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助刘邦夺天下的韩信为何被安上谋反罪名?

助刘邦夺天下的韩信为何被安上谋反罪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61 更新时间:2024/1/22 7:57:21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剧照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之死分析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安长乐宫。韩信是赫赫有名的“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缘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许多人把他的悲剧归结为领导的狠毒,因此有“鸟尽弓藏”之说。然而,细细探究这段史实,我们发现,韩信并非那么无辜,他的下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具体说,他至少走了以下四招职场臭棋。

韩信争夺功劳

韩信投奔刘邦后,在萧何的力荐下,被拜为大将军。他也不负众望,为刘邦攻取了三秦之地,又打下了赵国。随后,他奉刘邦之命进攻齐国,刘邦自己则率军与项羽决战。可等韩信率军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齐国已经降汉。原来刘邦命令韩信出兵的同时还派了一个辩士郦食其,此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归顺刘邦。此时,双方已谈好了投降条件。但是,韩信的谋士蒯通给韩信出主意,说将军您东征西讨不过打下五十多座城池,郦食其一个书生靠耍嘴皮子就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城,您的功劳难道还不如他?何不继续进攻?韩信觉得有理,于是率军突袭齐国。齐王听说后大怒,烹杀了郦食其。因为齐国没有设防,很快就被韩信占领了。

韩信画像

看,就因为对郦食其的贡献不服气,为了和郦食其争夺功劳,或者说得更明白些——为了自己的利益,韩信就让那么多人流血牺牲!显然,此时,刘邦正与项羽处于战争胶着状态,他是不希望节外生枝的。作为领导,他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是,下属马上结束手里的工作赶来帮助他。可是,韩信的不顾大局的擅自行动打乱了刘邦的整个工作部署,让他措手不及。可以说,韩信与别人争功、为自己谋利的行为,种下了他和领导日后冲突的祸根。

韩信要挟领导

韩信在打下齐国之后,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刘邦,认为齐国人反复无常。因此想要自己做一个代理齐王治理此地。这封信送到时,刘邦已经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困在荥泽,正急等着韩信派兵来救他,因此看信后气都不打一处来,拍桌大骂。幸而,张良和陈平及时提醒了刘邦,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刘邦立即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大王就当真的,为何做代理的呢?于是刘邦派张良将齐王的王印送到韩信那里,让他当了真正的齐王。可爵位封完了,韩信还是按兵不动。刘邦没办法,又答应封一大块地给韩信。韩信满意了,这才带兵和其他诸侯一起赶来,与项羽会战于垓下,终于打败了项羽,使之自刎于乌江岸边。

韩信剧照

因为手里有了兵权,自己有了实力,韩信就开始向领导讨价还价了。先是要做齐王,后来又要封地,在既得了名位,又得了实惠后,才肯干活。此时,刘邦有求于韩信,面对他的“勒索”自然只好忍气吞声,但怎能不在心里记下这个仇呢?试想,又有哪个领导能对下属的这种举动会无动于衷呢?否则,还怎么领导大家,开展工作?因此,一旦时机成熟,刘邦是必定会和韩信算这笔账的。难怪司马迁评论说,如果韩信以如此行为对待刘邦,就不该指望对方善待他了。可是,心满意足的韩信肯定没有想到他这个行为的严重后果,想必还在洋洋得意呢!

韩信牢骚满腹

登基后,刘邦分封群臣,改封韩信为楚王,随后又设计捉住了他,将他贬为淮阴侯。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长期请病假不上班,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骚不断,说自己羞与周勃灌婴等人为伍。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逛到了大将樊哙家里。樊哙对韩信十分尊重,一看韩信来了,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小臣无比荣幸。要知道,樊哙也是封了侯的。可是,在离开樊哙家后,韩信却对别人说,想不到我今天居然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

韩信剧照

周勃灌婴樊哙等人都是汉初名臣,韩信与之同朝为官,也不至于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尤其樊哙更是刘邦的爱将,甚至救过刘邦一命。可是,被贬后的韩信愤愤不平,牢骚满腹,说什么自己“羞与周勃灌婴等人为伍”“居然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显然是在借着轻视同事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这些牢骚话传出去,不免恶化了他和同事们的关系,让自己的前途蒙上阴影。更重要的是,刘邦没有把事情做绝,只是将韩信降为淮阴侯,心里是存了考察之意的。显然,韩信的种种言行,只能给他留下更恶劣的印象,招来他更大的不满。这样,同事嫌,领导怨,韩信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韩信策动谋反

