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杨嗣昌:在朝廷中的人缘很差?

明朝大臣杨嗣昌:在朝廷中的人缘很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1/25 6:17:16

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大明朝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真实的明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王朝,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只有猜忌、诋毁,大臣间的勾心头脚屡见不鲜,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两位,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明崇祯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奉命卢象升把关驻守,当时的崇祯帝早已有合议的想法,大学士杨嗣昌太监高起察觉了崇祯帝这一想法,就对卢象升百般阻挠,不仅得不到局军权,士兵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而且卢象升提出的几条抗清战略,连看都没看就被否决了。

卢象升就只能统帅自己先前的部队,俗话说,权力越大,势力越大,但是这带兵打仗的将领,你不给我部队,不给我军备,叫我拿什么去和人家抗衡,就封我个大官当当,都什么年代了,国家都要灭亡了,谁在乎这一官半职啊。

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是总督,但是手中的士兵不到两万,还没一个小部队得多。更可恨的是,杨嗣昌还假惺惺的想要彰显自己的大度,让卢当兵部主事,比他在冬天离开北京,去经历军旅生活的磨难。

到最后连发军饷的人也让杨嗣昌给支走了,试问军队负责带兵打仗,这些后勤的东西没有保障,拿什么去争夺胜利,拿什么维护军队的尊严。

卢象升一辈子戎马沙场,没怎么打过败仗,但是这一次他必败无疑。百姓听说了,劝说卢象升先转战广德,等待时机给敌军致命一击,古代不也有以少胜多的例子吗。卢象升感动流泪,但是身为将军,常年带兵打仗,他知道如今士兵信心不许,自己也是如同被朝廷扔掉的弃子。

卢象升派兵进驻贾庄,太监高起带着数万部队等在鸡泽,两地相距不到五十里,卢象升主力被清军包围的时候,高起丝毫不作伪,卢象升战亡,百姓知道了抱头痛哭。

这就是明朝末期的政治局势,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好官都被牵连,朝廷不亡才怪。

杨嗣昌怎么死的

李自成的部下张献忠曾经多次被杨嗣昌镇压,张献忠逃到四川,本以为平定了农民军的叛乱,但是张献忠带着他的农民兵卷土重来。

杨嗣昌虽然很有才能,但是他对所有事都要管,交给属下的事也不放心,常常会错失良机,有人曾劝说过他,但是杨嗣昌不以为意。

当时,军中意见就极不统一,再加上杨嗣昌做事又婆婆妈妈,决策的通过半天才能执行,敌人又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导致杨嗣昌的部队经常是在连夜跑路的途中,真正作战的没几次,士兵都十分疲惫,等到双方终于有一次大交战的时候,杨嗣昌军队打败。

起初,农民军逃跑的时候,杨嗣昌下令紧追不舍,结果正好被敌人施了调虎离山之计,正当杨嗣昌觉得不对,为什么周围没有驻兵防守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家后院已经起火,张献忠让主力和杨嗣昌耗着,将杨的部队拖住,自己则率领小部分人马,直接往襄阳城赶,这时的襄阳城早已人去楼空,兵力也少得可怜。

张献忠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入城,待到杨嗣昌发现为时已晚,襄阳王被抓,当初杨嗣昌认为襄阳的防守条件很好,不仅有护城河保护,进出都要靠口令,如此管辖森严的堡垒怎么让敌人轻松就溜了进去。

自己觉得罪孽深重,然后越想越害怕,他向皇帝上书请求赐死,后来又听说洛阳也已经沦陷了,福旺也死了,于是愈加担惊受怕,终日不进食,死于五十四岁。

群臣听说襄阳的变故,纷纷要求定罪杨嗣昌,但是他已经死了,儿子也病死了,皇帝非常悲伤,认为杨嗣昌为平定农民军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恢复了杨嗣昌的名誉。

杨嗣昌历史评价

杨嗣昌的出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他的祖父是过去武陵的名士,非常重视化传播的重要性,曾经亲自花钱建造石塔和书楼,来让大家参与学习。所以杨嗣昌小时候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非常好。

杨嗣昌是比较早就接触官场政治的,受祖辈影响,很快就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历史上对他的一些评价确是让我们非常诧异。

虽说杨嗣昌在衷心和能力上都有不俗的展现,也非常努力,但是生在明朝末期那个动荡的局面,基本也就告别干大事了,不是为了防止太平军,就是朝中那个宦官又开始散布谣言了。

还有,杨嗣昌人缘太差,几乎只有明崇祯皇帝信任他,虽然说取得皇帝的信任是好事,但你这样让很多数人讨厌的决断明显是不对的。都说在朝中如果不能多一个朋友,那至少不能多一个敌人。

