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惠帝朱允炆去向之谜:朱允炆的下落让朱棣纠结一生

明惠帝朱允炆去向之谜:朱允炆的下落让朱棣纠结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4/1/3 16:20:10

朱棣的皇位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可以说来路不正,属于谋反篡位。因而朱棣一生都很难走出朱允炆对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

朱棣刚登基,就对外宣布了朱允炆已经被火烧死的消息。而事实上,这只是朱棣的一个策略,他要根绝任打着朱允炆的旗号起兵造反的情况出现。而朱棣本人坚信朱允炆还活在世界上,或者说,在没有看到朱允炆尸体之前,朱棣都心存这样一个假定。

其实,朱棣并没有一定要他的侄子死。只要朱允炆乖乖的宣布退位,并且永久不生叛逆之心,朱棣就可以放他一条生路。攻破南京的时候,朱棣也心念亲情,给了

朱允炆一个机会。军队都打到皇宫里了,那时朱允炆还在皇宫,朱棣命令军队不可随便攻打进去。朱棣这么做,明摆着是不想将朱允炆逼死。可是,朱允炆选择了一

条很折磨人的道路,放一把火把皇宫烧了,连他自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网络配图

不得不说,这叔侄二人就是一辈子的冤家。朱允炆自从幼年登基,就视

朱棣为最大的威胁。因为朱棣,朱允炆在位的几年始终都心怀不安,担心叔叔势力一天天壮大威胁到自己。后来,朱棣首先撕破脸,靖难之役一打就是好几年,他天

天都在盼望着前方胜利的消息,可是等待终于成空。而朱棣,自从登上皇位那天起,就在位追查朱允炆的下落而内心纠结。他同样天天都在盼望着派出去的人能够带

回一个消息,或死或者是活都可以,只要有人能明确告诉他,他才能安心。可是,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他还要担心哪天突然冒出来一个朱允炆,

起兵反抗他的统治。

为了查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永乐一朝很多大事件中,也都贯穿着这条线索。比如,郑和的几次南下西洋,目的之一就是寻访朱允炆。在这整个过程中,有无数的人被冤枉致死,有无数的人被秘密杀害,有无数的人被秘密终身监禁。

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朱允炆去的谣言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是,他被主录僧溥洽秘密送到某一个安全的地方。溥洽自然难逃被监禁的命运,但凡是涉及明朝这一

段历史的相关献都没有记载朱棣是怎么审问溥洽的,也没有记载溥洽遭到了怎么样的刑罚,因为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可是,溥洽似乎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提

供。若不是姚广孝在临死前向朱棣求情,溥洽可能就要在牢里度过一生了。

关于溥洽隐藏朱允炆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后人也不得而知了。不

过,姚广孝曾和溥洽有过秘密对话,但是对话的内容姚广孝不曾对任何人提起,也包括朱棣。所以朱棣认为有一种可能就是溥洽将朱允炆的下落告诉了姚广孝,但是

从姚广孝临死前请求释放溥洽的做法来看,溥洽显然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他为了顾念和姚广孝的情义,选择放了溥洽。

网络配图

惠帝朱允炆去向之谜:朱允炆的下落让朱棣纠结一生因为溥洽是个和尚,所以朱棣推断朱允炆的藏身之地,有很大可能是在寺庙。朝廷随即明察暗访,将

天下所以的寺庙都给搜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朱允炆

的下落,连朱棣辛苦建立的、监视功能十分完备的东厂都不知道。后来,朱棣请求姚广孝帮助,表面上编撰《永乐大典》,真正目的是在查访朱允炆的下落。《永乐

大典》中有一部分涉及佛家的著述,如果要写,必然请天下的得道高僧。朱允炆是皇帝,他的藏身之处必然受到至少一个高僧的庇护。如果能请那位高僧前来,朱棣

一定可以查到朱允炆的下落。可是《永乐大典》修好了,朱棣仍然没有见到庇护朱棣的高僧。

被朱棣寄予厚望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胡濙。胡濙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因为从事了一生的寻找朱允炆的事业,晚年飞黄腾达,成为五位托孤大臣之一。

可即使到达这样的荣宠,胡濙的一生却没什么可值得回味。他大半辈子出差在外地,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跑遍大半个中国是何等的艰苦。而且,因为常年不在家,多年不曾对母亲尽一些孝道,即使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也没有时间赶回来参加丧礼。这样的人生多少是遗憾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回的消息终于让朱棣放下了压在心中二十多年的石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朱棣已经进入了梦乡。胡濙拿着令牌,走过重重关卡,吵醒了朱

