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位祖师爷的他 却为何落下了千古骂名 ?

身位祖师爷的他 却为何落下了千古骂名 ?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2/11 9:05:13

在中国,任何行业都有祖师爷,三教九流从来如此,就连撬门溜锁之徒都把盗跖誉为祖师爷,“盗亦有道”一词就是出于盗跖之口。可是作为人情味较浓的中国人,有一个行业却一直对自己的祖师爷羞于齿,这就是“厨师行”。为嘛呢?听我慢慢道来:

网络配图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霸主,他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齐桓公这人嗜好很多,其中有一个嗜好最终却是要了他的命。什么嗜好呢?就是喜爱美食到了痴迷的程度,喜欢吃又不会做,而且你想啊,春秋霸主的他又怎会自己下厨呢?孔夫子不还说了吗,君子远庖厨啊。既然有了喜爱之物,就容易被人利用。在当时齐国彭城,就是今天江苏徐州,有一位精通烹饪的人,瞅准了机会把自己烹饪的美食呈献给齐桓公,王吃了后那叫一个美啊,当时的烹饪水平基本还在蒸、煮、烤和焙(就是用火烘烤)的阶段,而这位精通厨艺的人物就懂得炒菜和使用调料。这人就是被成为厨师祖师爷的“易牙”。

易牙是个毁誉参半的人,他对中餐厨艺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王充的《论衡·遣告》中有一句话是描述易牙的——“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已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这句话对易牙的厨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如果说易牙只是开个饭馆,把自己的厨艺发扬光大,像孔夫子那样开课收徒,估计他今天的地位与孔夫子也相差不多吧。可惜这个人却善于钻营,利用齐桓公喜爱美食的嗜好,慢慢取得了齐桓公的信任。

网络配图

有一天,秦桓公在吃完美味后,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易牙心里很高兴,主子又吃美了,就趋身上前颔首道:“只要大王有想吃的,易牙就一定能为大王做出人间美味。”齐桓公哈哈大笑:“易爱卿虽然厨艺天下无双,不过有一道菜,爱卿肯定做不了啊。”易牙一听这话急了,心想,别的本事不敢说,这做饭,我要说天下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于是连忙说道:“大王只要是这天下有的食材,只要您说了,我肯定为大王找到。”齐桓公说:“这不是食材,不过天下却多的是啊...人肉,哈哈,人肉本大王就没有吃过。”本来只是齐桓公的一句玩笑话,却被易牙记在了心里。

一日,易牙为齐桓公做了一道炖菜,齐桓公吃后大为称赞,连声说道:“妙!妙!妙!”只见这易牙扑通一声跪下了,喊道:“大王恕罪啊!”齐桓公说,卿何罪之有?”易牙跪地颔首说道:“刚才大王吃的菜肴,乃是用我家小儿炖制的,前些日子听大王说,没有吃过人肉,所以臣一直耿耿于怀,今天听大王说好吃,臣心中这块石头才放下了,请大王宽恕,臣的不奏之罪。”秦桓公一听,被易牙的衷心深深地打动了,走下来扶起易牙,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以后有本王,亏待不了你。

网络配图

当时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就是管仲。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取得霸主之位,这天管仲说,大王,本人的身体不行了,要退休了,请大王再找一位能辅佐大王的贤能吧。齐桓公就问管仲:“卿认为易牙如何,能否接替你的位置?”管仲说道:“大王,一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能杀的人,你想会真心对大王好吗?”结果,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重用了竖刁和易牙,最后被饿死在了宫殿里。

在十多年前,还能经常看到有些饭馆里的大门口处摆有易牙的雕像,近些年很少能见到了,一个为了自己的仕途,连亲生儿子都能杀的人,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种价值观都不可成为主流,否则人类将进入魔道。这也是厨师这行业一直休羞于启齿自己祖师爷的原因吧。虽然,如今一些变了味道的拜师仪式在厨师界也开始大行其道,但是人性的光辉、善良正直的品行,永远是人类的主流。

