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忠告:北伐没有实际意义

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忠告:北伐没有实际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4/2/11 15:00:37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

对这一点,赵云是照办,而魏延颇有微词。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但在三国志里,则是另一番情形。三国志里的攻坚战大都出自刘备之手。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汉中战役主要由刘备指挥,法正为谋主。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善于治戎的统帅,带出来的兵行军有度,号令严明,遇变不乱,但是锐利和速度不足。简单的说,就是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所以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时击败追敌,获得胜利。王双与张合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击毙的。

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诸葛亮的治军能力,严整而细致。在这一点上,治军略显粗糙的司马懿对诸葛亮深为佩服,赞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也深谙兵法,所以每次诸葛亮撤退时,他都不主张追击。直到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才想去疯狂一把,结果还被姜维给唬了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

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

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

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

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也许。。。也许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太执著而已。

标签: 司马懿

更多文章

  • 解密:李白四次婚姻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

  • 铜雀台的轶事典故:诸葛亮真借铜雀台激将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里介绍铜雀台时道:“却说曹操於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此说毫无根据,却提示了罗贯中在构思三国故事时,也思考过铜雀台名字

  • 岳飞冤案中的“莫须有”详解:未必有此事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

    岳飞一案中“莫须有”罪名之典故,几乎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小皆知。但是人们清楚其准确含义吗?人们怀疑过它的真买性吗?现在告你这故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存在不解之迷,你会感到惊讶玛?不信的话,请读下文。《宋史·岳飞传》载,当岳飞一案以谋反罪判定上报之际,大将韩世忠听说岳飞父子入狱蒙冤,且被判死罪,心中很

  • 大奸臣董卓为何会喜欢蔡中郎?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蔡中郎

    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才女”——蔡文姬,有一段复杂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突变”的家庭氛围,让这位美丽女人,派生出传奇历程。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可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他当过左中郎将,后人又称之为“蔡中郎”。蔡邕是家里的擎天柱,他翼护着全家老少,浆育着聪明

  • 4岁被接入宫中皇上独宠她一人 生了四子四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滔滔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宋神宗赵顼生母。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赵祯没有嫡亲子嗣继承大统,便决定把四岁的侄子赵曙(濮王赵允的儿子)接入宫中,由曹皇后培养。这时曹皇后把自己四岁的外甥女高滔滔也接入宫中,也由曹皇后一手栽培。赵曙与高滔滔年纪相同,天天在一起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渐渐产生了感

  • 朱元璋曾设一个部门 一生培养了多少杰出特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特务盛世”,一个是那武则天的大周,另一个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特务生逢其时,全国处处都有皇帝眼线。明太祖朱元璋情报工作无孔不入。其情报工作细到了什么程度?网络配图这段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朱元璋手下有个叫宋濂的大臣,从朱元璋起兵时就跟着朱元璋,建国后被委以重担

  • 三国后期十大名将邓艾第三姜维第一没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邓艾,姜维

    第十名将、陆抗陆抗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网络配图第九名将、羊祜羊祜字叔子,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在之后的十年里

  • 太平天国唯一幸存的猛将到了晚年却无家可归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天国

    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其实太平天国具有军事才华的猛将众多,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刘秀成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但是这些人或战死沙场,或在政治斗争中蒙难,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也陪葬品一起被埋葬。其中只有韦俊得到善终,但即便如此,韦俊的一生依然郁郁不得

  • 唐玄宗宠妃杨玉环艳绝六宫的原因竟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玉环

    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独拜倒于杨贵妃的石榴裙下 昵?杨贵妃先做唐明皇的儿媳妇,后来进道庙,算是明修栈道,几经周折,最终暗度陈仓到老公公的门下,此时的杨贵妃已经没有年龄优势,须知时间是女人最大的天敌, 但奇怪的是杨贵妃偏能抵挡那风雨消磨,肤若凝脂,这可不是一句天生丽质难自弃就能打发的。天生之外,肯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迷恋身材健硕的杨玉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玉环

    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词,成为千古传唱。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孙,父亲杨玄琰。长大以后,她被聘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如果玄宗不贪色忘礼,抢自己的儿媳妇,横刀夺爱,杨玉环也许会一生平静,过一种悠闲的相夫教子的贵夫人生活,她也就不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