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国廉颇:为何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赵国廉颇:为何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42 更新时间:2024/3/20 7:07:35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李牧、王翦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我以为,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原因有二:

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围困阏与城。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乐乘问道:“阏与城还有得救吗?”他们两人都说:“从邯郸到阏与,路途遥远,更兼道路险峻,难救。”赵惠文王又问赵奢,赵奢回答说:“道路遥远险峻,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中咬斗,勇敢者将取胜。”最终,赵奢果然出奇制胜,成功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网络配图

不知为什么,后人在读史或评价廉颇时,极少关注这件事,但我认为,在客观评价廉颇此人时,这件事不能被忽略,因为这件事很能体现廉颇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换句话说,廉颇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其实也就与乐乘在一个档次上,而与赵奢相比,就差了一个档次。

我们再看史料中提及的关于廉颇指挥的其他一些主要战斗: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秦赵渑池之会当年(前279),廉颇向东进攻齐国,打败了它的一支军队。过了两年,廉颇又攻打齐国的几邑,把它攻占了。此后三年,廉颇进攻魏国的防陵、安阳,都攻克了。再过四年,蔺相如领兵攻齐,打到平邑就收兵了。

以上战斗,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公元前283年,廉颇大败齐军是在燕国乐毅统领五国划齐的背景下取得的;而之后,齐国已经被乐毅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所以廉颇在齐国所取得的战绩,未免胜之不武;至于打魏国,大家知道,魏国马陵之战庞涓死后,已经不堪一击了。

公元前260年,赵国与秦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国的策略是速战速决,以廉颇为将,对阵秦国的王龁。结果王龁把廉颇打得一败再败,只好转入防御,打消耗战。这也是后来赵国用赵括替代廉颇的根本原因,所谓秦国反间、郭开进谗,并非是根本原因。

网络配图

公元前251年,燕国错误估计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损失,悍然发动攻打赵国。赵王任命廉颇为将,率军迎击燕军。廉颇先后击败燕将栗腹(战死)的部队和卿秦、乐间的部队,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

对燕反击战,恐怕是廉颇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战役。不过,对燕反击战之胜利,实际上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如燕军轻敌、乐乘守代地,吸引了燕国的大量军力和注意力等等。

廉颇最为后人熟悉的不是他的战功,而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马上就不高兴了,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此事后来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不计较而顺利化解,实现了“将相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美谈。

但我们现在反观当时的情景,如果蔺相如不是一个顾全大局、心胸宽广善宽容的人,那么在廉颇咄咄逼人的羞辱之下,必然造成“将相不和”,这无疑会给赵国带来沉重的打击。所以,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心胸宽广,恰恰反映了廉颇胸襟狭小,格局不高,过于争强好胜,心眼太小的毛病。

网络配图

廉颇的争强好胜、心眼太小的毛病不仅表现在与蔺相如争功上,还表现在与乐乘争权上。据史料记载,赵孝成王去世后,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不仅不交出兵权,反而出兵攻打乐乘,迫使乐乘逃跑。廉颇自己也因此逃奔到魏国。

另外,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中说廉颇“ 以勇气闻于诸侯”,但在本篇的结尾“太史公曰”部分,却不提廉颇,只说蔺相如“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这很有可能是司马迁有意如此安排,目的在于说明,像蔺相如那样的勇气才是真正的值得称道的勇气。司马迁如此苦心安排,值得我们在读史时留意!

标签: 廉颇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马周与风尘女子绿袖之间的风流韵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宰相

    马周,字宾王,出生于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就离世了。但是,马周非常勤奋好学,通过努力,他熟读《诗》、《书》、《春秋》等书籍,而且他天资聪颖,年纪不大就已经满腹经纶了。马周的内心有着济世之才,然而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有些怪异的性格,周围的人很少有瞧得起他的。在武德初年,马周当上了邻郡的一名

  • 奇葩皇帝被俘后依然醉心房事一心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其一,多才艺;其二,多子女。在艺术领域,不论是吟诗作赋,填词作曲,还是笔墨丹青,鞠场竞技,宋徽宗堪称一流;在生育方面,宋徽宗也以多子多女,在中国古代帝王生育史上独领风骚。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单凭这份官方的不完全

  • 外交家班超平定西域后在西域坐镇长达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外交家班超

    汉明帝初期,在西域北匈奴一家独大,控制了西域各国,多次胁迫西域各国一同出兵进攻东汉边境,掠夺东汉的河西等地区。于是在公元七三年时,汉明帝就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压安抚西域各国,直至公元一零二年,班超才重返洛阳。在当时,西域各国与东汉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因此,西域各国被北匈奴所控制,被北匈奴屡次胁迫侵犯

  • 晋武帝司马炎是如何登基为帝的?战争还是禅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炎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网络配图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

  • 他是清官能臣 为何会被乾隆皇帝如此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墉,刘统勋

    喜欢看清宫戏的朋友都会知道乾隆朝有个官员叫刘墉,绰号叫刘罗锅,其实人家刘墉不是罗锅,只不过老了之后,八十多岁了,背驼了,嘉庆皇帝开了个玩笑,说他是刘驼子,从此以后,“刘罗锅”的外号才开始传开了。刘墉的出身不一般,是咱们老百姓高不可攀的高干家庭。刘墉的父亲叫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祖籍山东。刘统勋的爸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了前所未有巨大果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网络配图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

  •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期间都经历过哪些战争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据唐朝史记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12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二子。隋朝末乱世,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趁势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

  • 乾隆三十年的清缅战争中是否有福尔康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福尔康

    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由缅甸贡榜王朝首先发起,他们在1762年的时候侵入了中国云南地区。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贡榜王朝已经做了很多影响两国和平的事情,他们频频侵犯中国清朝管辖的领土,向那些边境的土司收取贡赋粮钱,对中国土司动用军事力量。但由于当时乾隆在平定准噶尔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和物资,无暇顾及南方缅甸的

  • 康熙识人:废皇太子竟缘于包裹捆绑不严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时,对留守京城的皇太子送往军中奉他的物品一一亲自检验,发现那些包裹存在捆绑不严实的问题,为此他在奏折的朱批中郑重指出:“所有送到朕处之物,须谨敬包裹后,经皇太子亲自验视才好,所送鹿尾包裹松散,想是发送前并未经皇太子验看,送到时均已残破。凡朕送往京城物品,俱经朕亲自看

  • 唐玄宗为何能容忍爱妃杨贵妃帮其他男人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玄宗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唐代最有名的三个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诗夸过她。网络配图李白的《清平调》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杜甫《哀江头》诗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