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懂得项梁的骄 却不懂项羽的狠最后自取其祸

他懂得项梁的骄 却不懂项羽的狠最后自取其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50 更新时间:2024/2/16 9:08:08

他懂得项梁的骄,却不懂项羽的狠,最后自取其祸,一命呜呼

项羽听说项梁被章邯秦军偷袭战死后,悲痛欲绝,一起在外黄的刘邦也陪着垂泪。等到项羽慢慢平息后,刘邦便劝项羽东归,保卫楚怀王熊心,抗击秦军。项羽觉得在理,遂引军东回,路过陈县时又顺便叫上吕臣领军一起回到江东,分地驻军,项羽驻彭城西,吕臣驻彭城东,刘邦驻砀郡,形成犄角之势。当时,怀王熊心定都盱眙,到底不安全,项羽因请怀王迁都彭城。怀王到达彭城后,将项羽和吕臣二军合并在一起,自己亲自担任统帅,封项羽为鲁公、长安侯,任命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刘邦继续驻军砀郡,任命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安排妥当后,三军静待章邯来,拼个你死我活。然而,章邯却以为楚军气数已尽,不再理会那些残兵败将,兀自领兵北伐攻打赵国。

前面曾说过,宋义当时劝项梁不听后,心情颇为郁闷,竟自请出使齐国。在使齐路上,他遇到了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者高陵君显。二人寒暄后,宋义听说高陵君去见武信君项梁,便劝高陵君说,秦军章邯必会偷袭楚军,武信君骄横,必败,您慢些去吧,可免飞来横祸。后来,章邯率秦军奇袭定陶,果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高陵君因听信了宋义的规劝,果然幸免于难,故他对宋义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陵君在路上走走停停,听说怀王迁都彭城,遂改道前往彭城求见怀王。怀王接见了高陵君,使命完成后,高陵君便把宋义如何劝项梁、后又劝自己缓行、最后果然言中的事情,绘声绘色地讲给怀王听,怀王听后惊诧异常,对宋义刮目相看起来,心想身边竟有如此高人,何愁楚国不复?加上高陵君放肆的吹嘘,怀王对宋义简直有了一种刘备遇孔明的知遇。等宋义使齐回来后,怀王便立刻召见,稍稍询问了一下使齐情况后,就话锋一转,询问今后的长久之策。宋义主张仍旧西进,但必须派一良将牵头,在战术上要一手硬一手软,打抚兼用,进退有据,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怀王听后,正中下怀,便把宋义留在身边,作为近臣,随时顾问。

随后,怀王依宋义之计,召集众针议事。怀王说:“秦国暴政,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秦国可谓自取灭亡。然而,武信君被章邯阴谋算计,不幸遇难,楚国痛失良将。如今之计,唯有继续西进,消灭暴秦,才能重振楚国旧日雄风。在此多事之秋,用人之季,敢问哪位将军可率军西进攻秦?”下面一片沉默。怀王见此,又大声宣布:“先入关者,立为秦王。”话音未落,刘邦应声说“愿往”。项羽随即也大声说:“我当先去。”怀王见二人主动请命,当然很高兴,安排他们整顿兵马,择日程。然而,二将领命出殿后,一些还未离开的老将便向怀王说项羽暴虐,在攻襄城、城阳等地时,好杀成性,纵后屠城,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如同噬人的魔王一般,如此残暴,如何统军?百姓本来苦秦已久,再去一个好杀成性者,必不得拥戴。沛公刘邦宽厚为怀,他若西进,不但能攻城掠地,还能收拾民心,复楚大业才有望。怀王听后,默然不语。

第二天,刘邦项羽来请示出兵日期,怀王便叫项羽暂驻彭城,不急于西进,独安排刘邦西征。项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作,恰好此时赵使来访,项羽只好暂忍站立一旁。赵使此时来作甚?来求援。原来,章邯弃楚攻赵,赵王派将军陈余率军抗击,结果出师不利,大败而归,退至巨鹿。赵相张耳,赶快把赵王接到巨鹿,在城内安置,派陈余驻守城北,保护赵王。章邯尾随而至,在城南安营扎寨,日夜攻城。赵王惊惧,派人四处求援。怀王闻后,立刻想到一个两全之策,拟派项羽援赵,既能安抚不让他西征的愤慨,又能满足赵王的殷切期望。项羽正想找个机会替叔父报仇,听后马上应承。怀王又说,此行确实非君不可,然而还得有个人同行,方保万无一失。于是,怀王搬出了那位有先见之明的宋义,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数万援赵。

与此同时,怀王派遣刘邦西征,刘邦大军上路,又有一些散兵来投,队伍越来越壮大,沿途连破秦军两处戍堡,打败秦将王离,继续西进。王离战败后,带领残兵败将赶去巨鹿,投奔章邯,章邯军士气大振。秦军增兵,攻城日紧,赵王对楚国援军望眼欲穿。

然而,这位“神算”宋义,率项羽、范增及部众一路滔滔北行,进至安阳却停止不前了,一驻就四十多天,丝毫没有要北进的迹象。怀王以为宋义有什么高招,遂不催促。那边赵王心急如焚,这边项羽也坐不住了,他多次催促宋义率军启程,说秦军攻赵如此之猛,我军当速进援赵,否则坐失良机。宋义却慢条斯理地对项羽说,让秦赵二军打一打再说吧,秦军胜赵,章邯必疲,我军再乘虚而入,自当马到成功。若章邯败,我军则可西进攻秦。因此,可专等秦赵战况来确定我们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最后,宋义还得意地对项羽说:“披坚执锐,我不如公;运筹帷幄,公不如我。”项羽听宋义一番“高论”之后,顿时目瞪口呆,他的这个气呀!

