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韩信为什么甘心让刘邦削藩?

历史上韩信为什么甘心让刘邦削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3/12/18 7:09:21

天下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图上去看,天下又是那么的小,最后,你韩信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其它功臣们,却是一个县都封不着。这公平吗?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们大都报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消灭韩信后,刘邦会把韩信所占的地盘,切割开后封赏功臣。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说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各位将领都纷纷请示收拾韩信。但是,刘邦却是沉默不说。因为,刘邦知道,这样大张旗鼓的攻打韩信,绝非上策。

于是,陈平献策伪游云梦。

网络配图

伪游云梦,实际上就是下旨召见韩信的翻版。如果刘邦下旨召见韩信,韩信估计不敢去见刘邦的。因为,让韩信孤身到刘邦的地盘,韩信恐怕会想太多的,到时,韩信一个想不开,就决定造反,那可坏事了。

而且这样一来,韩信就有了足够了时间准备造反,到时再想收拾韩信,估计就难了,更主要的是,一个弄不好,还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伪游云梦,说得好听点,就是刘邦到韩信的地盘附近拜会韩信。

在这种背景下,韩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小一些。因为,毕竟是在自己地盘附近拜见刘邦,韩信的胆子估计比较壮一些。但是,韩信没有想到,刘邦就是敢到他家门口附近捉他。

韩信是六国故地最强势的藩王,而且还具有传奇色彩。只要韩信存在,就相当于关东有一个强大的、潜在的盟主。如果把韩信清理了,刘邦再削夺六国故地的藩王时,他们就更难实现有效的联合了。

而且,韩信在楚地称王后,又犯了一个大忌。因为,项羽的得力干将钟离昧,被刘邦通缉,跑到了韩信那里,韩信把他收留了。这绝对是大忌。中央政府通缉的要犯,藩王给窝藏起来,这本身就是它对抗中央政府的铁证;更主要的是,钟离昧是一员猛将,现在天下统一了,韩信作为一个藩王,收留这种人,是想和谁打仗呢?

如果单纯说到韩信与钟离昧的感情,并不足以解释这件事。因为,不久前季布可以受到刘邦重用,钟离昧也有机会受到刘邦重用的。换而言之,蒯通的逐鹿天下理论,虽然还没有说出,但是,大家都也清楚,一个人忠于自己的主公,一个人工作卖力,如果就该死,那刘邦如何要求天下人呢?

网络配图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韩信真的想让钟离昧活下来,也完全可以用类似逐鹿天下的理论劝说刘邦,并把钟离昧推荐给刘邦。不久前,朱家就是这样保全季布的;而且季布也因此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韩信犯下这种大忌,刘邦收拾韩信,其它藩王也不会与韩信产生共鸣。因为,这是韩信公然违背藩王的起码行为准则。其它各大藩王,相信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是刘邦可以削夺韩信的主要背景。剩下的事,就是刘邦应该怎样具体行动了。

于是,陈平劝刘邦,政治军事并用。争取兵不血刃解决韩信。

伪游云梦,我们常常过分模糊了它的难度。

第一、韩信听到刘邦游云梦,也知道刘邦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韩信就不会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了。换而言之,韩信也知道,这次去拜见刘邦,那是凶多吉少的事。

第二、韩信也绝不是什么迂腐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不惜牺牲郦食其夺取齐国,不惜拿钟离昧人头脱罪可以看出来。而且,作为一个大军统帅,一声令下,常常就是伏尸数万、流血几十里的;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优秀的大军统帅,奸诈狡猾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真正迂腐的人,是永远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大军统帅。因为,军事本身就是尔虞我诈、冷血残酷的竞技场。

换而言之,刘邦绝不要指望韩信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刘邦也不要指望韩信会心慈心软,更不要指望韩信会犯迂腐的错误。

网络配图

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韩信闭着眼睛,也知道刘邦这次出游的目的是什么。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欺骗对手、迷惑对手是他的长项,一个人想和他玩这一套,那就是传说中的关公门前耍大刀。

因为,韩信是最优秀的统帅,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古语又云,慈不掌兵,一个人看惯了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场,他的内心恐怕早就只剩下了利害,而忘记了感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邦不能布置出韩信不敢轻举妄动的政治、军事格局;如果刘邦没有灵敏的情报网络,刘邦估计就会变成西安事变时的蒋委员长。

因为,韩信派上几万大军,突然把刘邦一行人包围了,刘邦肯定跑也没处跑。

其实,我们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韩信就算与彭越英布联合起来,从形势而言,也处于绝对的劣势。更可况,韩信也缺乏让彭越、英布与他合作的自信。这样一来,韩信哪敢与刘邦摊牌呢?

所以,韩信从齐地被调到楚地;在楚地又被刘邦活捉。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势使然。

标签: 刘邦韩信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抄家: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之谜:因其早年对万历的阴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崇祯最后的24小时!死前最想见的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

    1644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此时,距离崇祯殉国还剩下4天时间。却不料,当天夜里,李自成竟然派人前来议和。条件是大明割让西北片区给李自成,并封他为王,但不奉召入觐,最后再出一百万两白银犒军。作为交换条件,李自成军队马上退守河南,并协助明朝抵御后金。以崇祯刚疾的性格,结果可想而知!网络配图

  • 盘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虚构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导读:演义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三国演义》也不例外,在这里边诸葛亮的虚构尤其之多,而且很多都是张冠李戴,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网络配图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

  • 三国中最有名的五大统帅:曹操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

    导读:三国中最有名的五大统帅,曹操无可争议地再次上榜!那么其他四位都是谁呢?有很多争议,本次小编只在诸多版本中寻找一个,看看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都有谁上榜吧。网络配图1、曹操魏武在群雄逐鹿的中原,从一个相对弱小的小军阀最终一统北方,实在是真兵家,他先后平定的割据大军阀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

  • 为何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而汉献帝却无法杀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

    鳌拜和曹操都是手握重兵,都是挟天子,为何汉献帝刘协不能关起门来诛杀曹操?汉献帝与康熙都年幼,身边忠臣都很少,都没有自己的军队,为何康熙敢抓了鳌拜一人而不担心抓了鳌拜之后鳌拜的党羽颠覆朝廷?网络配图清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是康熙,股权50%,首席顾问孝庄,股权40%,其他爱新觉罗的权贵占10%,老董事

  • 为啥李渊在历代开国之君中名声却如此之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渊

    首先感谢头条邀请,其实我对于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为什么呢,大家翻开史书看看,历史上大凡开国之君很多都是耀眼的明星,秦始皇、刘邦、刘秀(可以认为是开国)、赵匡胤、朱元璋等,这些人那个人没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即使有些不是正面,但是人家在开国皇帝这条道路上也是赫赫有名。网络配图可是李渊却不行,身为唐朝开国君

  • 揭秘:永乐帝朱棣为何要大量捕捉天下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

    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呢?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

  • 雍正皇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

    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又完全转了向,卢华为先生在《金融观察》著文说:“他(雍正)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深信“贪官之弊易除,

  • 赵匡胤巧妙应对南唐 绵里藏针又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代后期,宋和南唐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宋朝想要灭掉南唐,统一天下,但碍着北方还有北汉、契丹,有强大的牵制作用,因此不能贸然用兵,暂时用安抚的政策,两国往来不绝,在外交上暗中较量;另一方面,南唐不得不加强战备,尤其是水师的操练,同时又讨好宋朝,年年供奉。网络配图两方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很考验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