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汉武帝为何会漠视黄河泛滥不去治理?

解密:汉武帝为何会漠视黄河泛滥不去治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44 更新时间:2024/1/27 4:46:38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这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于泰山封禅后,亲临黄河决口所作《瓠子歌》。随后,汉武帝令人修筑河堤,堵塞决口,并“沉白马玉璧于河”,祈求河神庇佑。

经过艰苦奋战,黄河位于河南濮阳瓠子的决口终于堵住。这次成功的治河经历也成为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辉煌的一笔。但其实,黄河改道南流,夺淮入海的“天灾”已持续二十多年。其间,中央政府几乎无所作为,直让“天灾”演变成千里无庐,灾民易子而食的“人祸”。

网络配图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策划马邑之谋,试图诱捕匈奴单于,拉开汉匈之间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序幕。次年,黄河即在瓠子决口,梁、楚一带16郡受灾。汉武帝接报灾情后,即命大臣主持堵口。但因水势凶猛,堵而复决。治河,还是打仗?这个问题一定深深困扰过汉武帝。水、旱、蝗、地震、山崩、瘟疫等灾害在古代被看成上天降下的惩罚,以警告代天牧民的皇帝。然而,皇帝渴望建功立业,让匈奴单于对自己俯首称臣,为达此目的,不惜倾举国之力。治河所需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庞大,更可能经年累月堵而复决,徒劳无功。治河和打仗,几乎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

汉武帝最终选择了战争。此后,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吏没再组织治河,只是对灾民进行赈济。在从匈奴人手中夺回河套后,甚至将部分灾民移至新设立的朔方等地,充实边郡。以后的二十年,黄河的决水反复威胁着梁、楚之地的百姓。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在实际操作中,君王的意志往往压倒性地高于一切。皇帝需要开疆拓土,大国需要崛起,那么,民生便是最后的考量。

对这次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水患,《史记》和《汉书》都反复提及。《盐铁论》更描绘了当时灾区的惨况:“(黄河)泛滥为中国害,菑梁、楚,破曹、卫,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梁、楚之地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二十年,恰是西汉军队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二十年。

元朔、元狩年间,汉军收复河套,将河西走廊纳入王朝版图,并彻底将匈奴人赶到漠北。元狩和元封年间,征讨西南夷,王朝的西南界远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元封年间,对朝鲜用兵,汉王朝的辖境南至朝鲜半岛中部江华岛一线??

网络配图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觉得自己功德圆满,手中的皇权已经无远弗届,于是,带领群臣于泰山封禅。

然而二十年来,巨大的军费掏空了国库,粮食产量却持续减少,决水四溢的梁、楚之地尤甚。汉武帝终于想到黄河决口。封禅后的次年,他来到瓠子督促治河。

追求政治、军事上的功业远胜过对民生的关注,国家一旦有所需求,个体随时可以被抛弃和牺牲。汉武帝的选择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两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惯常的历史视角。而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灾民长年在水患中于生死边缘挣扎,却心安理得地视若无睹。

我们的历史很少关注个体,灾民如此,在战功赫赫的王朝军队中,更加如此。

为计授军功,史书的记录可以计算出大将军卫青一生七伐匈奴,杀虏匈奴五万余;骠骑将军霍去病六伐匈奴,杀虏匈奴十一万余。而他们所率部队伤亡情况却无从追寻。《汉书》里甚至有重要战略资源马匹的损失情况,却鲜有人员损耗记录。

网络配图

权力集中带来社会财富和资源高度集中,推动着社会高效发展,个体精神、思想却在被漠视和压制中不断萎缩,走向封闭。

两千年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国门,清政府一筹莫展。一个大臣一本正经地上书皇帝,建议给士兵配发长竹竿作为武器,因为,他发现洋人没有膝关节,一旦被长竹竿撂倒,肯定无法再站起来战斗。这不是笑话,是真实的历史。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落后的不只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有原本应该富于思辨和创造的人本身。

标签: 汉武帝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唯一被太监活活打死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遹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究竟何人才会被尊为“太子”?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毫无疑问,所谓太子,一般是指帝王的长子(特殊情况除外),是被帝王确立皇位或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他们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可谓是花样繁多,有的则是做上了皇帝,有的则是早年夭折,有的则被贬为庶民,有的则被杀害等等,笔者在

  • 乾隆一生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乾隆

    乾隆一生,三次坠入爱河。第一次是爱上了父亲雍正的妃子马佳。这是一次乱伦,皇后私下召见了妃子,以白绫赐其自缢了事。第二次是“回族香妃”,乾隆被自己俘获的西域女子的不屈、坚贞和美丽倾倒,执意要娶回宫中,结果又被太后阻止,香妃也被赐死。“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

  • 终生被流放的杨慎被皇帝嫉恨一辈子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终生被流放的杨慎

    杨慎,这位明朝重臣杨廷和的儿子,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词来表述,“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状元及第,却终其一生在流放,本可以官居高位的他为什么会落得终生被流放,毫无赦免的机会呢?这件事要从他的父亲杨廷和说起,杨廷和算是朱厚照那一朝的重臣,照这个思路,杨慎这种中央大员家的官二代绝对的仕途光明。不幸的是,杨慎虽

  • 刘备一生追得最辛苦的人其实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当年,刘备为得到孔明三顾茅庐,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刘备寻访贤才的过程中,最为辛苦的一个。为了另一位奇才,刘备追遍了荆州益州,这个奇才就是刘巴(?-222),他的一生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刘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远近闻名。也许正是他颇

  • 皇帝也腹黑:乾隆使阴招令臣子斗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

    导读:皇帝是一国之主,手中有很大的权力。也正是这样很多人都在窥探皇帝的宝座,皇帝为了保住江山,想尽了各种办法。这其中属乾隆最为高明,使用阴招,让臣子们互相争斗。以保障自己的权力。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

  • 姜子牙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

    导读: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我们最为熟悉的要属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了。据说他钓鱼不用鱼钩,只等那些心甘情愿的鱼。真是奇人有奇怪的癖好。那究竟为什么这样一位老者会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呢?他有怎样的事迹。姜子牙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了生计,他曾经在朝歌

  • 龙袍的历史:皇帝独享龙袍起源于明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帝

    导读:龙袍——中国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国龙文化的促成部分。其实,龙袍作为皇帝的着装,历史并不是太长。那么,古代皇帝的龙袍起源于什么时候呢?中国人说到龙,除了丰富多彩的龙民俗外,还会谈到一种特殊的服饰——龙袍。其实,龙袍指定作为皇帝的正装,历史并不太长,源于600年前的明朝。网络配图此“龙袍”非彼龙袍东

  • 盘点:历史上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君王

    导读:历史上总是有那些奇怪的君王,他们不像常人那样喜欢江山,偏偏喜欢上了其他的东西。有的喜爱木工,当然更多的还是喜欢美女。但是到了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程度,也真是世间少有。网络配图刘询和许平君汉宣帝刘询本是没落的皇族后裔,因为皇室空虚,被大将军霍光接入宫中即位。终霍光之生,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 为秦始皇殉葬的美女是用什么手段处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

    据文献记载推测,中国历史上殉葬美女最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为其老子处理后事时,是如何处决秦始皇生前众多嫔妃的?这在史书上没有交代,成了一个历史谜团,但推测就是坑杀。《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

  • 秦始皇也好男色吗?秦始皇为什么到死都没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以母仪天下,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皇帝管理朝政,皇后管理内宫,相辅相成。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