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330 更新时间:2024/1/1 6:45:55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名士贲嵩前去周府拜访,见到周伯仁后称赞他是定国安邦的大才。后来名士戴渊被征召入朝,前去拜访周伯仁,也对他十分钦佩,不敢在他面前显露才能。接着周伯仁与戴渊惺惺相惜,结为好友。

太康十年(289年),武城侯周浚病逝,周伯仁因此承袭父爵,还出任秘书郎。此后周伯仁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因此屡次得以升职,担任尚书吏部郎。另外周伯仁还广交名士,与王敦等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但随着低智皇帝晋惠帝的上台,八王之乱爆发,西晋局势迅速恶化并很快走向灭亡。

二,效力东晋

永嘉元年(307年),琅琊王司马睿为了躲避战乱而移镇建邺。然后司马睿在王敦、王导兄弟的辅佐下,礼贤下士,任用贤才,以立足江东。周伯仁因此获得司马睿重用,担任甯远将军、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可周伯仁刚到荆州上任,当地就发生叛乱,导致他狼狈而逃。幸得名将陶侃派兵前往救助,周伯仁得以逃过一劫。

然后周伯仁逃往豫章,投靠王敦。王敦知道周伯仁很有才华,决定留他为自己效力。可随后司马睿就征召周伯仁入朝,王敦只得放他离开。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而建立东晋,任命周伯仁为吏部尚书,让他辅佐自己。但不久周伯仁就因为醉酒误事及弟子伤人而被免官。

三,三日仆射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称帝(即晋元帝),让周伯仁官复原职,还任命他为太子少傅、尚书左仆射。可周伯仁因为先前的过失而内疚,于是上书推辞,说自己无才无德,难以担当大任。晋元帝于是以皇太子司马绍年幼,急需良臣辅佐为由,劝他就任。周伯仁这才不再推辞,前往就职。

一天,晋元帝与群臣饮宴,忽然问道:“今日名臣共聚,与舜时期相比如何?”周伯仁醉酒回答说:“今天虽然君臣相会,但怎么比得上尧舜盛世!”晋元帝大怒,命令廷尉将周伯仁拘押,准备过几天杀他。但晋元帝酒醒后觉得周伯仁说得有理,于是将其释放,还让他官复原职。然后众人前来探望周伯仁,他于是说:“我早就知道自己罪不至死。”

尚书纪瞻设置酒宴款待周伯仁与王导,结果周伯仁再次醉酒失态。御史于是上书弹劾周伯仁,但晋元帝却为他辩解,说周伯仁是性情中人,因为醉酒屡次受罚,应该会接受教训,约束自己的,此次就不要追究了。但周伯仁此后依然改不了嗜酒如命的习惯,还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于是被人称为“三日仆射”。

王导很佩服周伯仁的才能,于是躺在他的腿上并指着他的肚子说:“这里有什么东西?”周伯仁笑着回答说:“这里虽然空洞无物,但足以容纳像你这样的数百人。”王导听了,也不生气。周伯仁还曾在王导的酒宴上大声高歌,王导因此问他说:“你是想学嵇康、阮籍吗?”周伯仁回答说:“我怎么敢就近舍弃明公,而远去学嵇阮呢。”

四,救助王导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不满晋元帝打压自己,于是起兵作乱,攻打建康。太子中庶子温峤对周伯仁说:“大将军王敦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算过分吧。”周伯仁于是怒斥说:“你年轻不懂事。陛下并非尧舜,就是有过失,做臣子的也不能带兵逼宫!君臣互相推戴没几年,王敦就这么做,怎么不是作乱!王敦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又怎么会长久的屈居人下。”

晋元帝心腹刘隗劝他除掉王导等人,免得他们与王敦勾结。王导因此领着家族子弟在宫外跪着请罪,希望晋元帝能放过琅琊王氏。这时周伯仁进宫去见晋元帝,王导于是对他说:“伯仁,我家几百人的性命就靠你了。”但周伯仁头也没回,直接就进了皇宫。

