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古东征高丽:忽必烈时代彻底征服

蒙古东征高丽:忽必烈时代彻底征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66 更新时间:2024/1/19 8:51:22

导读:从1231年至1273年,元朝(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下面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一、战前形势

1216年,一支原依附于蒙古人的契丹军队造反失败后,流窜进入高丽境内,占领高丽江东城,并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1218年,蒙古大将哈真统帅大军追击契丹叛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派遣将军赵冲领军协助,并向蒙古军提供粮草。1219年,江东城守敌投降,哈真与赵冲举行盟誓,蒙古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蒙古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高丽国小民困,物产不多,敌视蒙古的情绪逐渐升温。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杀死使者在蒙古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曾多次为此与别国开战。但由于蒙古大军西征,接着元太祖成吉思汗又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帝国没有立即对高丽展开报复。

网络配图

二、窝阔台汗四征高丽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以高丽杀使者为由,于1231年八月命撒礼塔率蒙古大军讨伐高丽。蒙古军入据高丽后,洪福源率民1500余户前来迎降,附近州郡亦有来降者。撒礼塔在洪福源的协同下先后攻取40余座城,连战连捷的蒙军直逼高丽王城。高丽高宗遣其弟怀安公王乞降。蒙古军队索取了巨额财物后退军。但仍在高丽的各京、府、县留下了72名达鲁花赤(镇守者),对高丽进行间接控制。1232年六月,高丽王举反,杀死蒙古所置达鲁花赤72人。为避免蒙古的报复,高丽权臣崔怡决定迁都江华岛。于是,窝阔台决定第二次讨伐高丽。八月,再命撒礼塔率师征高丽,至王京南,攻其处仁城时,中流矢亡。副帅铁哥领蒙古军回师。

原降服的高丽百姓归由洪福源统治。十月,高丽王遣其将军金宝鼎、郎中赵瑞章向窝阔台上书请罪。1233年四月,窝阔台诏谕高丽王悔过,并指出他犯下的五大罪状。高丽王因占据江华岛,而蒙古无水兵,故不从命朝觐。反而又派兵攻陷已归附于蒙古的西京等处,劫夺了降将洪福源的家。为此,窝阔台决定第三次派兵讨伐高丽。 1235年春,窝阔台命唐古再征高丽,至1237年先后占领龙冈、咸从等余城。高丽王请降,但不亲赴朝觐,只遣使入朝。蒙古则一再促其还都陆上,履约朝觐,然高丽王总是拖延不动。因此,1240年蒙古又派兵攻克昌州、朔州等地。1241年高丽王以族子为己子入质,高丽又臣服于蒙古。

三、贵由汗至蒙哥汗四征高丽

1246年(元定宗贵由汗元年)高丽又停止岁贡时,蒙古军队从1247年至1258年(元宪宗蒙哥汗八年)间,曾4次进攻高丽,迫使高丽王遣王子前来朝贡,并留蒙为质。自从1232年高丽迁都江华岛后,被激怒的蒙古大军先后遣军7次征伐高丽,给高丽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不少地方因畏惧蒙古军威,纷纷举城归附蒙古。高丽有不少大臣也对与蒙古对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同时,蒙古也在筹划另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新君,而这一旦成为既成事实,高丽朝廷便面临边缘化的危险。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出陆向蒙古投降。

网络配图

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朝廷迁出江华岛移居陆地,并派王子入朝蒙古,两国战争状态结束。1232年六月,高丽王举反,杀死蒙古所置达鲁花赤72人。为避免蒙古的报复,高丽权臣崔怡决定迁都江华岛。于是,窝阔台决定第二次讨伐高丽。八月,再命撒礼塔率师征高丽,至王京南,攻其处仁城时,中流矢亡。副帅铁哥领蒙古军回师。原降服的高丽百姓归由洪福源统治。十月,高丽王遣其将军金宝鼎、郎中赵瑞章向窝阔台上书请罪。