标签: 易牙

更多文章

  • 明朝中衰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开创仁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宣宗

    明宣宗是个好皇帝,明代的“仁宣之治”主要由他开创。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臣,虚心纳谏;体恤民情,仁慈爱民。一 次,河南发生灾荒,当地知县擅自将驿站的公粮分给了灾民。事情报到明宣宗那里,他不仅没有怪罪知县,还表扬说:“如果拘泥手续,层层申报,老百姓早就饿死 了。”经过他的一番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廉洁称

  • 道光帝治国理政不咋地 处罚兄弟倒是有一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等,起到了一定作用。他本人节俭,勤于政务,但与他的父亲一样,资质不高。统治时期,清朝进一步衰落。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 揭秘:杨广被称为荒淫昏君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遗臭万年遭万世唾骂的皇帝,而李世民则是以为高山景行受人敬仰的皇帝。其实成王败寇,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史书一定会秉承直书吗?这也不见得。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网络配图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

  • 朱元璋叫他老大 他还是明朝的“生存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汤和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徐达、刘基、蓝玉、冯胜等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唯独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太孙朱允炆,为人仁厚,性格偏软,他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

  • 解密: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何要猛拍刘禅的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应该算是历代封建帝王非常推崇的一个人物。一是因为诸葛亮这人比较愚忠,基本不可能造反,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胃口;二是诸葛亮确实有过人之才。比如说,他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不错的军事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当然,还包括其“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口才。最早领教诸葛亮口才的人,应该是皇叔刘备,

  • 蒙古大将速不台一直打到了欧洲大陆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蒙古大将速不台

    要问速不台是成吉思汗之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比于速不台的父亲是谁,史书上含糊不清,因此有人猜测可能速不台或许就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也许这种猜测还有人认同,但是速不台的父亲是有明确记载的,他的父亲叫哈班,一个不见于史书的人物,可能是某个蒙古贵族,但绝不是成吉思汗。不过如果硬要说速不台与成吉思汗有什么

  • 四朝元老一怒之下竟把皇帝赶下龙椅去守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四朝元老

    夏朝末年,有一天,一个奴隶出身的婴儿被发现在伊水之畔,而后被有莘国君收养,赐姓为伊,名挚。伊挚自幼聪明好学,虽然后来成为了有莘国君的奴隶厨师;但是,他不仅通晓尧舜治国之道,又擅长于谋略,远近闻名;后来,商汤王就得了到这个消息,他一直以来想摆脱夏朝的控制,变得强大起来,对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几番努力之下

  • 秦韩陉城之战:白起率先发动的一场“斩首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

    秦韩陉城之战,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强大的秦军进攻韩国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韩国陉城等九座重要城邑,斩杀韩军五万,完成了灭六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步骤,是为战国时代的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闪电战”。关于秦韩陉城之战的起因,还得从秦相范雎所提

  • 战国名将廉颇为何能在后世得到千古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名将廉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认识了有胆有识,敢作敢当的将领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名将之一。在赵惠文王时期,立下了很多战功,至今被人称颂不已。廉颇身上的闪光点战国时期,各诸侯都在位扩充本国的领土而做斗争,赵国也不例外。赵惠文王期间,廉颇率兵攻打齐国,并并且破了齐国的一支强军。当时,秦国的实力最为

  • 曹魏谋士刘晔:一个历史被埋没的战略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晔

    那年,哥哥九岁,他七岁。母亲病危,临死之前告诫他和哥哥说:“你们父亲的侍从,有害人之心,我死之后,他肯定会作乱的。你长大之后如果能除掉他,那么我死而无憾了。”等他十三岁时,对他哥哥说:“母亲临终的话现在可以做了。”于是提刀入室杀了父亲的侍从,随即到目前坟前祭拜。父亲很生气,他跪下说:“这是母亲临终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