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改变溥仪一生的2个女人究竟是谁?溥仪母亲是谁

改变溥仪一生的2个女人究竟是谁?溥仪母亲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4/1/17 18:17:48

溥仪作为末代帝王,在位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倒不是他有什么大作为,而是他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时我们许多人觉得,宣统太不安分了。”(《宣统皇帝秘闻》)在人们眼里,溥仪不仅不安分,还被加了一个“太”字,他实在是做了很多不安分的事情。就连溥仪自己也说:“他们觉得我越发不安分。”(《我的前半生》)所以,大众或者是研究历史的人,对溥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末代皇帝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溥仪不安分的性格特征呢?

首先,应该是他亲生母亲的影响。

溥仪的亲生母亲叫幼兰(1884—1921),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的养女。

幼兰能成为载沣的嫡福晋,纯粹是慈禧太后的决定:慈禧为了报答荣禄的忠诚,便把荣禄的女儿收为养女,并为她的前途做了周到的安排。当时,载沣的母亲刘佳氏做主,为载沣定了亲。可是,慈禧将幼兰指婚给载沣后,载沣母子不得不退掉原来的婚事,还违心地向太后叩头谢恩。所以,幼兰和载沣之间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

幼兰结婚后,很得载沣的宠爱,因而生育了五个孩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长女韫媖,次女韫和,三女韫颖。

幼兰嫁进醇王府,作为醇王的福晋,并不是一个很安分的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醇王府的“老爷子”。在醇王府,并不是醇王载沣说了算,而是他这个很厉害的福晋说了算。他的家人上下,包括那些王府太监和奴仆们,都不太怕醇王载沣,而是很惧怕这个王府的福晋:“我的弟弟妹妹们从小并不怕祖母和父亲,而独怕母亲。”(《我的前半生》)关键是幼兰在王府中处处表现得很厉害,她喜欢别人叫她“老爷子”:“‘老爷子’是指母亲而言,她和慈禧一样,喜欢别人把她当做男人称呼。”(《我的前半生》)

第二,喜欢政治活动。毫无疑问,幼兰对政治很感兴趣,而她的丈夫醇王则是一个非常本分的人。这样,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反差。幼兰曾经教育她的孩子:“你的老阿玛在辛亥革命后,从宫中回到家来,神情不变地对我说:‘从此就好了,我也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我听了大哭一场,你长大了,可不要像你阿玛那样地没有志气!”(《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幼兰也确实很活跃,不惜变卖好多首饰,花掉好多钱,找到父亲荣禄的旧部袁得亮,找到奉系的将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复辟的梦想”(《我的前半生》)。但是,幼兰对政治的研判并不准确,她错误地认为袁世凯是可利用之人:“说来说去不怪袁世凯,就怪孙文。”(《我的前半生》)

第三,敢于教训皇帝。溥仪虽然是一个逊帝,但是,毕竟是一位曾经的皇帝。当时人们见到他,还都是把他当作一位真正的帝王的,在他面前都很谨慎,包括他的祖母和父亲。他的祖母刘佳氏见到溥仪的时候,“眼睛总不离开我,而且好像总是闪着泪光”(《我的前半生》)。由此可以看出,祖母很喜欢他,却不敢表达出来。而他的父亲在儿子做皇帝期间,见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很紧张的,紧张到只会点头,说话结巴:“幸好我的父亲原来比我还紧张,他连忙点头,声音含混地说:‘好,好,皇上好,好好地念,念书吧!’”(《我的前半生》)而溥仪的母亲见到溥仪则是非常地淡定,她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皇帝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她教育溥仪要多看些“祖宗圣训”,要早睡早起,不要贪吃,等等。她给溥仪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完全不同,我见了她的时候,生疏之外更加上几分惧怕。”(《我的前半生》)

所以,母亲幼兰不太安分的性格,会直接遗传给溥仪。

另外一个影响溥仪的人是瑾妃,她是宫中与溥仪关系最近的人。

瑾妃的命运其实很坎坷,进宫初年,由于受到妹妹珍妃的牵连,曾遭到慈禧的降级处分。光绪帝和慈禧去世后,她又受了隆裕的气,连最起码的名分都没有。直到隆裕去世,瑾妃才逐步确定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于是,这个曾经很受气的瑾妃却不安分起来。她在宫中十分张扬,处处向慈禧学习,想成为说一不二的当家人。

第一,扩大政治影响。瑾妃的政治嗅觉很灵敏,她与袁世凯交往,以袁世凯做后盾,并得到了支持:“但袁世凯又来干涉‘内政’,指定端康主持宫中的一切事务。”(《我的前半生》)端康就是瑾妃。瑾妃自觉有袁世凯这样的实权派支持,便处处干涉,想成为小朝廷的当家人。

