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贯中籍贯东原渐确立 《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罗贯中籍贯东原渐确立 《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4/2/11 10:00:46

自2009年9月16日起,由香港导演鞠觉亮执导的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的许多戏份开始在东平湖拍摄。11月6日,罗贯中纪念馆在其故里东平县正式开工奠基。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学术界曾有东原(今东平)、太原、钱塘(今杭州)及庐州(今吉安)等多种说法。经过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探索,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趋于一致,认定罗贯中的籍贯就是东平罗庄。

网络配图

《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据了解,有关罗贯中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的资料极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仅注明说:“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在罗贯中纪念馆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坐落于白佛山前、大清河北岸的罗庄村。罗庄村最初只有罗姓一家,故名罗庄,后又迁入华氏一族,聚居在今侯罗庄与李罗庄中间,现存遗迹有一大土坑,名曰:“华罗坑”。从明洪武年间开始,陆续有侯、管、李、姜、刘姓人家迁入居住,从东至西依次分布为姜罗庄、李罗庄、刘罗庄、侯罗庄、管罗庄。

东平县史志办主任姜广智研究认为,由于水灾和战乱的祸害,东平在元朝末年已经人烟稀少了。“仅在罗庄这儿,大清河就发生了23次水灾,最晚的一次是1957年大清河决口,这五个罗庄淹了四个,罗贯中的许多遗迹也已经不能考证了。”

但作为罗贯中的籍贯,罗庄村目前连一户姓罗的也没有了。据说,在明朝初年,罗贯中的《水浒传》引起朝野震惊,朱元璋斥责罗贯中大逆不道。罗氏家族面临满门抄斩的危险,不得已离开祖籍,远走他乡,也致使后来罗贯中的足迹出现了东原、太原、杭州等诸多说法。

“东原”说逐渐确立

在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最终,罗贯中的故里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明代以来,关于罗贯中故里的争论主要有东原、太原、钱塘、庐州四种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的意见逐渐集中为“东原说”和“太原说”。 其中,“ 太原说”

的史料只有一条,就是郑振铎等人在1931年发现的《录鬼簿续编》,其中有“罗贯中,太原人”一语。

自《录鬼簿续编》被发现后,“太原说”成为多年来最流行的观点。其主要根据不仅仅说罗贯中是太原人,而且作者贾仲明自称罗贯中“与余为忘年交”。不过,根据《三国演义》古本所署“东原罗贯中”,并对《录鬼簿续编》的质疑,“东原说”逐渐得到认同。

在明朝多种早期《三国》刊本中,均题署“ 东原罗贯中”。 嘉靖元年本卷首的庸愚子(蒋大器)《〈 三国志通俗演义〉 序》

等文字记载,是为“东原”说的主要依据。著名教授王利器认为:《录鬼簿续编》作“太原人”,系因其传抄者少见东原,习知太原,故尔致误。

近20年来,有关专家围绕两个学说进行学术争鸣,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著,之后大都认为罗贯中籍贯东原,即今山东东平。

罗贯中与“东平府学”

关于罗贯中生活的时代,从“南宋遗民”到元朝人,再到“(明)洪武初”人等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罗贯中的铜像

在1997年东平文物普查中,霍家庄有位70多岁的老人霍衍皆表示,“我们霍家庄在元朝时曾出了个状元霍希贤,他有位好友就是写《

水浒传》的罗贯中。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状元府建在了宿城,府府相邻。所以说,我们霍状元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朋友。”

经核实,霍希贤和罗贯中确为同时代人。《元史》记载“元延祐 五年春三月,廷试进士忽都达儿、霍希贤等五十人”。从史料看,东平霍希贤是元延祐

五年(公元1318年)状元,是和罗贯中同时代的历史名人之一,也足以证明罗贯中为元朝中后期人。

在元朝后期,元杂剧南移。在这个过程中,杂剧是沿大都至杭州的水路(大运河)交通南移的。当时,作为大运河南北漕运必经之地,东平商旅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马可·波罗游记》曾称它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南移的杂剧便在这里发展、繁荣起来,东平府也成为“大都以南新的杂剧活动中心”。

此外,当时的东平在汉人世侯严实父子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在严实为东平行台后,延揽人才,大办教育。据《元史阎复传》载:“阎复弹冠人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

由于政策的适宜和环境的安定,元代东平的府学教育相当兴旺发达,“人物之盛,为诸道最”。据《录鬼簿》记载,有元一代写乐府、杂剧的作家共152位,其中,就有罗贯中的记载:“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在收藏罗贯中早期著作的过程中,姜广智研究认为,罗贯中对乐府、隐语(谜语)相对熟悉,他早年创作了《风云会》、《蜚虎子》、《 连环谏》

