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小三武惠妃 居然只是唐玄宗手中的工具

小三武惠妃 居然只是唐玄宗手中的工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3/12/30 16:52:52

唐玄宗李隆基的身边,有一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婆,王氏,她来自大家族,到了父亲那一辈,却只是一个吃公款的世家子弟,正因为没有势力和身份清白,被李旦看中,给李隆基当了媳妇。

虽然嫁给了皇族,但是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因为李隆基的奶奶,是千百年来唯一的女皇帝,为了权力,将她们看的很紧,在一次事故后,更被关了禁闭,不准再见外人,直到李显从湖北回来,被确立为太子。

李隆基自由了,王氏却迎来了烦恼。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王氏一直没有怀孕的迹象,而李隆基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接替老爹,成为大唐帝国新的皇帝。

做了皇帝,女人就多了,李隆基和王氏,二十多年的感情,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人物,就是李隆基和王氏,夫妻感情出现裂缝后,冒出的第三者。

她就是武惠妃。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又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

2、武则天能成为唯一的女皇帝,是因为打败了他们

武氏的名字,很容易和武则天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两人的血缘关系确实很近,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读

huo),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历史崔(微信号:lishi_cui)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他。

武士彟有三个哥哥,三哥叫武士让,武士让有两个孙子,一个叫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公主自己挑的,另一个叫武攸止,武氏就是他的女儿。

武氏出生在公元699年,这一年,武则天册封三子李显,为新的太子,而四子李旦成了相王。

离开权力中心,武则天和李旦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为了补偿,把李旦的几个儿子,从禁闭的皇宫中,放了出来,并且准备给他们一个职务,其中就包括李隆基。

三四年后,武氏的父亲,武攸止死了,因为年纪小,武氏被送进了皇宫,跟着武则天一起生活。

这一住,就是十来年。

公元712年,李隆基搬进皇宫,第一次见到了武氏,这一年,他27岁,她13岁。

两人的见面,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因为对于李隆基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自己的皇位,没有坐稳,无论是姑姑太平公主,还是老爹李旦,对自己都不友好,皇帝的位子,随时有可能被夺走。

为了对抗姑姑和老爹,李隆基唯一可以拉拢的,就是朝中的老臣,这些人,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进入仕途,历经唐中宗、唐睿宗,再到自己,见惯了风浪,是被圣贤书绑架了的老夫子。

这些人,有自己的信仰,看重名声,是好人,是忠臣。

公元713年,李隆基突袭太平公主,把全家老小都杀了,老爹李旦也被关了禁闭,三年后,去世在太极宫。

没有了反对者,只要处理好和宰相的关系,李隆基就成了绝对的老大。

无敌总是寂寞的,每当夜深人静,皇帝李隆基又想起了,那个带着欢声笑语,温柔可爱的小姑娘。

皇帝喜欢的女人,直接省略了前面,谈恋爱的环节,只是单纯的喜欢,就够了,于是李隆基和武氏,睡在了一张床上。

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感情,有点复杂,起初是好奇,好奇武氏家族的女人,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后来是心疼,心疼武氏作为武家的后代,受到的冷漠。

宰相们都是大唐的拥护者,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对于武氏,他们给皇帝的建议,都是小心,远离这个女人,或许她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说的多了,李隆基也就烦了。

他很自信,武则天能夺权,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李治身体不好;二是李治把权力分给了武则天,只要他不犯这两个错误,就不会有问题。

事实上,李隆基的身体,非常好,表现的方式,就是儿女成群。

武氏的第一个孩子,叫李一,在李隆基所有儿子中,排行第九,名字是老爹亲自取得。

当时武氏和李隆基在一起,也没多久,新鲜,感情相当好,爱屋及乌,李隆基对这个儿子,也是很宝贝。

结果,一年后,死了。

第二个孩子,还是男的,叫李敏,刚过完周岁,也死了。

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孩,没记载名字,倒是有个封号,叫上仙公主,出生后没几个月,也死了。

