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大?

揭秘: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85 更新时间:2024/2/16 8:08:12

历代农民起义对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破坏性也很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李自成洪秀全起义,在一定程度上都延缓了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

那么,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更大呢?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帝国

李自成出生于1606年,死亡于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他为什么失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里记载:李自成的失败是腐败造成的,这种理论得到中共的认可而加以认同。在毛泽东离开河北西柏坡时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谈话就能得到结论,他说:“我们这是进京赶考,我们不做李自成。”其实李自成的失败不是腐败而是出于农民本身的目光和思想的局限性,没能分清轻重缓急和敌友。李自成进京首要目的是“追赃和登基”,这个短命的和可怜的大顺政权,对于满清没有充分认识和重视。

再者,李自成从未认真建立并建设根据地,只驱动饥民流寇到各省抢掠,破坏生产力,杀戮和抢劫造成更多的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正常的农业生产条件被破坏殆尽,国家的赈灾救援机制被彻底摧毁,贪官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直至李自成进城当了皇帝对民众屠杀抢掠,把自己变成最大的贪官。所以这类流寇从来不能成功地掌握政权、得天下、坐天下。

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生于1814年1月1日,卒于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洪秀全对社会的迫害是很大的,创建的上帝会,如果拿到今天,那就是邪教。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兵没几天,连一个县城都还没占到,立足未稳,就迫不及待自封“天王”。才打进小城永安,在强敌围困之时就大封诸王,并向全军下诏,封官许愿。从广西一路杀出来,凡攻占一地,来不及逃走的青壮年一律被胁迫参军,否则斩首。刑罚也极为严酷,斩首之外有五马分尸,最恐怖的是“点天灯”。所以进南京前他的队伍一下子从数万人变成了十多万人。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屠杀,恐怕仅次于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一次,杨秀清手下的逻查人员(即密探)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非刑拷打投入大牢,几天就把这些人全部斩首,不少人被冤杀。整个南京城一片血腥,老百姓吓得战战兢兢。不但如此,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还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天国的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天条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所谓“点天灯”,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鸣锣聚众,讲说道理,宣布罪状,然后当众行刑,令观者惊心怵目,自然俯首听命,而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种恐怖统治,完全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归于失败。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但胡乱杀平民、可疑分子,而且还自相残杀。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和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密谋杀死杨秀清。韦、秦二人不但杀了杨,还杀了杨的家人及部属两万多人。杨秀清飞扬跋扈利欲熏心胡乱杀人,被杀一点也不冤,但其他人可冤透了。更缺德的是,洪秀全假装惩罚韦、秦二人,三人狼狈为奸,诱骗杨秀清的城外部属入城,这九千六百多将士全部被杀害,尸体皆投入长江。

当时太平军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有一首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故宫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说:“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修建天王府,并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少妇女病倒,并有打人杀人事情发生。一次,洪秀全曾亲自责骂修天王府的妇女,并把挖湖的女监工杨长妹踹得吐血,然后逼迫她们在冰冷的季节必须完工,完不成就要斩首。她们和家人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洪秀全的危害更大些

李自成的危害在于打压社会生产力,纵容官兵抢农民的田地,让关外的女真进入中原,主政多年。但是,李自成推翻的是腐朽的、专制的、黑暗的明王朝,引来强大的满清帝国,这个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帝制王朝,是中国历史当中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王朝。清帝国要比明朝要好得多。不管当时是那些为明朝殉国的壮烈之士,还是那些对满清心存芥蒂的文人墨客,这实在是出于某些人的预料和想法。清帝国的建立留给我们太多太多,既有昨日的辉煌和荣耀,也有往昔的屈辱和无奈。可满清帝国留给我们的荣誉要远比他带给我们的耻辱要多。我们今天的版图,就是大清帝国留给我们不朽的财富和遗产。

