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杀大臣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吗

古代皇帝杀大臣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19 更新时间:2024/2/12 6:34: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功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真的是功高盖主?

谁人不称朱元璋为一代英皇?可又有谁不诟病他对身边人痛下杀手的行为。

世人当朱元璋好做背信弃义之事,但对有功之臣痛下杀手的绝不止他一人,雍正乃至李世民都曾对身边之人动了屠刀。

这样一看便会发现,皇帝是否谦和与杀功臣并无关系,那么问题是否出在功臣的身上,真的是功高盖主吗?

所谓功臣,这些人对皇帝的江山有直接影响。

或许常人会推断,正是因为有如此大功才会让这些大臣恃宠而骄。

这看似合理,但这些人能够在浮沉之中得到皇帝的欣赏又如何看不清恃宠而骄的道理,所以背后的真实原因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一、嗜杀成性:即使为皇也逃不过人性

当朱元璋的大臣是一件劳心的事,相比较其他大臣,除了每日每夜堆积的工作以外,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小心。

用民间的话说那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了解什么时候,这脑袋就不属于自己的。

此话并不夸张,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为由要了韩国公李善长的性命。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心思不纯,虽然没有参与谋反造次的事情,但是却不积极主动地站出来说明,就算是隔岸观火,李善长也有大罪。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因为看热闹丢了性命,对韩国公而言,死因实在是憋屈,也能看得出来朱元璋的心眼儿只有“芝麻大小”。再细细一想又会让人觉得朱元璋十分“腹黑”,他是如何了解李善长“知逆谋”。

多半掌握了确切消息以后却不动声色,一心想看李善长会有动静。

原本看着李善长没有站队,心中有所懈怠,但李善长不主动汇报,这又让朱元璋开始起了疑心。夜长梦多,李善长在懵懂之中丢了自己的性命。

杀李善长一事看得出来朱元璋的内心戏非常丰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心里面有这么多的“戏本子”?

历史上真正白手起家的皇帝只有两位,一位是刘邦,另一位就是朱元璋。

两人在成为皇帝之前,身份变化十分跳跃。前者从被官府追捕的逃犯一跃成为锤下汉朝之基的大帝,后者曾经是吃过“翡翠白玉珍珠汤”的乞丐,最后开创明代乾坤的明太祖。

从社会底端爬上金字塔的顶尖,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他们不会只沉浸于自己的成就,更多的心思都会放在如何守住自己的所得。

自己是怎样登基的,最熟悉其中过程的人不是同床共枕之人,反而是这些“功臣”,越大的功意味着他们的威胁越大,登基之前,这些人可以被看作左膀右臂,登基之后,这些人就越发地碍眼了。

在朱元璋的设想当中,在他之后,能够坐上这龙椅的人只能姓朱。

他能镇得住这些功臣,可不代表子孙也能如他一般,有着如此“长远”的考量,朱元璋手中的刀也就举了起来,只是这一次,刀尖对着手边的大臣。

二、雍正:和善的前提是彼此都不越界

朱元璋杀功臣是有心之举,他只怕留下的人会在日后成大患,所以只要找到借口就不会犹豫。

雍正不一样,他杀功臣的过程中多了几分迫不得已,但与朱元璋一样,都是为了守住皇帝之位。

雍正痛下杀手的正是年羹,在影视作品中,年羹尧虽然出场不多,但是次次都让人记忆深刻。

剧中有一段正是皇帝与年羹尧兄妹吃饭的场景,年羹尧坐着向皇帝请安,要皇帝的大太监苏培盛亲自夹菜。

是否真有这么一段过往,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却可以肯定年羹尧确实有僭越的行为。

历史上的年羹尧本应该是最为雍正包容的人,在他死之前,雍正确实对年羹尧的许多行为都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当年策妄阿拉布坦侵犯边疆,雍正派出康泰率兵与之对抗。此人临阵带兵而返,不仅增长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嚣张烟火,还丢了大清的颜面,此事惹得雍正龙颜大怒。

年羹尧主动请缨,在战场上一展优秀的能力,自此接二连三为雍正平定战乱,立下赫赫战功,受皇帝恩宠。

雍正不是朱元璋,能够被称为“劳模”的皇帝自然清楚不可自断双臂,更何况年羹尧能力过强。

有他在,边疆还不至于让他头疼,于是,雍正给了年羹尧名利和皇帝的“恩宠”,可年羹尧却头脑发了昏。

他脾气暴躁,哪怕对方是同品的大臣,他也照骂不误,在雍正面前毫不收敛。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年羹尧以为自己可以获得永远的恩宠和皇帝无限的包容,但君臣之间向来都有一条横亘其中的深渊,忘记的年羹尧要用性命来买教训。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削官夺爵,当啷入狱,雍正思索再三,赐年羹尧自尽。