1233年四月,窝阔台诏谕高丽王悔过,并指出他犯下的五大罪状。高丽王因占据江华岛,而蒙古无水兵,故不从命朝觐。反而又派兵攻陷已归附于蒙古的西京等处,劫夺了降将洪福源的家。为此,窝阔台决定第三次派兵讨伐高丽。 1235年春,窝阔台命唐古再征高丽,至1237年先后占领龙冈、咸从等余城。高丽王请降,但不亲赴朝觐,只遣使入朝。蒙古则一再促其还都陆上,履约朝觐,然高丽王总是拖延不动。 因此,1240年蒙古又派兵攻克昌州、朔州等地。1241年高丽王以族子为己子入质,高丽又臣服于蒙古。

、贵由汗至蒙哥汗四征高丽

1246年(元定宗贵由汗元年)高丽又停止岁贡时,蒙古军队从1247年至1258年(元宪 宗蒙哥汗八年)间,曾4次进攻高丽,迫使高丽王遣王子前来朝贡,并留蒙为质。自从1232年高丽迁都江华岛后,被激怒的蒙古大军先后遣军7次征伐高丽,给高丽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不少地方因畏惧蒙古军威,纷纷举城归附蒙古。高丽有不少大臣也对与蒙古对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同时,蒙古也在筹划另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新君,而这一旦成为既成事实,高丽朝廷便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出陆向蒙古投降。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朝廷迁出江华岛移居陆地,并派王子入朝蒙古,两国战争状态结束。

忽必烈消灭高丽抵抗势力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春,高丽国王逝世,忽必烈派兵护送高丽王子归国即位,是为高丽元宗,同时宣布在高丽境内实行大赦,送还高丽俘虏及逃入辽东的民户,禁止蒙古边将侵扰高丽,以抚民心。元宗即位后一直采取亲元立场,引起大臣的不满。必烈视高丽为元朝的属国和进攻日本的跳板。至元五年(1268年)夏,忽必烈责令高丽新国王在高丽制造可载4千石的海船1千艘,以备元军攻打日本或南宋之需。元朝对高丽的控制和榨取,使高丽朝野极为不满。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阴历,下同),林衍废其王。

同年十月,忽必烈派头辇哥率大兵压境;封在京朝觐之高丽王世子为特进、上柱国,并派兵护送他回国平乱;同时派兵部侍郎里德(史书写为里德)一行出使高丽,限期高丽林衍等来京陈情,听候决断。在元朝三慑之下,高丽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西京(今平壤)50余城归降。高丽元宗复其位,并亲自朝见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正月,忽必烈将高丽西京改为为东宁府(后升东宁路),划归元朝辽阳行省。同时派头辇哥率领军队护送高丽国王父子回国,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督官)。同年春,元军兵临王京(今开城)城下。此时,林衍已死,其党三别抄军首领裴仲孙等拥立王室庶族承化侯王温,退守珍岛(今南金罗道)坚持抗元。

网络配图

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元将领忻都率兵攻占珍岛,王温等被杀。金通精退往耽罗(今济州岛)。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忻都攻占耽罗,捉拿了金通精等人。元朝遂设耽罗国诏讨司,屯兵驻守。蒙古于高丽置征东行省,全称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由元朝直接统治。在王京(今朝鲜开城)设达鲁花赤管理征东事务及监管高丽国政;保留高丽原有政府体系,“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此外,迁于辽阳行省沈州的“高丽军民总管府”主要负责高丽侨民事务;设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的“征东诏讨司”负责骨嵬、吉里迷等族事务;设于耽罗岛上的“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

元朝直接统治的“高丽军民总管府”“征东诏讨司”“耽罗军民总管府”设有参知政事管理。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忽必烈将女儿忽都鲁洁丽米斯嫁给高丽王子,六月,高丽老王逝世,王子继位。翌年,应忽必烈要求,高丽新国王改变了所有与元朝相类似的省、院、台、部等官职名称,派遣20名贵族子弟前来“入侍”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夏,元朝在高丽创设驿站,加封高丽王储为开府仪同三司和行省左丞相。第二年,元朝在高丽征发军士、水手25,000人,战船900艘,参加侵日战争。