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农民起义,但是洪秀全对中国思想的摧残要比他对大清王朝的军事打击还要大,他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破坏和毁灭,是中国道德传统文化的后退,是中国两千多年少有的。他的“拜上帝会”,其实质就是以西方上帝为思想基础,施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集权。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留给当时的中国是什么呢?她直接造成满清帝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只是中国“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被焚,以致我们今天不得不由重金去赎买我们自己的珍贵文物。这种颠覆中国传统道德、摧残中国文化精髓的运动,在中国两千多年当中是少有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要比李自成大顺政权对中国要大得多得多,李自成对中国的伤害是一种硬伤害,而洪秀全对中国的危害是软伤害,这种软杀伤造成的损失比硬伤要大得多。

标签: 李自成洪秀全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死的最凄惨9大战神:壮志未酬身先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神,名将,薛仁贵,将领,项羽,袁崇焕

    九大战神之一 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

  • 前秦王猛简介:关中良相王猛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前秦,王猛

    早年隐居王猛于公元325年(太宁三年)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

  • 努尔哈赤曾向叶赫部炫耀:大明杀我爹赔800两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努尔哈赤,叶赫部炫耀,清朝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死于明军之手,在他的“七大恨”就有提及。但是他没有说,他祖父叫场(明人音译,清人称觉昌安)、父亲塔失(明人音译,清人称塔克世)之前是女真首领王杲的部下,还是姻亲关系(王杲即努尔哈赤外祖父阿古都督),后来被辽东总兵李成梁诱降,当了“带路党”(还是砍亲家、岳父的……),帮明军攻杀王杲

  • 曾国藩的官场“厚黑术”:想跳龙门必须先钻狗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清朝,重臣,

    官场上,每个人都向往更高的位子。可是那些大官并非一开始就“高人一筹”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经历,但他们能够忍受“低微卑贱”的考验,并在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然后他们才攀上官场的巅峰。所以,处于低谷的人,不要因为现在的遭遇就放弃了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咸丰二年,皇上钦点

  • 揭秘曾国藩处事原则:若与多疑人共事 事必不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晚清,重臣,

    入秋后,京城气温骤降。会馆里寄宿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一部分官员放了外任,另一部分官员因为升了职,到外面单赁了屋来住。这一天,翰林院收课早,加上各衙门都在闹哄哄地筹商秋狝(秋天进山打猎)事宜,所以一过偏晌,翰林们便就没了约束,曾国藩就直接回了会馆。案面上摆着一封宴席请帖。翰林院侍读学士,自己的顶头上司赵

  • 《曾国藩家书》背后有委屈:家书成宣泄的渠道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家书,重臣,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

  • 卫子夫为何能上位?汉武帝最迷恋她哪项特殊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子夫,汉朝,汉武帝

    后人看汉武帝的生育能力肯定是没毛病了,毕竟一辈子有11个孩子,但这个事实,汉武帝本人到卫子夫怀上卫长公主之后,放才事实确证,先看一段记载: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府的歌女,在衣车中被皇帝宠幸入宫,一年多没见着皇帝,正巧宫里要放一批宫女回家,汉武帝亲自出马挑选,发现了卫子夫。卫子夫哭求汉武帝放自己

  • 明朝宦官王振:明英宗为王振立碑千载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宦官,王振,明英宗

    王振是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他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

  • 不刁蛮、不任性的好女人:还原历史上的汪美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女医明妃传,历史剧,汪美麟,明朝

    《女医明妃传》在两大卫视热播,观众们除了早已开启舔屏模式关注霍建华、黄轩、刘诗诗等男神、女神之外,还会对腹黑孙太后、心机婊汪美麟咬牙切齿。关于孙太后,朱言前几日已经撰文为其辩诬了。今天,朱言还要还原一下被电视剧扭曲的汪皇后,也就是电视剧中的汪美麟。汪皇后是明景泰帝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她和嫂嫂钱皇后一

  • 明宪宗为何如此畸恋万贵妃?明宪宗童年缺少母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宪宗,万贵妃,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是万贵妃。万贵妃是诸城人,四岁就被选入宫中养育。这个年纪,对于故乡、对于家人的记忆基本是零,万贵妃可以算是生在皇宫之中,长在皇宫之中。最早她是在孙太后的宫中做宫女,问题在于,为什么万氏这么早就被选入宫?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子在宫里能干什么?令人困惑。万氏长大以后,再被分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