,这些杂剧在民间曾广为流传。 为此,他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录鬼簿续编》。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在东平当地人的“口碑”相传中,罗贯中出生于东平罗姓大家族中,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据说,在年轻时,罗贯中曾读书科举,因而得与同邑霍希贤结为“亲如手足”的好友。

网络配图

然而,罗贯中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

图王” 霸业之胸襟。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目前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对于罗贯中创作的大量历史小说,姜广智研究认为,虽然有“图王”的想法,但罗贯中的这些作品贯穿了一个“忠义”“忠君”思想。在《三遂平妖传》中,他把农民起义军首领称之为“妖”,正面歌颂官军统帅文彦博与“三遂”;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他立意歌颂“圣君贤相”治国安民,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是“逆天行事“;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极力宣扬正统观念,“拥刘反曹”,主张“大统一”。

可以说,罗贯中成功塑造的刘备宋江等艺术形象,即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体现。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姜言明 通讯员 陈淑锋

标签: 罗贯中

更多文章

  • 史上第一贪!缘何乾隆还那么重用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

    和珅是众所周知的大贪官,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第一贪。和珅贪污的总额高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年的国库储备。那为什么和珅又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大臣呢?和珅的行为乾隆皇帝是真的不知道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网络配图首先,和珅的长相在当时算得上十分的潇洒帅气,古代人喜欢以貌取人尤其是乾隆这一点尤为突出

  • 朱元璋多管闲事: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大概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这样一来。本来应该花枝招展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网络配图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

  • 朝鲜王朝后期王子李昊和神贞翼王后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鲜王朝后期王子李昊

    朝鲜王朝后期王子名叫李旲,他在三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世子,他在位时间较短,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与世长辞了。朝鲜王朝后期王子李旲死后声誉很好,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贤君。朝鲜王朝后期王子李旲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他出生于1809年,他的父亲是朝鲜纯祖,他在三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世子,在十岁的时候就娶了自

  • 史上被冤枉的五大名人:李鸿章最受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鸿章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历史真相都被时间掩埋了,而有些名人也一直都被我们冤枉了。历史上被冤枉的五大名人都有谁?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一、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煮酒论英雄之曹操和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和刘备

    《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坦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自己也好,关张也好,无数三国的读者也好,就此认为刘备真的是和曹操并列的英雄。当然,多年之后,刘备果然成功,成为天下三分蜀汉国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刘备后来的成功就把当初曹操的评价当真。要想知道当时曹操

  • 揭秘岳飞私生活:竟遭第一任妻子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

    岳飞虽然有过两次婚姻经历,但观其一生,应该说在婚姻生活方面还是相当严肃的。在他那个时代,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妻妾成群,纵情宴乐,实属正常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评书《岳飞传》虽然有所介绍,但有许多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凭空添加了许多演义的成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曾对岳飞的婚姻

  • 后宫揭秘:明清皇帝临幸嫔妃要过几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嫔妃

    古代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荟萃,甚至有的皇帝连自己究竟有多少嫔妃也记不清。而这么多妃嫔每晚都在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因此后宫对于嫔妃侍寝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这种管理,到了明朝达到了一个相当完整严密的程度。虽然形成了制度化,可是,其中充满了荒唐、压迫和无耻。网络配图这种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

  • 曹操好色那点事儿:娶25个妻子,还惦记儿媳妇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毁誉参半的,与他同时代的人对其评价很高,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陈寿·《三国志》),而宋朝之后,统治阶级为了倡导正统思想,认为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BUT,我们今天不谈曹操的是非对错,我们要谈的是历史上那个好色的曹操。网络配图曹操是英雄

  • 为什么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会成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琼,尉迟恭

    春节将至,老家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大门上都会粘贴对联和门神,粘贴对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且每年的对联内容都不一样,今年是“万事顺心成大事,春风得意展宏图”,到了明年可能是“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网络配图粘贴门神的目的呢?农村的说法是为了驱邪镇鬼,把不好的东西堵在外面,不让他们进屋,

  • 慈禧为何讨厌珍妃?还剥光她的衣服痛下狠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

    “金井一叶坐,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晖光。沟水空留恨,霓裳枉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这首晚清侍读学士恽毓鼎为珍妃而作的《清宫词》让无数人唏嘘不已。在尘封的历史的光影中,珍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子,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聪明伶俐,九岁便能作诗,赋有“月影井中圆”的诗句,从中可以想见她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