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如何批奏折 31个折子15个批“知道了”

康熙如何批奏折 31个折子15个批“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19 更新时间:2024/1/14 14:25:39

你知道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吗?近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微博里晒出了一组被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一句句朱批“知道了”,让网友直呼:大亮!穿越了吧?!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康熙曾把“以后”写成“已后”,原来皇帝也会写错别字。

网络配图

记者采访后发现,展出的奏折上,康熙都有“朱批”,写着“知道了”的奏折还真不少!比如,康熙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场弊案,展出的6件奏折,反映了曹寅将他了解的情况康熙密报的过程,除了第5件奏折康熙做了较长的朱批,其他都是非常简洁的语言,两条写着“知道了”。

曹寅奏报米价,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奏报刊刻全唐诗,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复奏摹刻高旻寺碑,康熙朱批“知道了”……记者数了一下,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展出的31件奏折中,有15件康熙都朱批“知道了”。“皇帝朱批写‘知道了’一点也不奇怪。”专家说,这种口语化的说法早就有了,并不是现在才有,就像很多简体字早就出现了一样,“老百姓看到‘知道了’以为是现在的语言,其实不然,古代的口头语言交流很多跟现在是一样的。”

网络配图

还有一封曹寅奏折,他将从山东到南京一路见闻报告给康熙,康熙朱批“知道了,已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已后”的“已”就写错了。康熙还有比“知道了”更简洁的批复。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颙后事的奏折,康熙的朱批只有一个字“是”。

雍正皇帝也曾批“知道了”。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年羹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在《真迹选》中,记者就看到了年羹尧为妹封贵妃谢天恩的折子,不过,雍正的批复看上去有些“不解风情”:“知道了。一切总仗不得。大丈夫汉,自己挣出来的,方是真体面。勉之。”

记者留心数了一下,在《真迹选》中选录的69件雍正朱批中,雍正只有8次朱批“知道了”。而乾隆朱批中也出现过“知道了”。

网络配图

历史专家马渭源说,不同皇帝批复奏折不同,除了与奏折内容不同外,跟皇帝的个人文化程度和经历多少有关。

“康熙好学,很多规制都是康熙时期定的。当时也没有规矩定怎样批阅奏折,他人比较聪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但因为事情处理比较多,所以批复奏折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

标签: 康熙如何批奏折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两位皇帝公开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哪两位皇帝公开贬低长城?

    当年批《河殇》时,我在军区政治部工作。只因《河殇》的反传统(歌赞蓝色文明,贬抑黄色文明),黄河、长城这类的自然、人类遗产也成了只许说好不许说孬的禁脔,甚至编造出长城是太空唯一看到的地球人类工程的欺天虚妄。一个偶然机会,看到鲁迅的一篇《长城》(载《华盖集》),颇觉惊异。他认为,长城“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

  • 揭慈禧柔情的一面:善待情敌把情敌当成好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柔情的一面

    慈禧在历史上的形象多是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看过电影《垂帘听政》的观众一定对电影里慈禧残酷迫害咸丰帝的另一个妃子丽妃的情节印象深刻。在影片中,慈禧与丽妃是一对情敌。许多野史或戏剧中,将丽妃描写成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丽妃冒险保留咸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她含恨而死。有的文艺作品将丽妃之死处理为慈禧效

  • 慈禧太后墓被炸开后慈禧陵墓被抢购一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太后墓

    1928年,清东陵一声巨响,在硫磺、芒硝和木炭的气味飘散后,慈禧太后墓门洞然大开,军阀孙殿英带领士兵疯狂的冲向陵墓当中,在电筒的照射下,金银珠宝散发出惊人的光泽。孙殿英手下的士兵疯狂的攫取着墓中的财富。慈禧太后尸身已然腐坏,散发着恶臭,但其口中含着一粒珍珠,士兵用手去拿,却往下滑,几个士兵七脚八手的

  • 雍正曾对哪位“伟人”称:朕不知如何疼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

    有人说,雍正之所以上位成功,主要是隆科多和年羹尧两个人,一内一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一内”,指的是隆科多利用步军统领的职权(他当时统辖步军五营约两万多兵力),封闭京城九门,让雍正的反对派们成了瓮中之鳖,同时又完全断绝他们和外界的联系,控制了雍正即位后京师的秩序;所谓“一外”,指的是雍正通过

  •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是因为他身患精神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

    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的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控制局面。据史载;太子朱标对朱元璋的滥杀无辜不以为然,曾多次劝谏。有一天,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捡起来,朱标左观右看,无处下手。朱

  • 为满足自己欲望郑氏亲手葬送大明最后60年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郑贵妃

    作为深宫大内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做老大的励志梦,而且皇贵妃这样一个地位也很微妙,次于皇后,但高于后宫其他妃嫔。其实皇贵妃一般都是皇帝对自己宠幸的妃子不能册立为皇后的最大补偿。而大明朝的最后一位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就是万历皇帝最宠幸的郑氏,而郑氏也确实是一个能邀宠、有理想、敢折腾、活得长的

  • 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中兴四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兴四将

    宋高宗在重建宋朝,在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网络配图刘光世(1089-1142),南宋将领。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志丹)人,将门世家,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

  • 三国司马错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他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司马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被历史掩盖的人物,他与张仪、白起共处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看重纵横的时代来说,他是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白起号称“人屠”

  • 真实岳飞收入丰厚生活简朴 感情专一拒纳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真实岳飞

    岳飞有一句流传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会,官场中充溢着崇文抑武的习气,武将被指为粗人。武将能讲出如此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名言,已属极为不易,更何况是身体力行。他担任高官之后,收入自然颇高,却一直维持着相当简朴的生活。网络配图民间流传不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许多是

  • 为何姜子牙七十多岁才被人发现他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

    姜子牙是个奇人,奇就奇在老当益壮,据说姜子牙很大年纪了,还一事无成。《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也说:“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