高丽民众不堪其扰。至元十九年(1282年),日本侵扰高丽沿海,在高丽国王请求下,元军驻防金州。第二年,元朝正式在高丽设置征东行中书省,以高丽王与元军将领阿塔海共领行省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忽必烈将耽罗划归高丽。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铁穆耳大帝命阔里吉思为高丽征东行省平章事,因阔里吉思对高丽内政横加干预,引起高丽人民的极大愤慨。1301年,成宗被迫撤销行省建置。然而,直至元末,高丽的内政与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自从高丽元宗的世子忠烈王娶忽必烈的女儿为妻后,以后的高丽君主直到高丽恭愍王都是娶蒙古公主为妻。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高丽彻底归顺。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宋江侧面: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江侧面

    一天,江州府外杀气重重。“梁山”老大晁盖和花荣、燕顺、阮氏三雄等十七位梁山首领及一百多弟兄,乔装打扮潜入城中。而与此同时,江州府城内人山人海,六七十个狱卒把两名死囚犯押至刑场,单等午时三刻的到来。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之时,梁山好汉从四面八方杀入法场,杀得官兵们

  • 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 中国历史的唯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最为值得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所以,作为秦始皇的臣子,从来就不用担心鸟尽弓藏与兔死狗烹,而且,秦始皇从来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虽然王翦灭楚前曾经有一段话关于担心受秦始皇猜忌,除了王翦机密于朝廷外,其实秦始皇也没如王翦所云的,也是给了王翦足够的权力,没有干涉

  • 揭秘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 竟和包拯有一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拯,张承业

    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宦官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电视剧、小说作品中,宦官们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污受贿,甚至威胁王朝社稷。那么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好太监吗?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多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好太监。网络配图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宦官张承业可以算得上是个好人了。在唐昭宗时期他是河东监军,因

  • 惊闻!三件偶然事件竟改变大汉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汉

    导读:三件事竟改变一个朝代的历史,这该有多么离奇。尽管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这三件事,大汉王朝历史必将会被改写。网络配图1、寒溪夜涨当年,韩信因得不到刘邦重用,极度失望以至对刘邦就此绝望,于是带着满腹怨气,悄然走人。随后,萧何知道了,没来得及脱官服,骑着马就去追他,这就是历史

  • 许褚裸衣战马超:到底谁的武艺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许褚

    导读:在三国武将的对战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战例,那就是许褚裸衣战马超,两人打的难舍难分,最终许褚打的兴起脱衣再战,两人交战最终因为曹操恐爱将有失才作罢,那么长久下去到底谁会赢呢?网络配图三国迷都非常关心三国武将的排名,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水平再接近的武林高手,总可以通过比赛较量分出输赢,而

  • 揭秘:为什么说同治皇帝是失落在情色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同治

    清朝第十个皇帝同治即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六岁登极,十九岁病死。坐了十三年龙椅,匆忙走完十九年人生。人们说他是幸运的。生为皇储,在历史的舞台上并没有有所作为,却有一个“同治中兴”的雅誉。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没有兄弟跟他竞争,安安逸逸地过着锦衣玉食,钟鸣

  • 揭三国九大被低估的人才:蒋干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人才

    导读:一本《三国演义》道尽英雄如雨,在滚滚乱世之中,各方谋士纵横、诸侯争霸,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被演义丑化的人是否就真的如作者所言一无是处?且看正史中那些被低估的人才。网络配图1、蒋干他本是九江的名士,但在《三国演义》里却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超级大白痴。其实,正史中的他,的确是个风流名

  • 诸葛亮手下最神秘的一支王牌部队:无当飞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注解1),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

  • 刘邦却成就大业竟源于“坑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

    俗话说你打算烙多大饼,就选多大锅,饼的大小取决于锅。秦朝末年,刘邦为沛县劳役背了一口大黑锅。身为亭长的刘邦押送一帮劳役到郦山,走到半路,劳役们纷纷逃跑。这可害惨了刘邦,到不了郦山,人都跑光了,那还了得?于是刘邦对大伙说:“你们都跑吧,我也要逃窜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们做的很棒。网络配图那时的刘邦

  • 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伶牙俐齿 而这却是他的软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晓岚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让我们见识到纪晓岚的博学与幽默,而历史上的纪晓岚,主要负责《四库全书》的编撰,士林人员的挑选安排。这样看来纪晓岚似乎是一位“文绉绉”且古板的“老先生”,但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上的纪晓岚,确实是“学识渊博,晚年鸿儒”的级别,尤其酷爱“作对子”。剧中“纪和”二人的闹对,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