随后,宋义又传出军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犟不可使者,皆斩之!”这道军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叫他小心听话,不能依着自己的暴性子来,否则老子不客气!项羽看到这则军令后,肺都要气炸了。

宋义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不但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而且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其洋洋得意之状让人恶心。当时,大雨连绵,天寒地冻,士兵们又冷又饿,他却大酒大肉,大吃大喝,士兵们因此怨气冲天。

项羽也在场,却只顾喝闷酒,不开腔。送走宋襄,宋义也归营呼呼大睡。当晚,项羽依然不快,于是出帐到外走走,一路听到士兵们交头接耳,抱怨饮食差,睡觉冷,又说宋义不顾士兵的痛苦,只顾自己享乐。项羽听到一些议论后,觉得宋义确实不得人心,于是,他顿时下了决心。

第二天一早,他便直奔宋义营帐,不待通报就闯了进去,宋义正在洗漱,还没洗完,看到项羽来,正准备问话,不想项羽上前挥剑就砍,宋义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人头就滚到了地上。项羽提着宋义的人头到帐外,集中将士们说:“宋义私通齐国,准备反叛楚国,如今我已奉楚王之命将他斩首。”将士们对宋义也确实没什么好感,所以宋义之死,如同死了一个苍蝇一样,谁也不会在乎,更没有人因此与项羽作对,大家都说听项羽将军调遣。还有几位将士站出来说:“楚国之兴,乃项家叔侄的首功,宋义既死,项将军当为上将。”项羽说:“须报告怀王,请他定夺。”将士们说:“国不能无主,军不能无首,项将军先代行上将之职,再报告怀王,等待旨意也不迟。”项羽不再推辞,自称假上将军。随后,他派人快马加鞭追赶上往齐国的宋襄,将其杀死,然后报告怀王说宋义父子谋反,经过大家公议,已经诛除。怀王本是项家叔侄立的,明知宋义为项羽暗杀,但他又能如何呢?于是,他只好顺水推舟,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由他去罢。可怜那宋义,恐怕连自己到底得罪了谁都没弄明白,就一命呜呼了。

标签: 刘邦项羽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的“兄弟花” 两兄弟共事一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张易之,张昌宗

    人一旦高高在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欲望,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争权权力的目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也难以避免,她也会有一己之欲,也会有食色之性。武则天是个女人,不能和其他皇帝一样拥有众多嫔妃,不过她可以有男宠。武则天第一个男宠是薛怀义(冯小宝),本来只是个游走江湖的药贩子,因为一张好皮囊,从江湖进入了朝廷。小人物一

  • 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奇人?他的身世终究是个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不韦,秦始皇

    秦始皇,赵氏,姓赢,名政,中国第一位皇帝。因为对他的记载不全,而篇幅可怜的相关史料却都矛盾重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即便他合了六国,功延千秋,也一度被打为昏聩暴君之列。其实,始皇帝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人格魅力的皇帝。暂不论他焚书坑儒的暴行造成了多少珍贵文料的流失,但前后纵观三百年,只有他把开疆扩土

  • 中国五大帝王之一:苻坚为何兵败淝水 身死国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苻坚

    核心提示:在世界军事史上,苻坚的命运与拿破仑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五大帝王之一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

  • 韩宜可跟朱元璋斗了三十年 关键时刻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韩宜可

    明朝的官员们,公认最惊险恐怖的事情,莫过于从明太祖朱元璋手里逃命。因为这位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草根的帝王,一个原则更至始至终: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本着这一原则,他执政三十年的洪武年间,这个大明王朝经济重振的激情建设年代,也是官不聊生的恐怖岁月。连番整肃风暴,每次大案都是数万官员落马。就连大明乡村的田间地

  • 陈叔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给妃子下跪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叔宝,南陈,陈后主

    古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说,一般的男子,几乎是不会向他人下跪的。至于高高在上的皇帝,除了给皇太后或太上皇请安时下跪,在其他任何场所,似乎都没有下跪的必要。而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意识是很明显的,这就是说,丈夫向妻子下跪,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女子是公主,不然只有妻子向丈夫下跪的份儿,这就是封建社会的

  • 李世民为何篡改历史?与太子李建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李建成,篡改历史

    在唐朝的历史上,太子李建成是一个不光彩的失败者。而大家对太子李建成的印象建立于《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等诸如此类的书籍记载。相反,记载中的李世民却是珍上顶着历史光环的贤明君主。可是这个贤明的君主的英明之处,不在施政方面,而在于他修改了史实。据记载,李世民曾先后三次要求亲自查看高祖李渊和他

  • 唐中宗死后谁继位 唐高宗四子唐睿宗李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中宗,唐高宗,唐睿宗

    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唐中宗李显之后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也就是他的亲弟弟,他们都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的人生命运和性格都很相似,李显曾经两次即位当皇帝,而李旦也是两次当皇帝,巧合的是,李显两次当皇帝之后的皇帝都是李旦,这真是历史的巧合。李旦的墓地李旦也跟他哥哥一样懦弱无能,才能平庸,而且

  • 揭秘:孙策为什么把江东权力交给弟弟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孙权,孙策

    中国古代权利是世袭的,父亲死了把位子传给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过有两个人有点特殊,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刘备的权术,以此来约束诸葛亮;另外一个就是孙策,临死时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而不是留给儿子孙韶。孙权为

  • 朱元璋生活由卑贱走向富贵 却由自信走向自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宽容大度,能善待功勋。然而中晚年却导演了一幕幕暴行,这是因为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扭曲,这一点史家基本达成共识。猜忌臣子变得神经质早年朱元璋被迫到皇觉寺为僧,曾饱尝世间冷暖人情,后投效郭子兴部下,很快成为一名战将。朱元璋善于挖掘

  •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十六国,前秦王,南北朝,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