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就和貂蝉有关

吕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就和貂蝉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4/1/20 12:24:25

战场上吕布是一个英雄,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戟,无人是其对手。可惜玩政治,实在是低能儿。当日在太师董卓手下,吕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惜碰到了貂蝉,这让吕布从天上降落到凡间。

而真正让吕布败北的原因,貂蝉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吕布乱戴绿帽子。

还是先来分析一下吕布集团的情况吧!吕氏集团包括头领吕布,谋士陈宫、陈珪、陈登,八个将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以及高顺张邈等人。

吕布,勇而无谋有多猜忌,听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此外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陈宫,虽有智谋,但机变不够,同时不受吕布重视,空有计谋无用武之处;

陈珪、陈登皆为有谋略之士,但是却早已暗中勾结曹操。

网络配图

再有高顺,有一定谋略,更有其下的”陷阵营”,但同样不受吕布的重视,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可见吕布手下少有能士,仅有的陈宫、高顺、张辽等人也不受重视,此为吕氏集团失败的第一笔。

其二,吕布在吕氏集团正式创建起来之前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一路上投靠过袁术、袁绍、张扬、刘备、曹操,可最后都背叛出逃。更有之前丁原、董卓的例子让吕布在群雄之中没有一个盟友。还有在他短暂的和其他人合作期间左右飘忽不定,不知觉间树立了大量敌人,导致最终被围困至死。

既身怀万夫不当之勇,又以实战赢得了天下人认可的第一勇将的桂冠,按照人们正常的审美习惯,你就应是坚强到底,无私无惧无畏,特别是心理坚强,那才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坚强统一体,那才符合人们对英雄定义的传统审美习惯。

然而,吕布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外强中干的表现。

一 ,自恃勇力, 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对部下也是如此,

最终被部下抛弃。吕布对自己的勇力是很自负的,虎牢关时就曾经说过,“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可结果却是被刘关张打平(若不是刘大耳捣乱,吕布很难抵挡二爷和三爷的联手)。

二 ,有勇无谋, 不听陈宫良言, 优柔寡断, 错失良机。吕布在徐州时,陈登父子阿言奉承,实际上接连曹操和刘备,陈宫屡劝吕布提防。

三, 外交无能 ,没有牢靠的盟友。 他在没有战事的时候,首先得罪袁术

。那就是袁术派人向吕布求婚,让吕布之女嫁于袁术之子,俩人结为儿女亲家,使两集团互相照应,以为外援。结果,袁术的来使被斩了。

四, 政治无助 ,不懂得树立拥君的旗号, 一开战就是叛贼的身份

。在前边说过,吕布连杀两个义父主人,给人一种虎狼行为的感觉,名声本就不十分大好。

当然了,这四条是大家对吕布失败和个性缺点的普遍认知。不过,经过仔细的分析,就如开篇所说,吕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乱戴绿帽子,为什么这么说?

网络配图

给老板戴“绿帽子”导致个人信用“破产”

貂蝉的出现,吕布的异常,自然引起了老辣的司徒王允注意。于是,这位老政客找来了吕布,三言两语攻破他的内心防线:“给老板戴绿帽子,这可是死罪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了吧。”

可遗憾的是,此次源于情色纠纷、看似正义的倒戈,并没有让吕布挤出“事业线”。

给部下批发“绿帽子”导致身败被擒

被部下背叛的吕布,跪在曹操面前,央求心理辅导。于是,这两位热衷戴“绿帽子”的男人,展开了一段颇为玩味的对话。

吕布问:“曹丞相,我吕布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对待自己的部下那是掏心掏肺的,可为何他们却要背叛我呢?”看着一脸无辜的吕布,曹操笑着说:“你这小子,总喜欢和手下的老婆玩暧昧。你想想,你玩他们的女人,他们自然有一天也要玩死你的。”

怕被曹操或陈宫戴“绿帽子”丧失逃生良机

就在吕布打点行装,准备突围之时,妻子拉着他的手,坐在床边,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将军,听说你要远行,只是恐怕军中事务,就要落入陈宫之手了,那我还会是你的女人吗?”