雍正是皇帝,天下只有一个皇帝,坐上这个位置便要与世间所有人保持距离,没有人能够跨过这条深渊。雍正可以赏赐一个人,但不能容忍这个人的僭越。

年羹尧真的想要谋逆吗?这反而是不会的。雍正先是抄了年羹尧的老巢,又把他贬低官职,年羹尧也没有想要拿回兵权。

他选择和皇帝“赌气”,他要喝酒吃肉,就是不肯低头认错。表面上潇洒得意,暗中已经把家人送走。这说明年羹尧知晓结局,但他终究不肯相信雍正会杀了他。

三、总结

二人之间有太多的牵绊,雍正起了杀心到最终挥下屠刀用时良久,前文所说的几分迫不得已正体现在此处。

朱元璋和雍正都是皇帝,但到底都逃不脱人性的考验,世人亦是如此。

当手中的东西分量越重,人就不会有孑然一身时的潇洒。倘若是为了守住手中的东西,多少人会毫不犹豫选择消除那些被视为“障碍”的存在。

标签: 古代皇帝大臣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有哪些人追随过刘备后又转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庶,三国

    在三国乱世中出现了不少的易主之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曾对光武帝刘秀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汉末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之中人才是最难得,有这么几位英杰之士,一开始跟随刘备,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归属于曹操阵营,实在是刘备的损

  • 盘点死在曹操手里的人 哪些是作死和被冤枉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三国

    还不知道:曹操杀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被曹操杀害的人,哪些该杀,哪些不该杀,哪些是自己作死的?看三国演义,我们知道作者有一个论调,即褒刘贬曹。话说无风不起浪,即使世人有意贬低曹操,如果曹操行着正走着直,大家也无话可说,恰恰是曹操的所作所为,给了大家贬低他

  • 刘邦临死前都提到过哪些人?为何会主动说起是周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汉朝

    刘邦,汉太祖高皇帝,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刘邦托孤的时候,他所提到的人中,有一个人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这个人,吕后似乎在刻意回避,而刘邦却直接重点提了出来。那么,吕后和刘邦唱的是哪一出呢?关于这件事,《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已而吕后问:

  • 福康安和乾隆是什么关系 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福康安,乾隆

    对福康安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去年有一部比较火的宫斗电视剧《延禧攻略》,其中有一个桥段,就是乾隆皇帝在富察家喝多了,结果把富察傅恒的老婆给睡了,后来傅恒老婆就有了,生下的娃取名福康安。所以,有了这样的电视剧作为先导,福康安

  • 刘表占领荆襄九郡都能好好经营 刘备入川后为何做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荆州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句话(除了后人编辑时加上的杨慎的《临江仙》之外),也是对三国形势的总论。同时,它也是对中国历史形势的总论。

  • 李从誧: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性格倜傥,善于书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唐,李从誧

    李从誧,本名李从谦,字可大,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后主李煜同母弟。风采峭整,动有规诲。喜为律诗,封吉王,后降封鄂国公,历知随、复、成三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李从谦(后改名李从誧)墓志记载他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南

  • 曹操抓到马超老婆后 曹操为何没有直接占为己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马超,妻子

    还不知道:曹操和马超妻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俘获马超妻子后,为何没占为己有却送给别人?“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自古以来,英雄都爱美人。而这一首《爱江山更爱美人》,更是把英雄偏爱美色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 祸从口出的明悼毛皇后,因为一句话被魏明帝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悼毛皇后,曹魏

    古代封建社会倡导“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低下,皇后虽贵为国母,但也是女子之身,她们的命运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因为一句抱怨的话而惹来杀身之祸,她就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一任皇后——明悼毛皇后。根据史料记载,毛氏是河内郡人,她的出身不高,但凭借出众的长相被选入曹叡府中。曹叡当时还是平原王

  • 曹羲:三国时期曹魏学者,曾进行《论语集解》的编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羲,曹魏

    曹羲(?-249年),字昭叔,曹真之子,曹爽之弟,三国时期曹魏学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爽掌权后,受封中领军,掌握禁兵,封安乡侯。曹爽及诸兄弟轻视司马懿,恣意妄为,经常外出狩猎,曹羲屡次劝谏,不被采纳。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被夷三族。为人有学识,明

  • 夏侯尚: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爱妾被杀后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侯尚,曹魏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平定冀州,以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迁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