几年后,有一个叫陈豨的人被封为巨鹿郡的郡守,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跟他在院子里散步,劝他说,你现在去当郡守的地方是一个军事要塞,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时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就会将信将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诉你谋反的时候,我们皇上一定是勃然大怒,带兵去打你,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与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先策划好。你如果决计造反,兄弟我为你做个内应。陈豨信了,于是到了巨鹿以后果然反了,自称大王。刘邦大怒,自己带兵去讨伐陈豨,留下吕后镇守京师,并嘱咐她看管好韩信。恰在此时,韩信准备把监狱的人放出来去攻打皇宫,擒杀吕后。吕后得到密报,就听从萧何的建议,把韩信骗来杀死了。

韩信剧照

面对“郁郁不得志”的情况,韩信耐不住寂寞了,于是铤而走险,竟然花言巧语,策动别人谋反。且不说,他这种行为会给新兴的汉朝带来怎样的损失,会给天下百姓带来多少祸患,即使对他自己,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一招臭棋,最终把他送上了绝路。真是一错再错!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严嵩倒台是因为失去皇帝信任和儿子坑爹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严嵩

    判断一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一般从他的功绩和品德两方面进行分析,两者相加,功大于过,善大于恶,那就是忠臣,反之则为奸臣。而从严嵩的生平来看,他在这两方面都称不上好,所以是一个奸臣。影视剧里的严嵩严嵩一生为官大约40年,其中二十多年官居高位,甚至身为内阁首辅等同丞相,专权一时。加上明世宗嘉靖皇帝对他十分

  • 关汉卿被称为 他被称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汉卿,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对于关汉卿这个人大家都应该了解,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居作家,其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在中国戏曲的地位非常之高,所以对于他的称号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曲圣”、“中国的莎士比亚”“梨园领袖”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他的赞誉,以表彰他在戏曲方面的贡献。网络配图关汉卿称号:关汉卿被称为“曲圣”。关汉卿(12

  •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竟是因为中毒瘾导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不上朝

    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长达48年,然而其中有30年却不上朝,30年不上朝竟然没有灭亡,可谓是史上最任性妄为的皇帝之一。其实导致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不能单纯归结为某一类,而是诸多因素掺杂其中相互起作用的结果。原因一: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一般讲,明朝的政治体

  • 不爱学习的刘邦如何成为一方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早年是个泼皮无赖,这个世所公认,有案可稽。“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貰酒,醉卧”,喝烂酒,睡寡妇,私生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刘太公拿这个浪荡的儿子也没一点办法,只能作恨铁不成钢之叹。同乡的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俩人的父亲交情深厚,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一块上学,很是要好。正因为这一

  • 揭秘浓墨宰相刘墉为什么外号叫做刘罗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墉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刘墉画像刘墉的一生也并不是像

  • 历史上真实的岳家军五虎大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

    在全国各地的岳庙中,不仅塑有岳飞的像,同时还有岳飞的几个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的像。在民间传说中,岳家小将个个武艺高强,可谓虎父无犬子。在评书当中,岳飞身边还有包括牛皋在内的4个结拜兄弟,这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岳家将。其实历史上的岳家将和传说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真实的岳家将却

  • 解析韩世忠如何从一介农民练级成为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世忠

    韩世忠生于1089年,卒于1151年。韩世忠出生在一个十分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爱好练习武艺,而且学的十分认真还非常肯吃苦,因此在他小的时候武艺就比其他人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很老实,喜欢弃恶扬善。《精忠岳飞》韩世忠剧照长大后,因为身材魁梧个子又高,而小时候练习武功的原因,他力气十分大。于是他在二十

  • 解析刘邦宠妃戚夫人为什么是后宫死得最惨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戚夫人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据说戚夫人是刘邦妃子里面最优雅的女子,擅长歌舞。戚夫人和刘邦生有爱子刘如意,刘邦曾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就这样经常吹枕边风的戚夫人得罪了吕雉。刘邦死后,吕雉成为皇太后,戚夫人的生活可想而知,那么历史上戚夫人是怎么死的呢?戚夫人的生平简介戚夫人我们也称她为戚姬,是刘邦宠爱的姬妾。

  • 明朝张居正纵欲过度而死 被撤销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居正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评价如此之高可见不是一般的人物,不仅是两位皇帝的老师,在嘉靖皇帝年幼的是很,还辅助朝政,可见朝廷的信任及地位。但是对与张居正的死亡,众说纷纭但野史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要知道,明朝(1368-1644)长达276年,能人辈出,名臣、首辅多达160

  • 蟋蟀皇帝之称的朱瞻基为何能开创仁宣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朱高煦等人为了皇位自然将他和他父亲看成眼中钉。朱高煦等人在对付朱瞻基父亲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放过朱瞻基这样一个大威胁。朱瞻基的画像年少的朱瞻基便被卷入了政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