看着清泪涟涟的爱妻,吕布心中忽然生出了“霸王别姬”的悲凉,闭上眼睛,眼前浮现一幕曹操坐拥爱妻把酒言欢的情景,长叹一声,遂断了突围的念头。

您觉得对不对呢?当然,正史也好,演义也好,都有明白的一面和糊涂的一面。

网络配图

一般来说,如果是不关吕布的家事,吕布都能够比较清醒的做出判断。一旦牵连到吕布的老婆孩子,吕布就有些犯糊涂。另外,吕布虽然骁勇,却和项羽一样,耳根子软,手下人你一言我一语,经常让吕布无所适从。办事犹豫,遇事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是吕布失败的重要原因。

吕布这样的本身出自底层侠士,虽然出身低贱,但是十分勇猛,应该是主公们喜欢利用的棋子,但是鉴于侠的某些特性,在他们被大姓豪族、割据一方的统治者收为己用的时候,就像在耍弄一头猛虎,既想支使猛虎伤人又怕猛虎回头伤了自己。

因此,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各方割据势力都对出身低下的吕布爱恨交织,千方百计利用但是又怕他异军突起难于控制,所以吕布只能落得个四方奔逃的命运。

标签: 吕布

更多文章

  • 最流氓的皇帝刘邦:登基后连骂人用的粗口都没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

    刘邦虽然一生落下了不少骂名,但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不过要说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刘裕、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就只有刘邦在原地踏步,连骂人用的粗口都不带改,可见其文化水

  •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有何作为怎样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灭掉了,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崧是南明政权的皇帝。朱由崧是明朝皇帝万历皇帝的亲孙子,是万

  • 揭秘十六国后燕君主慕容垂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慕容垂

    慕容垂是战争历史上少有的名将杀手,他一生征战沙场,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在年轻的时候就曾大败东晋军队,后来更是屡战屡胜,打下来偌大的疆土,一手光复了燕国基业,建立了后燕,后来在征讨魏国的时候病重身亡,只有无奈的叹息和参合陂上的痛哭声流传后世。鲜卑慕容垂的事迹慕容垂是五胡乱华时期人,原名霸,是后燕的开国之

  • 朱元璋为何要杀印度和尚:认为他在辱自己无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俗话说“爱情无国界”,然而在明朝时期则是“文字狱无国界”。文字狱作为中国的一个土特产,在明朝进入高产期,很多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因为一两个字,稀里糊涂就突然上了断头台。不仅连政府官员不能幸免,就连外国人都不能幸免,这其中就包括印度高僧释来复。说起文字狱,就不能不提朱元璋,明朝的文字狱之所以闹那么凶,和他

  • 揭秘史上被曹操文字狱杀死的六个三国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曹操有一句遗臭万年的格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让人负自己,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先下手除去,但是做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不能没理由的乱杀人,于是便有了曹操用文字狱杀人的故事。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小活剧,待戮之士倘以为曹操这把眼泪乃反悔之兆,事到临头只会更

  • 历史上最惨的清官:抛弃妻女却被冤枉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世美

    陈世美,人们眼中的负心汉,抛妻弃子、忘恩负义,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反面人物,最后的下场是被包拯所斩,如果已经是负心汉的代名词。网络配图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做为驸马的他,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接入府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其实没有必要背上负心汉这个千古骂名的理由。可是为何在后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个

  • 女将洪宣娇不仅骁勇善战还私生活混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女将洪宣娇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洪宣娇画像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

  • 解密慈禧太后的风流史:后宫连太监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咸丰帝的妃。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晚清时期统治者,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卖国者,祸国殃民、嗜权如命、阴谋家。慈禧在掌权期间,淫

  • 中国明代史:永乐盛世之下面临崩溃的财政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永乐盛世

    盛世王朝下的衰弱危机正在此起彼伏,暴动的农民、怨声载道的文官、疲倦的武将、即将濒临崩溃的财政,一切都彰显帝国的政策不可持续性。无论这种局面如何危难,根本问题还是财政问题,在永乐时代强势扩张势头下国家的体系还能保持运转得益于夏原吉的一系列改革,而其中的盐法改革却是重中之重。夏原吉跟张居正一样属于循吏的

  • ​揭秘​大清史:同治悲催的皇帝生涯是怎样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同治

    同治皇帝少年读书时,有个伴读即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载澄。载澄与同治年龄相仿,两人性格也颇为意气相投,可惜的是,两人凑在一起经常干坏事而不是好事。譬如皇帝出游,往往都是两人结伴而行。同治喜欢出游,大概受其父咸丰的影响。《睇向斋秘录》中说,同治某次在宫中穿黑衣嬉戏,不巧被皇叔恭亲王奕䜣看见,后者便婉言谏告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