作为一个能力卓著的君主,隋炀帝不会傻到如此地步,他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希望通过大运河的开凿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尽管当时全国已经统一,但是各地的局势还是非常不稳定,各地尤其是南方的叛乱时有发生,南方大族不甘心旧国覆灭,常常起兵谋反,给隋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大运河开凿之后,便于兵马和粮草的运输,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叛乱地点,消灭叛乱。第二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隋朝时期,商业已经非常发达,因此解决交通问题成了发展贸易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的经济更加的先进,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遭受战乱,使得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所以隋王朝对南方地区非常重视,所以才修建大运河方面南北交通。直到今天京杭大运河仍然被投入使用。

第二项工程是科举制度,在隋朝之前,帝国选拔人才的方式都是九品中正制度,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到了隋文帝时期才对这一制度稍加改变,由中央派人到地方去发现人才,然后参加中央考试,虽然增加了人才参与政治的渠道和范围,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到了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正式施行,这让天下的读书人,无论是贫贱还是高贵,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来参与这场比较公平的考试,这也扩大了隋王朝的统治基础,赢得了很多读书人的心,并且为后世留下了一项非常宝贵的人才选拔制度,直到今天科举制度对我国的考试制度还有很长的影响。

标签: 隋朝隋文帝京杭大运河科举

更多文章

  • 建安风骨 被后人误导的诗人皇帝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立在刘秀建立东汉125年后,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它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毁掉一个王朝。加上刘秀以后的子孙多懦弱无能,眼见东汉气数已尽了。东汉末年,李膺等人遭党锢之祸,被朝廷废黜,不准做官。但天下士大夫都尊敬他们,认为他们道德高尚,崇拜他们的人竟相与他们结交,唯恐不被接纳。这些人互相赞美,送上美好的名号

  •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秀流利就像是印刷体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春霖

    科举制度自产生开始直至结束,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百万计的举人,十多万的进士,可能够成为“状元”的就仅仅只有638人(不算武状元),能在众多书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的人每个都是人中龙凤,没有极高的智商以及顽强的毅力根本无法夺魁,想成为状元,仅仅会写文章可还不够,古人说“字如其人”,必须还得写得一

  • 慈禧洗澡有多奢侈?四个宫女还不够,还要一大堆毛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清朝

    她是清朝最美公主,因看到慈禧洗澡全过程,发现了清朝灭亡的秘密一说起清朝,不得不提起的就是慈禧,所以,研究慈禧太后的史料,也就成为了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只要是研究慈禧太后的史学家们,无一例外的都会提到一个人,她就是曾经担任过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德龄公主,她曾经在慈禧身边两年。她是慈禧太后在宫中日

  • 历史上的周瑜不仅是军事天才,气量也很大,后世很多人都对他评价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周瑜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读读那些古代描写周瑜的诗句,其风流姿态可见一斑,年少英才,风姿勃发,江东除却孙策,无人能及,这样一个千古难见的风流人物,怎么会是一个善妒、气量小的人呢?一部《三国演

  • 朱棣才迁都到北京,为什么儿子就急着迁回南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朱高炽

    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将明朝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后的第三年,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征途中,驾崩于榆木川。随后,由朱棣的长子、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即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曾准备将国都由北京再迁回南京。朱高炽为何会有迁都的想法?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项迁都计划未能完成呢?

  • 光武帝刘秀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十万大军作嫁妆统一天下,最后却被废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对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卓越的皇帝,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是文治武功,就连个人性格和魅力也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尚且都有污点,比如唐太宗弑兄杀弟,而光武帝却丝毫没有污点,所以他有“中国最完美皇帝”的美誉。小编认为,一位卓越的皇帝,他背后的女人

  • 为何关羽的武器是八十斤的大刀,而现代人40斤都难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关羽

    我们看三国演义,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中的武将使用的武器,都不轻,比如吕布的方天画戟,据说有有40斤之中,还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更是重达80斤,典韦的双戟也是重达80斤。三国的武将偏爱重量大的武器,其实是有原因的。战场上,在双方格斗技巧相近的情况下,重一点的武器确实占优势。因为物体在运动过

  • 诸葛亮临死前曾经告诫刘禅六个字,刘禅没听,导致蜀国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禅

    诸葛亮原本只是一个隐士,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才出山,当时的诸葛亮一路辅佐刘备,硬是让原来的丧家之犬有了自己的底盘。等到天下三分了,此时的刘备却因为意气用事,夷陵一战将蜀汉精锐全部败亡。夷陵之战过后刘备就把烂摊子留给了诸葛亮,然后自己撒手人寰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托孤之恩,自己苦心经营蜀汉,终于让蜀汉

  • 李夫人倾国倾城,生病后为何到死都不让汉武帝前来看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喜欢诗和美女。当然了,每个人都喜欢美女,只不过是汉武帝比别人更有条件喜欢。这不,为了迎合汉武帝这两大爱好,宫廷乐师李延年把诗谱上曲,演奏了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世上真有这么美的女子吗?汉武帝表示怀疑。诗歌嘛,有时候会

  • 你知道“丞相”和“宰相”这两个词,一字之差有多大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丞相,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