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是谁砸碎了朱元璋的“禁止宦官干政”铁牌?

历史上是谁砸碎了朱元璋的“禁止宦官干政”铁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1/22 13:59:18

《明朝那些事》在描述明朝文官与宦官矛盾时,曾经揭示过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厌恶宦官的士大夫,并非仅仅厌恶宦官们的行为,更是潜意识的妒忌作祟:自己饱读圣贤书,历尽寒窗苦,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却最多只是个熬资历的小官。可这群肢体不全的阉人们,要学问没学问要品德没品德,只是因为离着皇帝近,就有呼风唤雨的好运气。死太监,你凭什么!

这个潜意识,从当时也流传到今天。说起好些明代呼风唤雨的太监,好些当代史书,对他们的发迹路,也只是千篇一律的描述。无非说他们不学无术,干啥都草包,却仗着会逢迎拍马,最后平步青云。

可如果稍微看一下明朝的宦官制度,就知道这种千篇一律的说法,有多么不靠谱。很负责任的说,明朝要登上权力高峰的宦官,逢迎拍马也许是必备的,但只有逢迎拍马,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宦官在明朝,也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能做到最好的,前提必须是业务干部。

业务性有多强?明朝宦官的最高层,是一个权力三角形:司礼监——御马监——东厂。司礼监负责批阅奏折盖章,不识字不懂事玩不转。御马监负责统帅大内兵权,外带还有监军任务,不会打仗更玩不转。东厂更是大名鼎鼎,搞情报抓坏人,没眼力界没洞察力不会跑腿同样玩不转。一个只会逢迎拍马的人,别说难靠近这权力结构,就算真进去了却不能干活,分分钟就会拖出去斩了。

能够进入这个体系且发展得如鱼得水的,无论善恶,首先必须是有能耐的牛人。

明代宦官行业发展的最如鱼得水的三位,确切说是三位恶人:王振,刘瑾魏忠贤,也都是这样的人物。

其中首先开创明朝“宦官专权”模式的,正是王振。

说起这位奸人,五百多年来,真是千人踩万人捶,说法公认一致:不学无术的教书先生,机缘巧合混进皇宫,不但呼风唤雨作恶多端,还捎带把明英宗害成了俘虏。

这说法对照他一辈子,大体正确。但对照明朝宦官体制就知道,王振的出头,首先还是专业对口。

王振之所以成为太监,是因为当时后宫“太监培训班”成立,明王朝面向全国征召各地教书先生,允许他们在有子嗣的情况下净身入宫,参加“太监培训班”,王振就是为数不多的报名者,入宫之后,他先上“太监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被安排在太子朱祁镇的东宫中,做了一名“局郎”,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太子学习,教太子读书习字。并因此取得太子的信任,虽然有许多史料声称,王振是因为擅长逢迎拍马,并时常教唆朱祁镇玩乐,因此讨得了其欢心。

但就朱祁镇对王振的称呼看,终其一生,哪怕后来君临天下,他对王振的称呼也始终如一:王先生。显然在朱祁镇的心中,王振并非是一个陪他玩乐的弄臣,而是一个认真教育他学习的老师。很显然,在宫廷教育战线上,他表现还算不错。

而更不错的,却是王老师一身职场打拼的本领,无论情商还是智商,都精得像条鲶鱼。皇宫的水再深,都能轻松翻起波浪。

首先一个本事,就是会装。装老实的时候,比老实疙瘩来老实。朱祁镇登基早期,朝廷里掌握大权是,是以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内阁,对待这三位老家伙,王振一度比亲孙子还乖,比如他受命去给杨士奇送文件的时候,常常显得毕恭毕敬的,一说话就点头哈腰,杨士奇请他坐下,他就一脸的受宠若惊,连说不敢。一来二去,把阅人无数的名臣杨士奇也感动的不行,连连赞叹说,在太监中也有王振这样的贤良啊。

而会装的王振,关键时刻更会表现。尤其令小明英宗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明英宗玩性大发,非要踢球耍乐。没想到一贯顺从的王振,带头扑通跪倒,流着眼泪劝阻,说作为一个帝王,你要勤政爱民,千万不能玩物丧志。这事传扬出去,更令群臣纷纷点赞。原本不起眼的王老师,刹那间成了感动大明的模范教师。

这事能闹的这么感动,关键还是王振时机拿捏的好。当时的情景是,明英宗要踢球,大臣苦劝不听,老公侯们苦劝也不听,正闹着群众围观的时候,王振趁机扑通一跪,立刻跪出满堂彩。正确时间地点爆发出正能量,这番炒作功夫,放在今天也能捧出影帝来。

