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初年丞相萧何为什么会月下追韩信?

汉朝初年丞相萧何为什么会月下追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1/16 12:18:52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秦朝沛县丰邑(今中国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作为汉王朝的优秀人物,一名知识分子,法律发烧友,萧何不管是从学识还是人品来说都是一名精英。

在帮助好兄弟刘邦登上高位之前,他还只是个穷酸的市井小民,在沛县做一名小小的公务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在风云交际的大时代背景下,萧何也算是刘邦的一个伯乐,要不是萧何当初的坚持,刘邦又怎会从一个小的起义军首领而后成长为一个朝代的开拓者?楚汉争霸时,留守后方,做好汉军的后勤,保证粮草的运输供给,即使在刘邦成功后,萧何也一直尽忠职守,他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为刘邦管理新的王朝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慧眼识人的萧何不仅是刘邦的伯乐,还是韩信的伯乐,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萧何让韩信加入刘邦的战队,无疑是助推刘邦建立霸业。说到底,萧何与韩信有什么精彩的相遇,事情还是要从秦末说起。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投奔项梁,后来项梁兵败被杀,又归附了项羽。韩信在随后楚汉相争的交战中,多次向项羽献计,心高气傲的楚霸王当然不以为意,以致后来项羽乌江自刎,自食苦果都是后话。接下来韩信辗转来到刘邦的部队,因触犯军法理应被斩首,临刑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见此人相貌不凡,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定不是普通人,于是将韩信推荐给萧何。萧何善于识人,见到韩信自然也觉得此人并非普通人,准备将韩信举荐给刘邦,忙于战事的刘邦也没有把萧何的话认真听进去。

一次,有人在朝堂之上匆忙禀告,说丞相逃走了,刘邦既惊讶又难过,一直没有想通为什么萧何要逃走,知道第三天,萧何拖着些许疲惫的身子回到了都城,水都没喝一口就遭到汉王的诘问,为何丞相匆忙逃走又回来了?萧何向刘邦解释到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韩信的人,此人是位军事天才,因为多次向汉王举荐而不被召见,所以打了退堂鼓想随部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怕汉王朝失去一个得力干将,所以才急忙追赶逃走的韩信,听完解释的刘邦,显然才注意到韩信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韩信被召见后,献良计攻打楚军,并留在军中训练军队,为汉王的东征,孕育了成熟的条件。丞相萧何不惜车马劳顿苦苦寻回韩信,此举透露一个优秀的丞相的职业操守和深远的眼光。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聪明的萧何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因为自己的权高位重,自己在任以来,在自己的职位上做过不少实事,为国家出谋划策,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国泰民安,丞相萧何深感欣慰,高兴的同时也在隐隐担忧,此时国家才刚刚步入正轨,汉王在剪除异己,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萧何自己心里清楚,虽说他知晓律令、政务做得很不错,但是功高盖主都是极其危险的事,因此,为了保命萧何不惜自污名节,在长安低价收购百姓的土地被刘邦治罪,以此事凸显自己的过错展现天子的英明。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突然想要废除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此举群臣的反对,对亏后来张良和韩信等人的劝告刘邦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汉十二年,刘邦病逝,随后他的儿子刘盈,也就是汉惠帝即位,萧何继任丞相,尽心竭力辅佐了两代君王,晚年又制定汉律九章,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在病危之际惠帝亲自探望。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病逝,谥号“文终侯”。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揭秘我国古代著名人物项羽外号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外号是什么

    项羽真名是项籍。在《项氏宗谱》上有记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而项羽的父亲并不是众人所认为的项仲,而是项燕的长子项超,母亲则是楚国的贵族,名字没有记载。但是项羽这个名字也算是项羽真名。项羽的原名是项籍,字羽。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是有一定相关联的,但是项羽真名和字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在楚国那个时候,籍的古

  • 帝王趣事:明太祖朱元璋"偷窥癖"导致众叛亲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

    中国历史遍及对隐私的曝晒。而最盛之时,乃是众所周知的两个“告密的黄金时代”,那就是武则天的大周与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时代。洪武时代,朱元璋用“报告隐私法”,毁掉了成批的开国良才,在他的触及灵魂的“隐私揭露战”中,最老实的人才也未能幸免于难。譬如唯唯诺诺的宋濂,尽管中规中矩,但还是成为朱元璋“隐私揭露战”

  • 后宫女人宁愿被打被关冷宫 都不让碰这个地方 !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宫女人

    前段时间霸屏的《琅琊榜》里,被宠爱的贵妃,不就惩罚其他地位低的妃子闭关去为去世的太后抄写经书吗。动不动就是好几遍,长篇累牍的文章,抄写完之后,怎么也得休息好久吧。这还不算什么,如果是更厉害的,那就直接上刑具了。轻度的,就是叫来宫女,给那些看着不爽的妃子掌嘴,大多数执行命令的宫女不会下多狠的手。网络配

  • 他生逢乱世屡试不第 却靠社交走上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

  • 一位街头小混混连娶四位寡妇后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今天脑洞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古董级的古惑仔,古董到什么程度呢?当然不是上周,但也不是西周,而是后周。具体就是一千多年前。亲们可能知道,千年之前,在唐宋之间有一个五代十国的乱世。一百年的时间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个后周就是由这位古惑仔建立的。此人,后周太祖郭威。郭威是河北隆尧人,

  • “木匠皇帝”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木匠皇帝

    万历皇帝驾崩后,当年“争国本”案中的焦点人物,太子朱常洛终于成功上位,即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光宗依然获得了一个高大上的评价:万年有道圣人。自从登基以后,先是火速补了各地缺位的官职,任命了一批能臣,同时又雷厉风行,解决了闹腾好些年的边镇军饷拖欠问题。尤其难得的是,

  • 世人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左宗棠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追怀悼念文字,从不同角度追怀其丰功伟绩。由此持续了7年之久对

  • 揭秘: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登上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

  • 这个皇帝太奇葩 自己豪爽但严管官员私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是个长情的丈夫,与皇后马氏相亲相爱几十年,马氏死后一直未再立新后。但他并非一个专情的人,用今天的话说,是喜新不厌旧。尤其,他喜欢把手下败将的老婆据为己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实是豪爽,杀伐果断,对对手也好,对功臣也罢,凡是让他觉得碍眼的,杀无赦。网络配图他又是一个斤斤计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虞诩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方,说就好比衣服坏了,坏一件补另一件,还有一件完好的,坚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