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3/12/23 4:00:21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情况的发生,便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比如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行政、财政、军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机构臃肿,国家治理成本大幅提高等弊端。

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这种弊端还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愈加严重。虽然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但居高不下的治理成本还是让朝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到了宋神宗即位后,解决“三冗”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为了使大宋王朝重新强大起来,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打算通过变法图强。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和历史上的许多变法一样,王安石变法开后很快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抵制。后来随着变法不断深入,反对者也越来越多。按理说,变法的目的是希望国富民强,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反对变法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出于利益。

北宋时期,民间借贷利率极高,月息(注意是月息,不是年息)达到了六分。经营放贷生意的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权贵阶层。许多百姓原本只是为了临时周转去借钱,结果却因利滚利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颁布了“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百姓可以直接从官方借钱,不白借,年息四分。从月息六分到年息四分,这一利率几乎算是白送钱了,所以百姓自然是大力拥护。然而凡事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害,青苗法缓解了百姓的融资需求,但却断了权贵阶层的生财之道,因此很多人就跳出来攻击青苗法的各种弊端,比如指责基层官吏在推行青苗法过程中有强行摊派的行为。宋神宗担心变法在实施过程中走样,于是派出两个太监到基层暗访,结果得到的答复是百姓们都非常拥护新政。

一位叫李定的官员从地方调到京师任职,宋神宗便将他召到宫中询问青苗法在地方上推广效果如何,李定说百姓们都很喜欢。李定的答复坚定了宋神宗将变法贯彻到底的决心,然而李定却万万想不到,他就因为这句话而在史书上被定义成了王安石的走狗、神宗朝的奸臣,因为记录史料的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除了青苗法之外,王安石推行的募役法也遭到了绝大多数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北宋将天下子民分成九等,按照规定,排在前四等的子民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就得多向国家履行义务。具体职责就是免费给国家打工一段时间,干得好没赏,干不好要罚,如果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则需自掏腰包赔偿。从理论上说,这个规定对缓解贫富分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事实上,排在一、二等级的人都是特权阶层,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避免承担这种义务,而处在中产阶层的三、四等级百姓就成了被集中压榨的对象,不少人因为过于沉重的负担而破产。

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王安石推出了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按照新规定,所有大宋子民都要向国家履行劳役任务,一等的任务最重,九等的最轻。想不干活也行,向国家缴纳相应金额的“助役钱”,国家可以替你找人干活。

这一政策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显然是天大的利好,原本全部压在他们头上的负担终于变成了全民共同承担。而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很轻微,因此也完全可以接受。真正强烈反对的还是那些特权阶层。

在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观念中,他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登上了天子堂。所以他们就理应高人一等,享受各种特权。如今可恶的王安石却要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承担义务,这不仅有辱斯文,还让他们承担了很大的一笔经济损失。于是,攻击王安石的劄子像雪片一样飞上宋神宗的御案前,其中就包括了刚进入特权阶层不久的苏轼苏辙两兄弟。

募役法有利于百姓,不利于士大夫阶层。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士大夫们天天喊着要遵循孔孟之道,可是当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孔孟之道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终,“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许多执行层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士大夫阶层的集体抵制,才是让变法推行举步维艰的主要阻力。

标签: 王安石宋朝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何要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向曹操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还向曹操称臣,这是为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

  • 他曾战胜司马懿打败赵子龙,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真,三国

    三国期间,群英辈出,灿如果银河。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浩繁的强人贤士中,谋臣中的诸葛亮与司马懿,武将中的赵子龙,都号称人中之杰,临时魁首,依附出众的文韬武略睥睨群雄。但是有片面却号称他们三人的克星,他一脱手,两大智者和一大勇将,果然都无法抵抗,一败涂地,诸

  • 三国最残暴的君王,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皓,三国

    说到残暴的君王,商纣王的残暴险些是无人能敌的,不过三国期间,也曾发现过一个天子,他的残暴水平能够说不亚于商纣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孙皓,是东吴的第四位天子,也是亲手断送了东吴的天子。孙皓能坐上天子的地位,也是纯属偶而。他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也是东吴大帝孙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保下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明朝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任谁也逃不脱这个“真香定律”,尤其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据《明史》所载:“明初四大案”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只余三三两两!“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的“

  • 晋妃的出身是怎样的?她的一生都处于守寡的状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妃,清朝

    晋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嘉庆元年,已经86岁的乾隆终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嘉庆,按理来讲,这个年纪的乾隆不应该再将秀女纳入后宫,但是据档案显示,乾隆在做太上皇期间,又新纳了两名妃子,她们是晋妃与寿贵人,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晋妃。说起这晋妃的出身,真的很不一般,晋妃来

  • 唐朝最出名的八位皇后,有几个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天子之妃曰后。 ——《礼记·曲礼下》在周朝之前没有后这个称谓,后这个词是周朝之后才使用的,但是不单指正妻而是作为统称使用,后来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后一词才作为皇帝正妻的称谓。在大多数印象中,都会认为皇帝都会有皇后,但是实际上确不是这样的,就像秦始皇虽然是千古一帝但是他并没有立皇后。而唐朝将近3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有多得宠?她的身体状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慧贤皇贵妃,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朝皇子在婚前或婚后,会被皇帝赐予数量不等的使女,这些使女其实就是服侍在皇子身边的丫鬟,她们大多数会被皇子纳为妾室。比如说雍正年间,雍正就曾赐予还是皇子的乾隆数量不等的使女,其中就有一名高氏女子。这名高氏女子

  • 三国人物马岱生平简介:关于马岱的字又有哪些历史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马岱

    三国人物马岱生平简介:马岱的故事是怎样的?马岱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马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岱生平简介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

  • 李宪作为唐玄宗的大哥 李宪为何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宪,唐玄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宪让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皇权之争,历来都是男人间硝烟弥漫的战争,而在唐朝却有父子俩高风亮节,把属于自己的皇位让出来了,一位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的父亲,一位是唐玄宗的大哥李宪。《深宫计》李成器李宪,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原名李成器。在李旦做了皇帝后

  • 关羽如果归属曹操,他能坐镇一方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三国中,关羽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刘备帐下的镇守一方的大将,他还受曹操的赏识。关羽投靠曹操的时候受到了极高待遇。可见关羽在曹操眼中分量还是相当重的。毕竟曹操是唯才是举的,对于关羽一直是充满欣赏的。那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