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寻访张三丰 竟是为了长生!

明成祖朱棣寻访张三丰 竟是为了长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34 更新时间:2024/5/17 7:04:19

成祖兴修武当暗访建的目的不必细说,但据相关文献记载,成祖暗寻建文帝的同时,也在寻访张三丰

如《明史稿·胡淡神道碑铭》记有“丁亥(即明永乐五年,1407)上(即明成祖)察近侍中惟公(即胡濙)忠实可托,遂命公巡游天下,以访异人为名,实察人心向背”。这里的“异人”即张三丰,而所谓“察人心向背”就是访查老百姓的心是否归向成祖,或是仍向惠帝,其意就是要查究惠帝是不是仍然活着。有相同意思的记载还出现在鏊《震泽纪闻》、陈建《皇明通纪法传录》、郑晓《今言》等历史典籍中。查阅了上述史料之后,我们坦言,明成祖访寻惠帝是事实。

网络配图

但同时,其中所记“以访异人为名”则与事实不尽相符。相比较而言,《明史》的作者对此事的看法就比较客观。《明史·胡淡传》中记有“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就清楚地指出胡濙“访仙人张邋遢”是成祖给他的任务之一,即使其主要任务仍是“隐察建文帝安在”。

不仅如此,成祖访寻张三丰确实是很有诚意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的永乐十年(

1412)二月初十日成祖致张三丰的《御制书》最能表示他渴见及仰慕张三丰的心情。

现不妨全文录下:“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夙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1412年)二月初十日。”同年三月初六日,成祖赐虚玄子孙碧云(1417年卒)的诗中也有“……若遇真仙张有道(即张三丰),为言伫候长相思”的诗句。该志书中还记有:“永乐初,太宗文皇帝(即成祖)慕其(指张三丰)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请之,……”皇帝有如此心意,臣下当仁不让地要不辞劳苦地四处访寻。《明史·胡淡传》中,记载有胡淡从永乐五年(1407)起遍行天下访寻张三丰,历十年之久,至永乐十四年(

1416)才回京复命。

网络配图

其实,访寻张三丰远不止胡淡这一路人马。早在永乐三年(

1405)成祖就已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了。王宗道也是一访便是十年,竞无所遇而还。同时,《汉天师世家》也记载了成祖派正一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1410卒)访寻张三丰的事:“戊子(即永乐六年,1408)十月,(成祖)手敕俾邀请异仙张三丰。己丑(即永乐七年,1409)再敕访寻张三丰。”如此有恒心地访寻张三丰,不可谓没有诚意了。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成祖在访寻惠帝的同时亦访寻张三丰,而且出自一番诚意。早期访寻张三丰或许也可能有其他特殊的目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自永乐十五年(

1417)后,其目的就比较清楚了,那就是求“仙药”。

永乐十五年( 1417)后,明成祖患病了。据杨士奇《三朝圣谕录》记载:“……[宣德三年(

1428)]六月间,一日早朝罢,召杨荣及臣[杨]士奇至文华门,命光禄赐食既,上(指宣宗)日:‘吾三人商量一事,京师端本澄源之地,祖宗时朝臣无贪者,年来贪浊之风满朝,何也?’对日:‘贪风永乐之末已作,但至今甚耳。’上问:‘永乐何如?’对日:‘十五六年以后,太宗皇帝有疾多不出,扈从之臣放肆无顾藉,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此“有疾多不出”,不妨理解为卧床不起,作为纵横驰骋一世的明太祖来说,能令其“不出”的病想必不会太轻。为了治病,他就经常服用灵济宫仙方。当有人劝他“仙方”不很对症并且有负作用的时候,他还大发脾气。

网络配图

在《明史·袁忠彻传》就记有这样的事:“忠徼一日人侍,进谏日:‘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帝(指成祖)怒日:‘仙药不服,服凡药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祖是非常相信这些仙药的。同时,他在永乐十五年(

