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史慈投降孙权之后 太史慈为何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投降孙权之后 太史慈为何就“销声匿迹”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03 更新时间:2024/1/7 21:27:08

对太史慈和孙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此排名虽说是民间杜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名将在读者心中的受欢迎程度。东吴名将太史慈既然位列其中,亦足见其分量不轻。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名将,自归附孙氏后,似乎就“泯然众人矣”了。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投降后不久,其故主扬州牧刘繇病逝,这个时间大概在建安二年(197)。须知,太史慈病逝于建安十一年(206),可见他归顺孙氏已有十年左右。这十年,正是孙氏一族的高速发展阶段,值此期间,江东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无论是程普、周瑜这样的元老;还是孙权提拔的鲁肃、吕蒙,亦或是几经辗转才加入的甘宁,皆曾大放异彩。

反观昔日威名赫赫、与孔融、刘备都有过交集的太史慈,却“销声匿迹”,几乎看不到他参与江东的重大战役。那么,太史慈究竟去哪了呢?

上图_ 太史慈(166年-206年)

一、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

于《三国志》所见,与太史慈并列一传的是扬州牧刘繇与交州土豪士燮。魏蜀两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蜀志》中有刘璋,《魏志》中最多,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鲁、张燕等汉末群雄。且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魏蜀吴三书中的排名还十分靠前。

这些被曹、刘、孙三家解决掉的诸侯、军阀,即统称为“驱除人物”,如项羽之于刘邦、公孙述之于刘秀。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简言之,为了宣扬自身的合法性,政权创立者往往要抓几个典型树立其权威,以示其煌煌功业。

刘繇与士燮,确实是孙氏或明或暗解决掉的割据军阀;只是,已经投降的太史慈,为何也被陈寿列入到“驱除列传”中了呢?

这便涉及到了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问题。实际上,他更多是作为“刘繇旧部”而存在的。

上图_ 青州、徐州

二、刘繇集团的政治遗产

东汉末年,袁术横跨江淮地区,并有进图徐州、扬州之心。他一边与徐州地界上的吕布、臧霸联合,一边又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允许他渡江攻取江东。彼时,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牧刘繇因扬州治所寿春为袁术所据,不得不渡江发展,以豫章郡为根据地,屯兵曲阿。如此一来,孙策与刘繇的斗争便不可避免了。

刘繇、刘岱为太尉刘宠之侄,兄弟二人此前虽未曾担任过高官,却深谙养名之道。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是名士圈子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正因如此,董卓、李傕等人把持朝政时,才会赏拔刘表、刘繇这样“幽滞之士”。刘繇“潜在淮浦”,深得江淮士人敬重,故而在担任扬州牧后,包括太史慈等人在内的流寓士族纷纷前往归附,形成了一个以刘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刘繇赴任后,意识到袁术、孙策乃是将来之敌,便驱逐了吴景(孙策舅)与孙贲(孙策兄)两人。但可惜的是,刘繇割据时日尚短,未能得到江东本地大族的支持,以至于他没有强大武力手段来约束自己的部下。时有徐州旧将“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后笮融杀朱皓、薛礼,引起刘繇大怒,遂引兵攻之。岂料命运弄人,在解决掉了背信弃义的笮融后,刘繇也随之病逝。

趁此机会,孙策迅速攻占丹阳、会稽、吴郡等地,成功割据江东。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由此成就,小霸王孙策所用之手段不可谓不迅猛、酷烈,以致不少江东英豪都惨遭其诛戮。再加上袁术称帝,被视为袁术旧部的孙氏一族,也难免背负“篡逆”恶名。这样一来,非但江东大族不愿与之合作,就连寄寓在此的江淮名士,也很少主动来投。

上图_ 袁术(?-199年),字公路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孙策不仅主动与袁术断绝往来,试图摆脱“袁术附逆”的形象;还主动向许都遣使贡奉,以明确其汉室旧臣的身份。彼时,曹操忙于中原战事,无暇顾及江东,见孙策如此“上道”,就干脆承认了孙策的身份,并擢升其为讨逆将军、吴侯。紧接着,孙策又打起了刘繇旧部的主意。

刘繇为汉室宗亲,又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其在曲阿时,“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可见,刘繇在江淮名士心中拥有强大声望;故孙策想要对流寓名士示好,自然要善待刘繇旧部,通过继承刘繇政治遗产的手段,经营孙氏一族的名声。

由材料一可知,孙策对刘繇、笮融旧部颇为宽容,有意拉拢他们,并成功得到了刘繇旧部的支持;材料二中,孙策主动安葬刘繇,带回其遗孤;孙权执政后,亦对刘繇之子刘基多有赏拔,可见孙氏一族有意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材料三中,为得到太史慈效忠,孙策放低姿态,与之“推心置腹”,甚至为自己曾攻打过刘繇做出“反省”。而随着太史慈的服软,也意味着以他为代表的刘繇旧部倒向了孙氏。