而且更厉害的是,哪怕是对自己厌恶的人,王振也能准确看人下菜碟,巧妙危机公关扭转形象。特别有名的一个事是:明英宗的老祖母张太皇太后,曾经极度厌恶王振,早年有次趁着召见老臣的机会,把王振也叫了来,当场宣布他的罪状,命令卫兵将其五花大绑,眼看就要拖出去砍了。

这祸从天降的生死时刻,王振展现了他强大的求生能力:装死神功。不辩解不向一旁的大臣甚至主人明英宗讨饶,只是哆哆嗦嗦的缩成一团,如筛糠般一句话不说。

后人很多人说到这情景,常嘲笑王振本性暴露,怂包一个。可正如动物界的装死求生现象一样,此时这么做,也是王振唯一保命的机会。老太后要杀王振,就是怕王振专权。这时候王振只要露出一句向皇帝或者大臣讨饶的话,里外勾结专权的帽子,就算是扣定了。这就像小动物被猛兽抓住一样,赶紧装死,没准还能活。

这次王振也赌对了,一看王振毫无辩解,筛糠的如死狗。老太后关键时刻终于心软,摆手放了他一马,但心中的恶劣印象仍在。死里逃生的王振,更显示出其超强的混事能力,别人碰到这事,以后躲还来不及。王振却不躲不跑,反而迎着枪口上,主动逢迎巴结老太后,哪怕每次碰的一鼻子灰,给骂的狗血淋头,却也唾面自干。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王振叫来骂一顿,是张太皇太后欢度晚年时最常用的娱乐项目。

被天天反复骂的王振,以其强大的心理素质,生生的扛住了。而且越挨骂越殷勤,越被打脸越往上凑。关键时刻更敢下手,一举扭转负面形象:笃信佛教的张太皇太后,欲带朱祁镇一道去城外拜佛,结果文官重臣们群体反对,朱祁镇更两头为难,跟老太太去,铁定挨百官骂,不跟老太太去,铁定挨老太太骂,当不想两头挨骂的朱祁镇犯纠结的时候,王振的主意却帮他解决了难题:把城外的佛像请到宫里来,和老太太一起在宫里拜,这样既哄了老太太高兴,又堵住了百官的嘴。这事之后,老太太果然高兴,原本砍了王振的心都有的她,也从此对王振欢喜的很,这种欢喜,甚至一直保持到她过世。

就这样,以强大的忍耐能力,王振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忍够了的王振,在遇到反击机会的时候,也是当机立断,毫不手软。

最典型的一个逆袭,就是对三位内阁大佬,名垂青史的三杨组合:杨荣,杨溥,杨士奇。一面对这三位老干部极度恭顺,一面抓住机会,借着杨荣贪污和杨浦儿子杀人两件案子大做文章,逼得两位老臣黯然去职,最后只剩下杨士奇一人苦苦支撑,最后也在王振的排挤下辞官归隐。

也因此,王振在朱祁镇登基后迅速青云直上,荣升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势喧嚣一时。随着张太皇太后的过世,王振更加大权独揽。他甚至干出了一件更加逆天的事,把朱元璋生前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叫人秘密砸碎。这一记重拳,也就宣告了一个政治信号:大明第一个宦官专权的时代开始了。

而在真正专权后,仗着明英宗的信任,多年来忍气吞声的王振,这下彻底反弹了,后人常说他最大的罪过,是残害忠良。但实事求是说,被他残害的忠良,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政治上的分歧,相反却是一些看似啼笑皆非的小事。

比如御史李铎遭王振治罪,被发配到辽东服刑,他得罪王振的原因,仅仅是上班路上遇到王振,没有及时行跪拜礼。还有一些时候,却是典型他自己患上“迫害妄想症”,想当然的以为别人坑他,翰林侍讲刘球就是这么倒的霉,他只是给皇帝上奏折说,希望皇帝能够勤政处理政务,并整顿兵力防御瓦剌,王振就想当然的以为刘球是在影射他,轻易想当然的后果很严重,刘球被打入监牢,惨遭秘密杀害。

最冤的却是驸马石禄,有一天因家务琐事,在家责骂家里的宦官冯宝,恰好被王振路过听见了,按说这是人家自家的家务事,王振却不干了,觉得冯宝是太监,自己也是太监,石录骂冯宝,就相当于骂自己,可怜石驸马就这么被打入天牢,最后还是挨骂的苦主冯宝看不下去,主动替石驸马求情,这才把人给捞出来。这样一个人,就算不是太监,假如是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个朋友,和他相处,累也得累死。