有人说杨嗣昌害死卢象升完全是出于一己私利,但是首辅因为自己被任命督师,找杨嗣昌过来,杨嗣昌还能做什么?人家连统一指挥都放弃了都没说什么啊。只要首辅还在台上,杨嗣昌要是吧首辅得罪了,以后还想不想在朝廷呆下去了,卢象升要逆势唱高调,这是他自己的问题,大家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唱高调的,正所谓棒打出头鸟,不找你找谁。

甚至有人评价杨嗣昌不仅能力差,运气差,人格也差。要是没有他这么做,贺人龙曹变蛟那几个猛将不至于死的这么冤,而且福王也不会落得这么倒霉的境地,之后一系列发生的斗争也许会改变整个明朝的历史。

标签: 明朝大臣杨嗣昌

更多文章

  • 秦朝太监与太后生两儿子 妄图帝位车裂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不韦

    秦昭襄王时,在六国之中,赵国与秦国实力相当,赵国两次击败秦国后,秦国被迫将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后改名子楚)送入赵作为人质。异人在赵国生活窘迫,前途渺茫,这时吕不韦开始了他的政治投资!网络配图吕不韦先设法贿赂了监督异人的卫兵,方便自己与异人结交。吕不韦通过收买华阳夫人的姐姐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

  • 帝王之路:武则天是如何走向女帝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此时身为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才仅仅25岁,大好年华在身。随着李世民的一死,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在李世民死前濒危时他把李治调到自己身边陪侍。当然,在李世民身边陪侍的,还有武则天,就在这期间两人互生情愫。网

  • 历史上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 被废不是因为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贺

    汉武帝驾崩后,传位给了汉昭帝刘弗陵,由霍光等辅政,谁知汉昭帝在位没几年就因病去世了,汉昭帝死时膝下无子,当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就扶持汉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登上了皇帝宝座,出人意料的刘贺这个皇帝仅仅当了27天,就连宝座还没坐热就被废黜了,给出的理由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刘贺的故事人们都比较熟悉,历史上被

  • 揭秘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什么要开城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欲夺荆州,出兵攻打东吴,不料起兵前夜张飞被杀,属下更是逃往东吴,这更加坚定刘备攻打东吴的决心。刘备战败逃至白帝城,次年刘备由于病情恶化在白帝城去世后,诸葛亮是一心辅佐刘禅。此时的诸葛亮深知,魏国的基础雄厚,不能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旦魏国恢复,那么蜀国离亡国之日就不远了。所以

  • 谜团:开国功臣韩信株连三族,为何落得如此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

    楚汉相争,最终楚败汉赢,刘邦一统天下。然而,天下刚刚太平没多久,开国功臣韩信且被以谋反之罪处死,虽然他以身死,但是却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一个辅助新王开国的股肱之臣,无论是声名还是地位都已经抵达巅峰,为何他会在这个时候谋反呢?网络配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有人认为刘邦容人之心,也有人韩信最有应得

  • 萧皇后的一生:一个可怜女人的颠沛流离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皇后

    传说中的萧皇后是历经了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章、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兄弟以及唐太宗这六位帝王,所以算下来时间跨度是48年。而能够在48年的时间里保持长宠不衰,想来萧皇后绝对得是驻颜有术的高手才对。《北史·梁萧氏列传》:“岌,詧第六子也。性和,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赠司空,谥曰孝。”虽然传

  • 曹操为何不称帝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乱世奸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这个东西,至少得具备三个东西,才配得上这么光鲜的词。首先,得有人嘲笑它。比如这个农民的理想。1.一个农民能有什么理想?有活干,干完活有饭吃,吃完饭有地方睡,睡醒之后有活干……这大概就可以概括一个农民的理想了。可有一个农民不这样想。干活的间隙,他坐在田陇间,望着天空的浮云,跟旁边的老乡聊天:“嗨,如果

  • 汉昭帝睡幼女而且是必须睡 若不睡有人不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昭帝

    汉昭帝睡幼女,不但合理合法,而且必须睡,非睡不可。如果不睡,有人不答应,谁呢?皇后的外祖父霍光。霍光一心想让外孙女专宠生子,将来好继续接皇帝的班,但他忘了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外孙女未成年呢,如何怀孕生育?有野史说,隋炀帝如何如何荒淫,用一无聊大臣发明的“合欢车”奸淫幼女。此类的文章,你看看就得了,千万

  • 不忍直视!陈文帝想扶正的“男皇后”韩子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子高

    中华上下五千年,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皇后,而我们大多数知晓的皇后都是女性,而今天史海沉浮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历史上的“男皇后”了。有人可能会笑嗤了:“你在开玩笑吗?皇后不都是女的吗?怎么还会有男皇后?”先别急着喷,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男皇后”为何人的皇后吧!网络配图现代同性恋已经不再是人们避讳

  • 心理有阴影?秦始皇嬴政为什么终身没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一事都格外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至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呢?网络配图首先,和秦始皇的特殊出身有关。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因母亲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一直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