三、太史慈对江东的作用

太史慈归附孙氏后,被擢升为建昌都尉,以海昏为治,统辖下六县(海昏、建昌、新吴、吴平、上蔡、永修)。彼时的太史慈,正如同初归曹操的臧霸,两人虽名义上属孙、曹管辖,但仍在自己的地盘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属于半独立状态。当然,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臧霸都督青、徐二州,率领泰山诸将屯兵于青、兖、徐三州交界的琅琊,与割据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相持,就自然替曹操守住了兖州北大门。同理,太史慈担任建昌都尉,亦有替孙氏镇抚山越、流寇之用。据陈建梅考证,建昌都尉即东吴名将蒋钦后来担任的(豫章郡)西部都尉。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建安初年,孙氏虽据有豫章郡,但鄱阳、庐陵等地皆未服从,实为孙氏统治不达之处。在此情形之下,孙氏令太史慈携刘繇旧部镇守豫章西部,不仅成功继承了刘繇的政治遗产,完美解决了刘繇旧部的安置问题;也能利用太史慈的武力,以防止豫州边郡的山民与流寇趁机作乱。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又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湘赣古道是连接豫章与长沙的常用交通要道。孙坚任长沙太守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孙坚即越境救之”,说明在汉代时,湘赣古道是可以通行的,所以刘磐、黄忠屯兵长沙攸县时,便可从此道而出,劫掠宜春、上蔡、艾县等地。考虑到太史慈的勇猛,孙权“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上图_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

但也仅限于此。太史慈不是孙氏一族的元从心腹,也非享有盛名的流寓名士。他的身上,早已打上了“刘繇旧部”的标签,因为这个出身,孙策、孙权虽然对他非常重视,将豫州西南部的边防重任交给他,却也不会完全信任他。

其本传有云:“策初遣慈也,议者纷纭,谓慈未可信,或云华子鱼州里也,恐留彼筹策,或疑慈西讬黄祖,假路还北,多言遣之非计。”太史慈归附孙氏后,不少人仍对他采取怀疑态度;即便是孙策、孙权,也只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对待太史慈。

更何况,孙氏给予其“半独立”地位,已成功达到了笼络、安抚刘繇旧部与宣扬其政权合法性的目的;并不需要太史慈的武力为其开疆拓土。这就导致了太史慈在归顺孙氏后,便很难再有大的作为,以至于他临终前感慨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2]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3]陈建梅 《“西部都尉”考》

[4]陈晨 《“建昌都尉”考》

标签: 孙权太史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诸葛亮一共有过几次北伐?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谈起谋士,就不得不谈诸葛亮了。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最终病死在北伐前线,演义中为六出祁山,无功而返,事实上,这五次北伐,四次是有战果的,只有一次失算,那么,诸葛亮哪四次北伐取得了战果呢?都是什么战果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 建兴六年(22

  • 刘琮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琮,汉朝

    刘琮,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之弟。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当即率军出战,双方相持一个多月不分胜负。曹操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句话意思很明白,生儿子

  • 项羽有十万大军 在面对四面楚歌的时候为何会放弃抵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四面楚歌

    对项羽和四面楚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有十万大军,为何面对四面楚歌,项羽会放弃抵抗?项羽是一个骄傲并且英勇的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甚至以十万大军对抗刘邦的七十万军队时依然没有退缩,可是当营地外面传来楚歌时项羽认为自己的手下、亲人都投奔了刘邦,就是这么一个

  • 蜀汉灭亡后就剩下东吴 东吴是怎么抗衡十七年之久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吴,曹魏

    还不知道:东吴和司马家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为何东吴能够和司马家族抗衡长达17年之久?《三国演义》讲的就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并起,都想逐鹿中原,最终却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国鼎立局面,但是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篡位夺权,建立了西

  • 朱允熥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有取代朱允炆成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允熥,明朝

    朱允熥是明太祖之孙,为太子朱标第三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可朱允熥的地位要比庶兄朱允炆稍高,家世也比他要好不少。一,出身皇室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允熥(teng)出生于明朝首都南京,为皇太子朱标与太

  • 瞿能是什么人?他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瞿能,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入南京,靖难之役以朱棣的最后胜利而告终。建文帝的实力要远超朱棣,难道就没有机会赢得胜利。其实名将瞿能曾有两次机会击败朱棣,一举灭燕。那瞿

  • 历史上曹冲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冲,汉朝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之子。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冲是曹操最聪明的儿子。不过他在13岁的时候,就得重病死了。这事在后世中留下叹惋的同时,也留下了猜疑。很多人觉得曹冲的死不同寻常。认为不同寻常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认为曹冲死于“阴谋说”,二是认

  • 梁王刘武到死都没能继承皇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王刘武,汉朝

    刘武,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汉文帝窦皇后只生了两个儿子: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但她对小儿子刘武却特别偏爱,一直希望刘武能兄终弟及而继承汉景帝的皇位。既然刘武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为何到死都没能继承皇位呢一,出身皇室刘武出身西汉皇室,为汉文帝与窦皇

  • 韩信打仗不是很厉害吗 韩信最后为何折在女人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汉朝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为何却折在女人手上?昔日,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初次独自带兵,便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直接灭了魏国,生擒了魏国国王魏王豹,还为刘邦带回一个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后来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接着,韩

  • 古代真实上朝是什么样的 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上朝

    还不知道:古代上早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古代皇帝是不是每天都要上早朝?这件事大概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朝代是,有的不是。进一步说,即便是这样,未必坚持得住;不是的,也有“朝乾夕惕”的皇帝。坚持“早朝”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