除了小心眼外,王振收亲信,也变得相当的糊弄。虽然他早期的心腹里,也有御史王文这样的能臣。但往后就是阿猫阿狗都收:工部郎中徐佑认王振当爹,甚至为了巴结他,自己都不留胡子,有次王振很奇怪的问,你怎么没胡子啊,徐佑恭恭敬敬回答说:爹您都没长胡子,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留胡子呢,这不孝顺啊。就这一句恶心的奉承,竟当场把王振喜得哈哈大笑,立刻将徐佑提拔成工部侍郎,擅长拉帮结派的他,拉来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类货。

而且王振的眼歪,最后也给自己挖了坑。比如他最亲信的都御史王文,等着土木堡之变后他身败名裂,第一个跳出来反咬一口的,同样还是这位王文大人,先带着群臣跑到王振家,把王振的亲侄子提溜出来剁了。

但比起这种脾性来,王振最大的毛病,却是鬼怕恶人。遇到真正的硬汉,他的表现比起后来的魏忠贤来,却真叫怂的多。有时候他嚷嚷的越凶,临到事上,反而越怂。比如后来北京保卫战的英雄,名臣于谦也得罪了他。起初王振很嚣张,逮了于谦不说,还放风说一定要把于谦搞死。可谁知山西,山东两省官民闻讯炸锅,四下奔走营救,连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后来的景泰帝)也出面警告王振,要他别太张狂,结果王振立刻认怂,慌忙把于谦放出来,宁死不屈的于谦,后来见王振一次骂一次,骂的王振都出了“恐于症”。恨不得见他面就绕着走。

当然必须也说的是,如此凶恶的王振,内心里却也有柔软的一面。哪怕是在辣手整人的时候,不经意间,却也暴露出这位恶人柔情的瞬间。

比如“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作为后来的一代大儒,当时的薛瑄仅仅是都察院的一名官员,因为拒绝按照王振的授意判决案件,而被王振罗织罪名下狱,这在当时,基本算是死定了。然而薛瑄刚下狱,王振晚上回家后,却见家里的老仆人在痛哭,王振惊讶的问原因,却听老仆人说:薛瑄可是咱们老家(河北蔚州)人,在咱们老家名声很好呢。听仆人一说,王振立刻惊讶道:原来薛瑄在咱老家有这么大名声啊。就因这件事,本来杀心四起王振,立刻做出释放薛瑄的决定。即使权倾朝野,王振却还有一怕,怕老家人骂他。

如果说这件小事,还是王振要面子的话。那么另一件事,却也可称他一生难得的善举:正统七年王振大权独揽,也就是这一年,明朝陕西,山西各地爆发旱灾,百姓为渡过荒年,甚至卖儿卖女,同样出身穷困的王振建议,由朝廷出钱,帮助那些在灾荒中卖儿卖女的百姓赎回儿子,帮助他们家庭团圆。从这开始,这项政策成为明朝一项常见的福利政策,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各朝,我们皆可在正史记录中看到。这件善事,自然有王振树政绩的盘算,但对照他的出身就知道。他毕竟出身乡间,也知道些老百姓的苦。重要的是,他还是想做点事。

但一个小心眼又想做事的人,捅出来的篓子,却往往要比不干事的草包要大的多。就像一个不会开车的人,顶多走的慢。但乱开车,却很可能要大祸。

王振最终也闯下了大祸:土木堡之变。说起这件祸事,还得说性格决定命运。

这事的起因,先是瓦剌可汗也先与明朝发生贸易纠纷,王振很猖狂,想当然的用强硬的方式处理问题,却没有想防备对方可能进行的报复。等着吃了亏的瓦剌大怒,集结人马打上门来,王振却猖狂到极点,摆出愤青状积极要求皇帝御驾亲征,硬是撺掇着明英宗朱祁镇带着五十万大军打了出来。

这一路上,王振猖狂加小心眼到极点,一路上巧立名目,打击报复反对北征的诸大臣们,直到大军来到大同边关,亲眼看到了敌人的阵仗,王振二话不说,立刻露出了怂人本色,一枪没放,就撺掇着大军沿原路返回。

五十万大军活活做了回折返跑,可跑还没跑成,被瓦剌彻底吓怂的王振,大脑进入了极度短路的状态,居然在大军即将进入怀来城的时候,请求朱祁镇绕道,原因是想回家乡风光风光,还没走到他老家蔚州,王振却又突然改了主意,要大军再次绕道,原因是怕部队踩了老家的庄稼,就这么连番折腾,明军终于被瓦剌追上,五十万大军被包了饺子,御驾亲征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至于脑残不断的王振,则死在了乱军之中。

