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德宗穷尽一生去寻找战乱中失散的母亲

唐德宗穷尽一生去寻找战乱中失散的母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3/12/5 2:32:54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享太平盛世长达百余年的大唐王朝开始陷于战火之中。

网络配图

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多路唐军,直取洛阳,兵锋逼近长安最后一道屏障重镇潼关。公元756年,玄宗带着一众妃嫔和宗室在禁军护卫下狼狈逃往蜀地,长安即将陷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玄宗出逃前为了减少路上的累赘,将那些宗室中间地位低微的全部都留在长安自生自灭,在这其中以不受宠的嫔妃居多。当时留守长安的宗室女眷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王妃沈氏,此时的她的身份是皇孙李豫的侧妃,皇曾孙李适的母亲。

沈氏是个可怜的女人,平时便不怎么受丈夫的宠幸,眼下长安危急,丈夫和儿子都跟随玄宗的逃亡队伍浩浩荡荡地逃往川蜀,而自己却要在即将被战火淹没的皇城中受难,更为让沈氏心碎的是,自己的儿子,皇曾孙李适才14岁,临走之前拉着母亲的衣袖大声哭喊着要留在母亲身边,李豫咬咬牙一把扯过李适强行将其塞进马车,而沈氏则追着马车一路跑着却终究没能让丈夫改变心意带上她。

玄宗逃走没多久,长安便被叛军攻陷,沈氏作为皇孙的妃子自然难逃被叛军俘获受辱的命运,沈氏被虏进安禄山的行宫,备受屈辱,沈氏一度想自尽,但是为了等到机会再见一眼儿子,她咬紧牙关坚忍着,等待着。

好在一年后,即公元757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力,光复洛阳,沈氏的丈夫李豫随大军进入洛阳,并十分幸运的在洛阳宫中重新见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过望,先将沈氏安置在洛阳,打算待平叛之后再带其一同返回长安,全家团聚。

网络配图

原本沈氏以为自己的苦日子熬到头了,但是没曾想公元759年史思明复叛,洛阳再度沦陷,沈氏又落到了叛军手里,并从此下落不明。此后唐王朝进入了与叛军的反复拉距之中,只到763年才将安史之乱平定,其间寻找沈氏的事自然是无力顾及。

李豫于公元762年继位为代宗,册封沈氏的儿子李适为太子,李豫虽说当了皇帝,却也没忘记那个苦命的侧妃,叛乱平定后,代宗还朝长安,随即下诏寻访沈氏的下落。

长达七年多的战乱,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被战火烧成了废墟,亲人离散,骨肉分离的惨剧处处都在上演,要想找到一个失踪的嫔妃,难度可想而知。李豫终其一生也没能如愿,期间只找到一位冒充沈氏的尼姑,李豫大失所望,命人将这位冒充沈氏的人鞭打致死。

网络配图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虽然其母沈氏仍没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为皇太后,并为寻母专门设立了规格相当高的工作领导小组,称为奉迎使,领导小组的组长即奉迎使为睦王李述,副使为工部尚书乔琳,组员(在这个小组里叫判官,可谓相当贴切)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员(事后证明他们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儿子的侄子之类的人,寻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带人不惜一切代价,到帝国的各地寻找。

李适永远都忘不掉与母亲分别的那天,母亲在马车后面一路小跑,满脸泪水,哭喊着他的名字。无数个夜里,李适在睡梦中醒来,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发呆,想着母亲在哪里,是不是此时正在忍饥挨饿,想到这里,李适心如刀割,他发誓只要母亲在人间,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母亲。

标签: 唐德宗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 计献美人图:汉武帝白登山突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40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网络配图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

  • 汉武帝的小故事:小店店主侥幸得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闲来无事,喜欢乔装打扮出去私游。在皇宫外面,结识了一些善于骑射的少年。网络配图每次出游的时候,汉武帝都事先嘱咐这些少年,在皇宫外的固定的一个宫门等候。以漏(古时的计时用具)下十刻为期。到时,他便带着几个内侍,换了服装,偷偷溜出皇宫与少年们相会。所以,那个相会的宫门又叫“期门”。有一天,汉武帝又

  • 刘秀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部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是中

  • 解说三顾茅庐:刘备为何一定要拉拢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且,拥有更

  • 他与吕不韦同出一辙送女入宫 只为立楚国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不韦

    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曾经与人讨论做什么生意回报最大,最后的结果是耕田只能有十倍的收益,贩卖珠宝可能有百倍的收益,而立国家之主的收益则是无数的。于是他不惜花大价钱帮助在赵国的秦质子异人归国即位,甚至有传说赵姬所生的嬴政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网络配图不过吕不韦所用的这招,在同时期也被人想到了,不清楚他们二人有没

  • 揭秘三国历史中为什么刘备唯独辜负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年轻时候,他曾经担任郡吏一职,后来被刘璋看中,任命为主薄。在公元211年,横公向刘璋谏言道“万万不可让刘备入蜀。”听完横公的谏言后,刘璋非但不采纳其谏言,反而让法正等人去迎接刘备,更进一步的是刘璋将横公外放为广汉长(广汉县长)。这便是黄权与刘备结下的第一道“梁子。

  • 行家里手!揭曾国藩最可怕的两大“板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网络配图

  • 最冤屈的女人:孔子与南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子

    孔子与南子之间到底有没有暧昧关系孔子与女人,好像并不搭界。夫子仅有的论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态度已然十分明朗。孔子与女人的实质性接触,史书上也只有“子见南子”这个唯一记载,寥寥数语,近来却被广泛挖掘,成为制造孔子噱头的唯一史实依据。那么,孔子到底和南子有没有关系,是否发生过

  • 古代官员搞笑绰号:北宋宰相竟被称“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邦彦

    宋徽宗时期的宰相李邦彦,行为放荡,喜欢写一些不堪入目的淫词艳曲,自号“李流子”。他官居高位,竟不理政事,只知一味享乐,自称理想为“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于是,首都百姓都称呼他为“浪子宰相”。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或尸位素餐,毫无建树;或行为猥琐,为人不齿;或贪赃枉法,身败名裂。俗话说“

  • 汉朝初年丞相萧何为什么会月下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秦朝沛县丰邑(今中国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作为汉王朝的优秀人物,一名知识分子,法律发烧友,萧何不管是从学识还是人品来说都是一名精英。在帮助好兄弟刘邦登上高位之前,他还只是个穷酸的市井小民,在沛县做一名小小的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