1417)撰写的《御制灵清官碑》一文中还大力赞扬仙药的功效:“乃者朕躬弗豫,用药百计,罔底于效。神默运精灵,翊卫朕躬。顷刻弗违,随叩随应。屡显明征,施了灵符。天医妙药,使殆而复安,仆而复起,有回生之功,恩惠博矣。”患病而又非常相信仙方的成祖,更坚定了访寻张三丰的决心,与早期的访寻有所不同的是,永乐十五年(

1417)在访寻人员的选派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永乐十四年前,王宗道、胡淡等历十年之久的访寻之后,先后复旨。到了永乐十五年,成祖又派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名山求之。

这医官访寻张三丰与成祖患病联系在一起,就让我们自然想到成祖此时访寻张三丰,理应是为了想从张三丰的身上得到一些所谓“仙药”了。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揭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始末 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由榔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简介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

  • 揭明武宗朱厚照身世之谜:他的生母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为明朝中兴之主明孝宗的独生子。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生恩爱,除张皇后外没有在纳一个嫔妃。就是关于他们的这个独生子的身世,还惹出了一个轰动朝野的大案子——郑旺妖言案。在案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离奇的身世谜案。网络配图皇子非张皇后所生而是婢女郑金莲所生?“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

  • 司马光人格何以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

  • 韩非子遵承了老子怎么样的法家思想精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非子,老子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网络配图韩非

  • 珍妃哪里得罪慈禧了?为何非要置她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珍妃

    珍妃的结局很悲惨,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放弃紫禁城待着皇室准备西逃,慈禧太后感觉珍妃是一个累赘,带着逃跑太麻烦了,又不能把她留给洋鬼子糟蹋,否则就是丢大清的脸,就让人把她扔到井里淹死了。慈禧在逃跑的时候,还带了个妃子叫谨妃,她可是一个大胖子啊,这个时候慈禧不感觉麻烦了。由此看来,她不带走珍妃有另

  • 大汉丞相韩安国:崇拜刘邦的和亲派的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汉丞相韩安国

    韩安国,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127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也是抗击匈奴的大将。韩安国历经西汉文、景、武三帝时期,初期任西汉统治的之下的梁国的大臣,后来被朝廷提拔,进入西汉的政权之内。韩安国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已经是很著名的辩才了,后来又成为一个学问家。成年之后,被梁孝王招为中大夫,是

  • 震惊:书法家颜真卿曾统帅20万大军平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着名书法家,和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实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祠堂正在修整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颜真卿曾统帅20万大军,横扫燕赵之地。颜真卿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在其任上,颜真卿上书唐肃宗,在全国设放生池81处,

  • 一生断送三个帝国:后燕悲情皇帝慕容垂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慕容垂

    论性格复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惯战疆场的猛将,他的两次叛离,无一不对当时的中原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最后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终让鼎盛的帝国走向了败亡,自己也落了个悲情愤懑、吐血而死的凄惨结局。细数慕容垂的一生,竟然直接或间接的断送了三个强盛的帝国。这在整个中国

  • 鲜为人知:嘉靖帝曾经差点死于宫女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嘉靖

    嘉靖皇帝重用奸臣严嵩,打击清官海瑞,政务上没多大的建树,而且非常信道教,最终因服用过多的仙丹而死。他在宫中相当暴虐,喜怒无常,因此在位时发生“宫婢之变”,几个宫女差点将他勒死,结果不仅参与此事的16名宫女被凌迟处死,而且连及二位妃子和其他200多人殒命。十三陵的无字碑底座四角的图形很有意思。无字碑是

  • 宫廷秘闻:古代皇帝选妃侍寝的独门绝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侍寝

    对于古代的皇帝,独享后宫佳丽成千上万,每天都在为选谁陪睡而烦恼。有好事的古代学者为此提出了“十五日轮回”之说:九嫔以下,每九人中进御一人,八十一女御占九个晚上,世妇二十七人占三个晚上,九嫔占一个晚上,三夫人占一个晚上,以上共十四夜,皇后独占一个晚上,共十五夜。但这套理论显然牵强附会,也不能为古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