就以这土木堡之变时期的表现说,哪怕没有瓦剌犯边这事,王振迟早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栽倒在其他事情上。

标签: 朱元璋王振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邪恶女魔头 武则天排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米拉辛德雷

    传统上,妇女被认为是弱势的一方,但有时候事情不非如此。纵观历史,一些妇女已经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强势的一面。比如中国的武则天,慈禧等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历史上最邪恶的10个女人。NO.9 武则天女皇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

  • 宋太宗治国方针是什么?主要转向哪一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太宗,治国方针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真正彻底开启这扇幸福之门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因为:文人机会多了、地位高了。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正月,宋太宗当上皇帝才两个多月时间,就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有很大不同,主要有四点。第一,录取人数多。宋太祖在位16年,科举考试举行了15次,但是

  • 揭秘:康熙乾隆为什么要明文规定禁奢靡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乾隆

    始建于1875年,占地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石家大院,为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的旧宅。注重物质享受,盛行攀比斗富之风,历史上时有发生,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积累到相当程度时。康乾盛世之时,权贵和“土豪”们不仅挥金如土,而且,邻里与邻

  • 秦穆公的另一面:一世英名毁在儿子和司马迁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穆公,司马迁,秦国,

    秦穆公是春秋战国时期少有的英明君主。但凡做君王的,英明睿智就容易刚愎自用,雄壮勇武难免残忍暴虐,秦穆公却是个少有的例外。他雄才大略却礼贤下士知错必改,雄壮勇武却宽仁大度常常以德报怨。有史为证:珍惜人才。百里傒是虞国的亡国之臣,被晋献公当做奴隶送给秦国。百里傒逃跑被楚国人拿获。秦穆公素闻百里傒有才能,

  • 列数历史上的文人兄弟:或相依为命 或同室操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兄弟,文人,三曹,三苏

    三曹者,曹操、曹丕、曹植;三钟者,钟繇、钟毓、钟会;三苏者,苏洵、苏轼、苏辙。操繇洵为父,丕植毓会轼辙为兄弟,父子之间皆以文名传世,皆为诗文大家。曹氏父子既为建安时期的政治中枢,又是文坛领袖。“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与气势磅礴、悲壮慷慨的曹操之作不同,曹丕之作委婉细腻,文

  • 夏姬:比芈月更传奇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尤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姬,芈月

    最近朋友圈关于芈月的小黄文层出不穷,什么《芈月的性生活,为何那么开放》《芈月,一个最会讲黄段子的太后》等等,说明了芈月老师为我国性解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她不仅在国内到处勾搭小鲜肉,还与外国国王保持了三十年的不正常关系,平日在秦国微信群里处理国事,私下在陌陌里好友无数。芈月才是第一位灵活使用这两款社

  • 解密:唐朝名将李靖是如何当上天庭的“托塔天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靖,名将,托塔天王,

    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说:玉帝授予孙猴子弼马温职务,孙猴子嫌官小,一怒之下,反下天宫。玉帝决定擒拿他,托塔天王李靖及其子哪吒三太子请求执行任务,二太子木叉也参加战斗。托塔天王是天界的最高军事长官,调动四大天王和二十八宿出战,部将有巨灵神、鱼肚、药叉等。这些说法来源于两个方面:佛教神话和历史人物。考察

  • 这十个令人敬仰的男人成就汉朝的辉煌和霸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张良,曹参

    第1张良。雇杀手以重一百二十斤之大铁椎为武器博浪沙刺杀秦王,拉开反秦序幕,助刘邦建立汉朝基业,智谋无双,真男儿。第2韩信。承受胯下之辱都未能让你屈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己之力力王狂澜灭杀诸侯,没有你汉朝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大将,却未能善终,吕雉欠你一命。第3位曹参。刘邦论功行赏他的功劳位居第二,身

  • 揭秘讨饭帝朱元璋的另一面 铁血反腐绝不留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

    脱鞋很要命 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便是太子朱标。但爷俩也曾发生冲突。胡蓝大案爆发后,朱标为涉案的恩师宋濂求情。火头上的朱元璋脱口大骂: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没想到朱太子脾气更倔,竟二话不说跳下了宫中的太液池。这下可把朱元璋吓坏了,吃了一肚子水的朱标被捞上来后,朱元璋不吃不喝,焦急守在儿子身边。

  • 重臣曾国藩不造反之谜: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晚清,重臣,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早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