连续死了三个孩子,武氏崩溃了。

李隆基心疼媳妇,那段时间,只要有空,就陪着她,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但是现在连自己的孩子,也保护不了,李隆基有点内疚,他希望用多一点的爱,来补偿武氏。

一年后,武氏又怀孕了。

这一次,武氏求着皇帝,满足她一个要求:把孩子,送出宫去。

武氏在宫里长大,待了十几年,因为年纪小,和嫔妃们玩的熟,女人之间的那点事,她听的太多了。

原本以为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她会很安全,就算宰相们,一再上书,要求皇帝小心武氏,武氏也没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皇帝是爱她的。

武氏的性格,李隆基很清楚,没有太大的野心,只要有个男人爱着她,安心的过着小日子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因为孩子的死,李隆基眼中的武氏,好像变了。

这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李隆基叹了口气,答应了武氏的请求,把第三个儿子,交给自己的大哥李宪抚养。

事情,和武氏料想的一样,孩子在王爷家里,发育的很好,人也很健康,因为这个原因,之后武氏和李隆基,又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人,都送到了外面。

孩子送走了,这么大的宫殿,夜深人静的时候,武氏就会觉得,特别孤单。

人无聊了,就会找点事情做,对于武氏,一个母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只有自己强大了,取得了身份,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被其他兄弟欺负。

有人说,武氏继承了武家人的天赋,对于夺权上位,几乎是手到擒来,在王氏还是皇后的时候,后宫就出现了另一个权力漩涡,而漩涡的中心,就是武氏,地位堪比皇后。

公元724年,因为巫蛊事件,王氏从嫔妃行列中除名,之后在抑郁中去世,武氏成了唯一的老大。

爱总是自私的。

起初,武氏只是希望可以保护孩子,可是一连死了仨;后来希望留住皇帝的爱,可是李隆基精力太旺盛了,儿子生了一个又一个;现在,那个当初寄养在王爷家里的儿子,长大了,武氏需要为他考虑。

这个孩子,名字叫李瑁

公元735年,李瑁娶了一个媳妇,岁数不大,只有16岁,她的故事,经历了上千年,依旧被人津津乐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叫杨玉环,史书上,更习惯地称她为:杨贵妃。

也是在这一年,李隆基的第一任太子,李瑛遭遇信任危机,皇帝有了废立太子的打算。

事件的起因,出在李瑛的母亲身上,在武氏之前,李隆基最爱的女人,有三个,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而赵丽妃就是太子的亲生母亲。

自从李隆基喜欢抱着武氏睡觉后,赵丽妃每个晚上,就成了孤单的一个人,时间长了,就爱找人抱怨,心情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差。

太子李瑛很孝顺,和相同遭遇的李瑶李琚,发起了牢骚,这李瑶和李琚,就是皇甫德仪、刘才人的儿子。

职场上,最忌讳的,是在背后说同事或者领导的闲话,无论说的是什么,第二天,领导总能知道,情况好点的,就是警告一下,坏的,可能就得卷铺盖走人,文明社会的职场都是这样,何况封建时代的皇室家族。

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李隆基知道了三人聊天的内容,第二天政事堂会议,皇帝把一个想法,透露给了宰相,想看看他们的反应,这个想法就是,废立太子。

没想到,宰相首辅张九龄的反应,特别激烈,说了一堆历史上,废立太子,导致亡国的案例,希望保住太子。

李隆基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他不想看到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而太子和权臣勾结,正是当初自己夺权的方式,所以张九龄的激烈反应,没有帮上太子的忙,相反,更危险了。

公元737年,宰相张九龄被赶出京城,降级,成了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同年,李瑛、李瑶与李琚,被夺去皇族的身份,成了老百姓。

太子和权臣来往密切,而且又是王子抱团,这都是唐玄宗不能容忍的。

但是,李隆基作为皇帝,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把人给杀了,他需要一个借口,就是在这个时刻,武惠妃出现了。

武惠妃爱她的孩子,尤其是长子李瑁,她希望李隆基也喜欢这个孩子,正好这个时候,宰相李林甫送上了祝福,他表达了对李瑁的赞赏。

李隆基喜欢武惠妃,这个李林甫是知道的,所谓爱屋及乌,对李瑁自然不会讨厌,而且支持太子的张九龄已经被贬职,李林甫认为,他已经猜透了皇帝的心思:

废立太子,李瑁将是下一任储君。

投资,越是天使轮的投资,回报率越大,所以宰相李林甫,在李瑁羽翼还没丰满的时候,就表达了对他的支持。

支持的第一步,就是拉太子下台。

唐朝初年,王子有政变的传统,从李世民到李承乾,从李重俊到李重福,直至李隆基,现在轮到了李瑛。

或许是感受到了外面的压力,父亲已经不再重视自己,宰相呢,更关心李瑁,为了自己的地位,太子李瑛就打算,走上政变的老路。

结果,人还没联络好,就被李林甫和武惠妃告发,三位王子,变成了三个老百姓,太子的小舅子薛锈,流放边境。

在整个事件中,武惠妃是主要的参与者,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做的也都做了。

事后,李瑛、李瑶和李琚,被贬,没多久,莫名其妙的,都死了。

据史书上说,是李隆基下令处死的,不过从那以后,武惠妃却疯了。

夜幕降临,到了深夜,武惠妃总是特别害怕,因为她仿佛看到了,李瑛和其他两人的魂魄。

恐惧这种心理很奇怪,越害怕越会出现,有时候可能自己也知道,是自己吓唬自己,可是依然控制不住的害怕,时间一长,就可能变成精神错乱。

武惠妃地位很高,是类似皇后的存在,李隆基也很关心她,但是请了太医,甚至神婆,都没办法治。

在公元737年,也就是李瑛他们被杀的同一年,这个可怜的女人,在日夜的恐惧中,落寞的去世了。

公元738年,李隆基立老三李亨为太子,他的母亲来自杨氏,此前默默无闻的嫔妃。

标签: 武惠妃李隆基王皇后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大将朱治:默默无闻的三代老臣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朱治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中平五年(188年),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

  • 张鲁是如何雄踞汉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鲁,汉中

    张鲁是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张鲁通过其母与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 隋朝皇帝杨广的墓穴今在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广,隋朝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正是因为他隋朝才会灭亡,他的父亲将皇位继承给他的时候隋朝发展的相当好,但是他在位的十几年期间并没有好好管理国家,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的灭亡,杨广也在灭国的时候死亡了。杨广墓在他死后曾经被重新修缮过一次,这是因为作为一代君王他没有经过修缮的墓地难免让

  • 好色君王杨广最宠爱的妃子和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广,隋炀帝,美女

    众所周知,杨广是一位非常好色的帝王,他的后宫有很多妃子,而这些妃子里面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见到过杨广本人。而在杨广的妃子中,有一个妃子是非常特殊的,这位杨广的妃子特殊就特殊在她是在死后才获得杨广宠爱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位妃子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记载,甚至连她的姓名都没有人知道。这

  • 瑜不掩瑕-论诸葛亮的失误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的失误,诸葛亮

    公平客观地讲,我认为诸葛亮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存在较大的失误。当然这是在三国鼎立前十几年所提出的,所以其中存在些许失误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关羽军的毁败和刘备争夺荆州的失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隆中对”中“若有荆、益”之说的影响,所以我还是把这点

  • 汉武帝做的最大的事情:拓展中国的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历史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

  •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如些人物,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

  • 三国名将风云之西部猎豹夏侯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是曹操的族弟,也是曹操的连襟,在年轻时,曹操犯了事,夏侯渊挺身把重罪揽在了自己身上,从此他得到了曹操的非常信任和极度重用,随曹操征战四方,功勋卓著。但是是一个在三国中很容易被忽视的历史人物。这位战功显赫、智勇兼备、性格刚傲的将军是曹魏大军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卓

  • 八帝重辅权臣一朝悲喜长剧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悲喜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代

    七十四人九十九任一百九十年历史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分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历任直隶总督在总督署留下了很多亲自执笔的对联和匾额,

  • 卫青——西汉著名抗匈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卫青,西汉著名抗匈名将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