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皇帝长寿之谜:活了69岁的康熙怎么养生的

揭秘皇帝长寿之谜:活了69岁的康熙怎么养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2/11 10:16:29

康熙帝活了69岁,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长寿的了。所以,康熙帝的养生之道很值得人们研究学习。翻阅典籍,发现康熙帝在日生活中,有很多经验:

不吸烟,不饮酒。康熙帝认为“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所以,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不吸烟,不饮白酒。关于康熙帝不喜欢吸烟一事,资料中有一些故事。比如,康熙四十六年,在行围途中,营房失火,经审讯,是由于膳房佛泰的家人二格抽烟引起的,于是,康熙帝严惩二格,用箭刺穿他的耳朵和鼻子,又把佛泰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康熙帝是不喝白酒的,不但自己不喝,也不主张大臣喝白酒,他认为白酒不但对身体不利,还会耽误工作。但是,他在晚年,却喜欢喝葡萄酒,因为葡萄酒可以给他治病,所以,他适当喝一些葡萄酒。

网络配图

不多食,不贪食。康熙帝的饮食习惯比较简单,他不喜欢吃大鱼大肉,却喜欢吃粗粮淡饭。《圣祖御制诗集》中这样记载:“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山翁多耄耋,粗食并园蔬”,说的都是康熙帝喜欢粗茶淡饭的事。

不练气功,不求长生。康熙帝不太相信道教中气功的养生之术,当有人他进献气功术的时候,他先让太监学习,看看效果,最终,康熙帝没有接受道士的气功养生法。康熙帝也不相信有长生不老之术。他坚信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抗拒之法。57岁那年,他出现了白头发、白胡须,有人立刻向他进献了乌须方,康熙帝笑着辞退了。他说:“自古帝鬓斑须白者,史书罕载,吾今幸而斑白矣。”对自己的白头发、白胡须,康熙帝不但没有苦恼,反而视为美谈。看来,康熙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网络配图

不吃补药,不吃补品。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补品补药,但是,康熙帝却很反对。有一个太医叫孙斯百,在给康熙帝进药时,使用了人参,康熙帝服用后,非常急躁。康熙帝大怒,认为都是人参惹的祸,于是,批道:“孙斯百等各责二十板,永不许行医。”孙斯百没有想到,自己崇拜的人参结束了行医生涯。对于补品,康熙帝同样是嗤之以鼻。他看到皇八子胤禩经常服用补品,十分不满,他说:“凡人之性喜补剂,不知补中有损。”所以,他主张一切任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

网络配图

当然,康熙帝也有自己的主张。早睡早起。康熙帝每天睡觉很早,天黑就睡下了,起床也很早,每天大约在寅时(3--5点)就起床了。

多穿衣服。康熙帝十分重视穿衣服,尤其在冬季,人最容易引发感冒。所以,康熙帝说:“朕冬月衣服,宁过于厚,却不用火炉。”康熙帝认为,如果穿的很少,走出大殿,就会感冒,那样,会很危险。

多洗温泉。康熙帝喜欢泡温泉,清朝称之为“坐”。他经常陪着祖母去九华山庄、赤城、遵化等地泡温泉,他认为坐汤,可以养皮肤,愉悦身心,修身养性,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种“习惯”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身位祖师爷的他 却为何落下了千古骂名 ?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易牙

    在中国,任何行业都有祖师爷,三教九流从来如此,就连撬门溜锁之徒都把盗跖誉为祖师爷,“盗亦有道”一词就是出于盗跖之口。可是作为人情味较浓的中国人,有一个行业却一直对自己的祖师爷羞于启齿,这就是“厨师行”。为嘛呢?听我慢慢道来:网络配图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霸主,他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齐桓公

  • 明朝中衰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开创仁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宣宗

    明宣宗是个好皇帝,明代的“仁宣之治”主要由他开创。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臣,虚心纳谏;体恤民情,仁慈爱民。一 次,河南发生灾荒,当地知县擅自将驿站的公粮分给了灾民。事情报到明宣宗那里,他不仅没有怪罪知县,还表扬说:“如果拘泥手续,层层申报,老百姓早就饿死 了。”经过他的一番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廉洁称

  • 道光帝治国理政不咋地 处罚兄弟倒是有一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等,起到了一定作用。他本人节俭,勤于政务,但与他的父亲一样,资质不高。统治时期,清朝进一步衰落。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 揭秘:杨广被称为荒淫昏君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遗臭万年遭万世唾骂的皇帝,而李世民则是以为高山景行受人敬仰的皇帝。其实成王败寇,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史书一定会秉承直书吗?这也不见得。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网络配图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

  • 朱元璋叫他老大 他还是明朝的“生存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汤和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徐达、刘基、蓝玉、冯胜等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唯独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太孙朱允炆,为人仁厚,性格偏软,他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

  • 解密: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何要猛拍刘禅的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应该算是历代封建帝王非常推崇的一个人物。一是因为诸葛亮这人比较愚忠,基本不可能造反,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胃口;二是诸葛亮确实有过人之才。比如说,他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不错的军事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当然,还包括其“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口才。最早领教诸葛亮口才的人,应该是皇叔刘备,

  • 蒙古大将速不台一直打到了欧洲大陆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蒙古大将速不台

    要问速不台是成吉思汗之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比于速不台的父亲是谁,史书上含糊不清,因此有人猜测可能速不台或许就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也许这种猜测还有人认同,但是速不台的父亲是有明确记载的,他的父亲叫哈班,一个不见于史书的人物,可能是某个蒙古贵族,但绝不是成吉思汗。不过如果硬要说速不台与成吉思汗有什么

  • 四朝元老一怒之下竟把皇帝赶下龙椅去守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四朝元老

    夏朝末年,有一天,一个奴隶出身的婴儿被发现在伊水之畔,而后被有莘国君收养,赐姓为伊,名挚。伊挚自幼聪明好学,虽然后来成为了有莘国君的奴隶厨师;但是,他不仅通晓尧舜治国之道,又擅长于谋略,远近闻名;后来,商汤王就得了到这个消息,他一直以来想摆脱夏朝的控制,变得强大起来,对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几番努力之下

  • 秦韩陉城之战:白起率先发动的一场“斩首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

    秦韩陉城之战,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强大的秦军进攻韩国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韩国陉城等九座重要城邑,斩杀韩军五万,完成了灭六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步骤,是为战国时代的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闪电战”。关于秦韩陉城之战的起因,还得从秦相范雎所提

  • 战国名将廉颇为何能在后世得到千古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名将廉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认识了有胆有识,敢作敢当的将领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名将之一。在赵惠文王时期,立下了很多战功,至今被人称颂不已。廉颇身上的闪光点战国时期,各诸侯都在位扩充本国的领土而做斗争,赵国也不例外。赵惠文王期间,廉颇率兵攻打齐国,并并且破了齐国的一支强军。当时,秦国的实力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