周伯仁见到晋元帝,极力为王导等人求情,说他们忠心耿耿,绝不会跟随逆贼王导作乱。晋元帝听从,决定赦免王导等人。然后周伯仁就在宫内饮宴,喝得酩酊大醉才出宫。王导见周伯仁出来,于是大声叫他。可周伯仁依然不理王导,还说:“今年杀了逆贼,还要取大金印挂在手上。”然后周伯仁又在第二天上书力保王导无罪,但王导对此一无所知,反而认为周伯仁见死不救,于是非常恨他。

五,惨遭杀害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yi)、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yi)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晋书·列传三十九)

王敦击败晋军,攻入建康。晋元帝于是派周伯仁前去御敌,但依然兵败。晋元帝无奈,只得派周伯仁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见到周伯仁,就对他说:“伯仁,你辜负了我呀!”周伯仁不卑不亢地回答说:“你举兵作乱,我亲率王师讨逆而兵败,因此辜负了你。”王敦知道周伯仁不会向自己屈服,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周伯仁回去向晋元帝复命,皇帝于是问他说:“现在王敦作乱,皇宫却安然无恙,百官也平安无事,那他是真的没有异心吗?”周伯仁回答说:“目前的情况确实如陛下所说,但以后就未必如此了。”护军长史郝嘏等人劝周伯仁出逃,以躲避王敦的迫害。但周伯仁不肯出逃,执意要护卫江山社稷。

王敦问堂弟王导说:“周伯仁与戴渊都很有名望,应该位居三公,这样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王导故意不回答。王敦于是又说:“不让他们当三公,难道要让他们当奴仆吗?”王导继续沉默不语。王敦于是再说:“难道要杀了他们吗?”王导依旧不说话。最后王敦嫉妒周伯仁的才能,于是将他和戴渊杀害。周伯仁宁死不屈,临死前还大骂王敦不止,慷慨赴死。

后来王导看见周伯仁救自己的奏折,这才明白事情原委,于是哭着对子侄说:“我没有亲手杀伯仁,可他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我辜负了这位好友。”

总的来说周伯仁是两晋名士,虽然嗜酒误事,但为人忠良正直,既不肯向逆臣王敦屈服,也不在王导面前显露自己的救命之恩。结果王导误以为周伯仁见死不救,于是在堂兄王敦面前故意不发一言,导致周伯仁最终被害。

标签: 周伯仁晋朝

更多文章

  • 朱棣真的不合适做储君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选择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朱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不选朱棣做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个,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继承人,即使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韬武略、战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棣,也

  • 朱亮祖身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朱亮祖

    对开国功臣朱亮祖无谋反之心,手握免死铁券,为何还被朱元璋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国功臣朱亮祖犯下死罪,亮出免死金牌脱罪,朱元璋却说立斩不赦,那这些免死金牌有什么用?朱亮祖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即使手握免死铁券还被杀无赦?那跟随朱元璋建国的其他功臣都怎么样了

  •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于禁,三国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手下有五位统兵打仗很厉害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演义中,这五人当中,有四位死于箭下,只有一位在战场上活了下来。那么,这四位死于箭下的将领,都是怎么死的呢?五人中,谁死的最悲

  •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峻,三国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

  •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湖北,宰相

    历史上的湖北地区出了很多国王和皇帝,也出产了不少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尹吉普,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普。尹为官名。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者之一。《大雅》中《崧高》、《烝民》二篇为其所作。《诗经》相传为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生平事迹见《诗

  •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

  •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乾隆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享年68岁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

  •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子仪,唐朝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

  •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冲,曹操

    对绝顶聪明的曹冲,为何13岁便早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一扫北方,整合了各路诸侯,以天子的名字发号施令,当真是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而在此之后,曹操却灰头土脸,只能蜗居在北方,失去了继续南下,完全结束诸侯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