棣。此时的朱棣,半是惊讶,半是期待。他知道,胡濙将会投下一个重磅炸弹。因为,多年来,胡濙第一次主动求见,还是在这样不合适的场合。

网络配图

《明史》记载,朱棣“急起召入”,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解”。史书上只说他们说了很久的话,说完后朱棣多年的疑虑就消除了,丝毫没提到谈话的内容。

其实,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朱棣寻找朱允炆的目的只是杜绝有一个叫朱允炆的人来反抗自己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允炆是生是死,流落在哪里,都不重

要。对朱棣而言,只要没有人起兵反抗,其他都是小事,都好解决。显然,朱棣已经确定了这一切。从此,寻找朱允炆的行动也终止了。而此时的朱棣,也已经走到

了人生的暮年,不久就会死去。

更多文章

  •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最终失败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霸王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凄美故事,人们对这位悲剧英雄充满了各种惋惜之情,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呢?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秦帝国乌烟瘴气。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天下群雄响应,项羽随叔父在吴中起义。短短时间,项羽就军事力量雄厚,巨

  • 打虎还得亲兄弟!揭三国时期的十大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

    导读:俗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在三国那个父父子子的年代,家族的观念是十分强大的。在里边同样也出现了许多兄弟将军,一起看看都有谁吧。第十位:袁绍兄弟袁绍兄弟在三国里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对。二人出身世家,却在两地分别成为诸侯,一占河北,一霸淮南。讨董卓时,袁绍是盟主,给弟弟安排了个好活;袁术走投无路时,也想

  • 后蜀高祖第三子荒淫 珍宝制夜壶称“七宝溺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昶

    一说到成都市邛崃的石坡,自然让人联想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孟昶是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即位初年,曾经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但是在位后期,他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可见朝政之腐败。网络配图后蜀广政三十年(965

  • 揭秘:宋徽宗赵佶因为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徽宗赵佶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

  • “精神太监”纪晓岚:大才子缘何成了纵欲狂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精神太监”纪晓岚

    整个有清一代,纪晓岚可以算是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总括他的一生,除了在仕途方面很有些得意,在满清王朝初期特别是“崇满抑汉”的大背景下,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高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直接授命下,主持编纂了清政府最具有想象力的“形象工程”——《四库全书》

  • 曹操南征荆州:虽然在赤壁打了败仗却已达成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南征荆州

    曹操南征荆州占的是刘表领地,但最受伤的人却是旁观者刘备,此役让刘备失去了徐庶。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韩嵩、邓义等人。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而这也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

  • 乾隆眼中雍正帝:一辈子在忙帝位 是失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眼中雍正帝

    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公元1790年,天下大定,万物生长,风轻云淡。这时的大清朝,相当和谐。乾隆皇帝画像来看看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外患,只剩尼泊尔战争这类疥癣之疾,不成气候。辖内,国库充盈,家家有余粮,顿顿可吃大米白面;汉、满、蒙、回、藏民族大团结,农民也懒得起义。出口方面,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

  • 解密关羽之死:无法正视对手孙权成为失败主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之死

    关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孙权,到头来却恰恰死在孙权刀下。孙权不怕关羽,孙权的部下吕蒙更不怕关羽,他们只是敬重他,却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羽当然算得上是盖世英雄,但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尤其三国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人杰中的人杰,但关羽敬刘备,礼曹操,却

  • 乾隆一生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一生三段恋情

    乾隆一生,三次坠入爱河。第一次是爱上了父亲雍正的妃子马佳。这是一次乱伦,皇后私下召见了妃子,以白绫赐其自缢了事。第二次是“回族香妃”,乾隆被自己俘获的西域女子的不屈、坚贞和美丽倾倒,执意要娶回宫中,结果又被太后阻止,香妃也被赐死。“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

  • 王莽作秀登高位:表面表演孝道背后下手整治政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莽

    核心提示:作秀是个时髦的词儿,但作秀的行为并非现代才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作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最强悍的作秀大师,莫过于在西汉、东汉之交,建立了所谓新朝的王莽。网络配图作秀是个时髦的词儿,但作秀的行为并非现代才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作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最强悍的作秀大师,莫过于在西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