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看就懂的大唐史:唐太宗晚年腐败之谜

一看就懂的大唐史:唐太宗晚年腐败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29 20:15:59

纵观浩浩盛世,一代明君,在五十二岁时就英年早逝,是天命还是人为?两征高丽,修造宫殿,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能不能说他晚年变成了昏君?传说中的辉煌圣殿或许早已蛛网盘结、荒草没膝,让我们穿越时光的迷障,展开贞观画卷,用智慧的心灵做出一个合理的评判。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

网络配图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在位二十三年。他曾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但是,到贞观中晚期,随着国家力量的增强和其权力的日益巩固,他骄傲自满的情绪大大地滋长并渐渐地趋向了奢侈腐化。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一、自恃才高,刚愎自用。史书记载,唐太宗晚年,自认为文韬武略都大大超过了古人,经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武功开始对群臣意见置之不理,而且常常威吓那些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宰相房玄龄临终时就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经无人敢犯颜强谏了。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他恼怒之下差点杀了魏征,后来是贤惠的长孙皇后以“明君贤臣”之华词才劝其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最后还是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直到武则天当朝,刘洎的冤案才得以昭雪,恢复官爵。

二、他不听劝告,好大喜功,两征高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耗资巨额,民不聊生,以至于激化了阶级矛盾,结果引发农民起义。

三、大造宫殿,奢侈腐化。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宫中多用金玉装饰,还大量挑选民女入宫。贞观十六年又下诏称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浪费现象加剧。

这样的做法确实不是一个明君所为,但更为荒唐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

网络配图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这本来是宇宙间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而太史却占卜说,这应在“女主昌盛”。当时民间流传的《秘记》上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更加担忧,他的李家王朝怎能让“武王”取代呢?于是,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这个“武王”。

在一次普通的宫廷宴会上,大家行酒令,说自己的小名。有个叫李君羡的左武卫将军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想到了那个传说,令太宗更加疑心的是,他的官衔、爵号、籍贯和职务里,一连串占了四个“武”字:“左武卫将军”里占了一个,“武连县公”占了一个,他又是“武安县”人,是宫城北门“玄武门”的守将,太史的占卜正好应在他的身上,巧得不能再巧了。于是太宗就找了个借口杀掉他,这样李君羡就成了李世民迷信的牺牲品。直到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李君羡的家属来伸冤,他才被平反。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病体稍愈。可此时他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后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了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说他自己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李世民对此深信不疑。一年之后,药丹配好,李世民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中毒暴亡,就这样荒唐可悲地过早离开了人世。

网络配图

最为人们所不能原谅的就是,唐太宗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于是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虽史书记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据考证,史家认为李世民曾多番修改两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无法与人言说的痛。终李世民一生,宫门喋血永远是自己心里抹不去的阴影,修改史书的原因大概是这位帝王为了掩饰自己心里的痛吧。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另一面:大搞建设 没空修自己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

    虽然时刻准备着死,但说实话,当自己手下的卫兵闯进寝殿时,杨广还是感觉有点吃惊。网络配图他的禁卫部队实在是等不下去了,他们不得不叛变。来到江南后,大臣屡次试图劝谏杨广振作起来,就像前些年那样励精图治。那样他们还有可能重新控制住局势,大臣的前途和命运还有可能重写。他们相信杨广有这个能力,也相信天下大势还

  • 雍正名声为何不如乾隆:费力攒钱为乾隆造慷慨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名声为何不如乾隆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翻案作品之外,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

  • 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学生万历抄家:皇帝贪财想捞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哪一位明朝皇帝因为严重的肥胖症差点就丢掉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

  • 秦国历史上重要的君王秦献公居然不姓秦而姓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献公

    秦献公,嬴姓赵氏,名师隰,又被称为秦元献王或者公子连。他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正是在他的雄才大略和励精图治下,秦国才能从秦厉共公开始的朝堂动荡中恢复过来,这为之后继位的秦孝公也就是他的儿子实行商鞅变法奠定基础,好不夸张地说他是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但是我们在这里先不

  • 汉朝霍光辅政:效仿周公辅成王监国的辅政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光辅政

    谈到霍光辅政的背景,有多个方面的背景,霍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将领,因为之前皇帝是汉武帝,他统治时期没有正确的理念,只顾自己享受,还相信各种神仙等迷信,听信这些话就开始在国家里修建各种建筑,不仅花了许多钱,还征用了许多劳动力,这样长期下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国家钱财也不充裕了。后来因为国家缺钱,又开始

  • 刘邦是如何实现混混到皇帝的逆袭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帝君,他从一个小混混逆袭成一国之君,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不是刘邦,刘邦做过亭长,相当于现在的街道主任。不是朱元璋,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就是没有做过混混。网络配图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汉宣帝刘病已,历史上第一位由混混逆袭成功的国君。在刘病已十五岁之前,一直居住在舅

  • 若诸葛亮取代刘禅自立 蜀是否可以一统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蜀相(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祠(以下猜想基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网络配图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受先帝刘备所托辅佐蜀汉后主刘禅,为此,诸葛亮为一统三国,鞠躬尽瘁,六出祁山,终病死于五丈原,让人惋惜。可是,在刘备白帝托孤时,并不只是说了拜托诸葛亮辅助

  • 李世民把佩刀交给尉迟敬德:叛我者,取其首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

    唐高祖——不听话的孩子比较一下当时三个人的势力,李世民最为雄厚,李建成与李元吉根本不能和他相比。所以李世民的亲信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劝他说:“以大王的威望与力量,袭杀他们二人,如拾地芥一样容易。”当初皇太子李建成给秦王李世民下毒,李世民中毒病重,一时之间,秦王府上下一片恐慌

  • 鲁元公主曾是在战争中被刘邦抛弃的女儿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元公主

    在美人心计中,吕后去世后,代国军队攻入宫中以后,张嫣本打算自杀结果被周将军所救,而此时她的母亲鲁元公主身在何处呢?剧中似乎没有提到鲁元公主后来的情况,那么她是怎么死的,她在历史上的下场如何呢?众所周知,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独生女儿,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鲁元身为公主,并不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