第二,逼溥仪就范。瑾妃还真是处处向慈禧学习,想控制住溥仪:“她不仅学会了毒打太监,还学会了派太监监视皇帝的办法。”(《我的前半生》)这让溥仪非常反感,溥仪绝不会就范。于是,双方冲突不断。终于,矛盾在一件小事上爆发了。太医院有个大夫叫范一梅,因事被瑾妃辞退。于是,溥仪跑过去,与瑾妃大吵大闹。最后,溥仪大叫:“专断太过,我又何必做亡国皇帝,尽可即日出宫。”(《醇王妃自尽记》)这种冲突,对溥仪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逼溥仪母亲自杀。瑾妃挟制不成溥仪,便转而叫来溥仪的祖母、父亲和母亲,对他们大加训斥。溥仪的祖母和父亲说不出什么,大家都跪下来,请求瑾妃息怒,原谅溥仪,还要求溥仪向瑾妃赔礼道歉。别人都可以接受,唯有溥仪的母亲幼兰,没有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她的个性极强,受不了这个刺激,她从宫里回去,就吞了鸦片。”(《我的前半生》)幼兰自杀身亡了,死时年仅37岁。

所以,溥仪的亲生母亲和瑾妃这两个人,与溥仪最为接近,交往较多。她们那种并不安分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及对政治的敏感心理,都对溥仪产生了影响,使这个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不安分的性格特征。

标签: 溥仪瑾妃

更多文章

  • 光绪皇帝亲政:了解外部世界 渴望做个有为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光绪

    载沣的兄长爱新觉罗·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历史上被称为清德宗或者光绪皇帝,出生于北京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同治皇帝去世后,载湉被立为皇帝,命运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他再也不是醇亲王府享受父母疼爱的小宝贝,不能叫父亲阿玛,也不能叫叫母亲额娘。也许是同治皇帝的放纵给两宫和王公大臣留下的阴影太深,光绪皇帝不得不

  • 苏轼轶事:苏轼写词吊古三国 却误把赤鼻当赤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轼,文人,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牌《念奴娇》的传说源于唐玄宗时

  • 从歌舞妓到王妃再到皇帝宠妃:对她是福是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杨珪媚,唐太宗

    古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对于才色兼备的歌舞妓的追逐从未间断。有的歌舞妓充当了皇亲贵胄们的玩物,而有的一跃成为了正室。杨珪媚,一个好听的名字,她能歌善舞,容貌姣好,是当时长安城内红得发紫的歌舞妓。倾倒过无数公子哥,齐王李元吉从这些公子哥中胜出,杨珪媚成为了齐王妃。从歌舞妓到齐王妃,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可

  • 调戏嫂子霸占弟媳睡前朝皇后 唐太宗竟如此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将门无犬子”,李世民家族是最好的例子。从李渊的爷爷李虎到李渊的父亲李昞都是朝中重臣,位上柱国,世袭。李渊时因亲姨夫杨坚建隋成了外戚,最后官至太原,马邑等三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事实上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均堪称乱世之枭雄,三子李元吉勇猛无比(隋唐演义里说四子李元霸是第一好汉,实际上并无此人

  • 历史上俘虏2帝、杀3帝 、立11位皇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聪

    历经八王之乱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刘渊乘乱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 刘渊去世后,太子刘和继位。在几位近臣的建议下,刘和决定消除诸王势力,尤其当时拥兵十万的刘聪。但因刘聪有备而战,刘和不敌,最终反被弟弟刘聪杀害。登基三个月后,刘聪就派兵进攻洛阳,第二年派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前后十

  • 明朝哪个皇帝不足一个月就被后宫美色榨干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朱常洛

    清代的褚人获在《坚瓠丙集》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某帝时,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言。后数日,宫人皆颜舒体胖,拜帝曰:‘赐药疾愈,谨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蹒跚,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药渣!’”故事虽然荒诞,寓意却极其深刻。无论多么精壮的男人,如果在美色面前毫无节制

  • 揭秘“讨饭帝”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讨饭帝,朱元璋,大明朝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然而,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

  • 历史上是谁砸碎了朱元璋的“禁止宦官干政”铁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王振

    《明朝那些事》在描述明朝文官与宦官矛盾时,曾经揭示过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厌恶宦官的士大夫,并非仅仅厌恶宦官们的行为,更是潜意识的妒忌作祟:自己饱读圣贤书,历尽寒窗苦,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却最多只是个熬资历的小官。可这群肢体不全的阉人们,要学问没学问要品德没品德,只是因为离着皇帝近,就有呼风唤雨的好运气。

  • 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邪恶女魔头 武则天排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米拉辛德雷

    传统上,妇女被认为是弱势的一方,但有时候事情不非如此。纵观历史,一些妇女已经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强势的一面。比如中国的武则天,慈禧等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历史上最邪恶的10个女人。NO.9 武则天女皇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

  • 宋太宗治国方针是什么?主要转向哪一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太宗,治国方针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真正彻底开启这扇幸福之门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因为:文人机会多了、地位高了。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正月,宋太宗当上皇帝才两个多月时间,就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有很大不同,主要有四点。第一,录取人数多。宋太祖在位16年,科举考试举行了15次,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