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第一人:细数秦始皇嬴政的千年历史功绩

千古第一人:细数秦始皇嬴政的千年历史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75 更新时间:2024/1/17 21:30:12

千古第一人秦始皇公元前221年,中国统一是必然的。但由嬴政来完成,却是一个偶然。既然统一了,国家元首就不是区区小王了,叫什么好呢?大臣们说,叫“泰皇”吧。他欣然接受“皇”字,又觉得不过瘾,加上一个“帝”字。很简单,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他是始皇帝,子孙后代就是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

后来的中国帝王们,谁也不好意思像他一样,从一到万排序号,“万世”的梦想,只敢在心里惦记着。虽然嬴政不争气的儿子很快就败了家,亡了国,把嬴政的自信变成一个笑话,但历代皇帝们还是承认:想要统一中国,非得有这种既天真、又骄傲的自信不可。

秦始皇并没有生在秦国。公元前259年的正月,他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所以他姓赵,叫赵政。此时,他老爸是秦国交换到赵国的人质,他的老妈是赵国本地富商的女儿。在战国时代,赵政的老爸这就算出了国,还娶了当地土着,生下了第二代移民。

但对于他们的祖国秦国来说,人质,是国王的弃子。只有最不喜欢的儿子,才会扔去国外当人质。身为人质的孩子,赵政的前途还能有什么指望?和别的王公贵族的孩子相比,他的童年简直黯淡无光。没有锦衣玉食,没有成群的奴仆来伺候,更没有人从小就教导他治国的本事。最倒霉的是,他的曾祖父秦昭王一点也不怜惜他们的处境,频频攻打赵国。只要秦赵交战,赵政的日子就更不好过。在秦军发动旷日持久的“邯郸之围”期间,赵国一怒之下,要杀掉赵政的老爸。于是,他抛下赵政母子,仓皇逃回秦国。

但换个角度看,赵政的童年又是幸运的。当时的赵国,是六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也是最有希望和秦国争夺统一权的。它的都城邯郸,自然是一流的都市。比起西部地区的咸阳,邯郸城的吃喝玩乐、歌舞升平不在话下,物质文明毫不逊色。更何况,自从赵武灵王改革之后,赵国不仅在军队中实行“胡服骑射”,在生活中也受到“胡风”的影响。走在邯郸街头,穿着少数民族衣服、骑着少数民族大马、贩卖少数民族货物的景象,并不罕见。

在这座都市里长大的赵政,见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至少,他很小就知道了中原,知道了北方少数民族,知道了百姓生活。见多而识广,“天下”的概念,在他心里朦朦胧胧地发芽了。和关在秦国宫殿里的王孙们比起来,他眼界开阔、生活自由、性情奔放,统一天下的能力,也就在懵懂中发展起来。赵政9岁时,结束了这段旅居国外的流浪生活——秦昭王去世,赵政的祖父安国君继位3天,中毒而死。于是,赵政的父亲成为秦庄襄王。现在,赵国不得不客客气气,把赵政母子送回秦国。回国后的赵政,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家事。比如,吕不韦和他父母的三角关系,七国人都知道。

他管不了这么多,秦国历经数代而累积下来的野心在等着他。他改名嬴政,换上太子衣冠。3年后,父亲去世,他以12岁的稚龄登上王位,却表现出惊人的早熟——他把国事托付给吕不韦、李斯蒙骜等人,不动声色地等待着时间的力量。公元前238年的农历四月,20岁的嬴政在秦国的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仪式,正式接过国家的权杖。就在这一年,他下令:剿杀嫪毐,迁走太后,罢免吕不韦。

从此,他把心思全部放到工作上。统一天下的梦想,以公元前229年灭赵国为开端,一步步变成现实。这其中,他最得力的助手是大将王翦;王翦为他打的最着名的仗,是灭楚之战。

起初,嬴政想用年轻气盛的李信攻楚,他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答:“最多不过20万人。”嬴政又问王翦,王翦答:“非得60万人不可。”嬴政笑道:“王将军老了,胆怯了。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他派李信、蒙恬带兵20万攻楚。王翦也不争辩,只推托有病,回陕西富平的老家。

起初,李信非常顺利,接连拿下楚国两个大城市,得意洋洋地打算和蒙恬会师,浑然不觉楚军主力正在紧紧跟踪他们。楚军追了三天三夜,终于出手,攻入李信的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

消息传到咸阳,嬴政震惊了。他立即赶到王翦的家乡,郑重道歉:“我没采用将军的计策,轻信李信,使秦军蒙受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弃我于不顾吗?”

嬴政一再致歉,王翦终于复出,条件只有一个:非60万人不可。嬴政答应了,并亲自送大军出征。在前线,王翦构筑坚固的营垒,守而不战。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好吃好喝。过了一段时间,王翦问:“士兵们在玩什么游戏?”手下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王翦点头:“士兵们可以派上用场了。”

果然,休养已久的60万秦军,如虎狼之师,杀楚将项燕,俘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嬴政如愿以偿,成为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他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他霸占“朕”这个汉字,他的命令是“诏”;全国郡县,事无巨细,均由他裁决;聚天下财富于咸阳,也没收天下武器于咸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年少时的奔放顽强,变成了任性诡异。他讨厌平民,就给老百姓取了个绰号叫“黔首”;他讨厌商人,就把商人们抓起来,让他们去攻打南越;不知道为什么,他还讨厌入赘者,上门女婿都和犯人一样入伍。

当然,他的想象力也留下了不少杰作。比如,他修建的“驰道”,宽阔笔直,有的地段甚至铺上了木头制作的轨道,看上去和今天的铁路没什么区别。他就在自己的“木头铁路”上舒舒服服地坐车巡游,去寻找新的刺激——长生不老。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问题上,谁也没有我们的始皇帝斗志昂扬、不屈不挠。他两次派方士入海,去寻找仙方。结果自然是一去不回。精通法家治国权术、擅长含而不露的秦始皇,为什么心甘情愿上江湖术士的当?

公元前22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陨石上刻着“始皇死而地分”。他把附近居民全部杀死,放火烧毁了陨石。一个自信有万世统治的霸道之人,为什么会对一句“反动标语”如此害怕?与其说他在恐惧死亡,不如说他在恐惧统一国家的大厦将倾。秦始皇比谁都明白,自己一手建立的统一帝国,完全围绕他一个人运转。他在,统一就在;他不在,统一也就不在。

最终,公元前210年的夏天,一对车马飞驰在通往咸阳的驰道上,扬起了丈许的黄沙,飘出鲍鱼的恶臭,竭力遮掩着帝国最重大的秘密——秦始皇死在巡游的路上了。但秦始皇的孤魂,却死死地抓住了后世的所有封建帝王。他们大都继承了秦始皇的缺点:高高在上,傲视天下。却很少有人学会他的优点:自信,并且开创一个未来。

标签: 秦始皇嬴政功绩

更多文章

  • 杨广是怎么登上太子宝座的?太子杨勇被废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太子宝座,太子杨勇,杨勇被废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登大位后,即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杨勇当了整整二十年太子,却在杨坚暮年之际,被废为庶人,取而代之的便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那么,杨广是怎么登上太子宝座的呢?综合《隋书》、《资治通鉴》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杨广能从兄长

  • 秦朝丞相李斯为什么会被腰斩?李斯被处死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朝,丞相李斯,李斯被腰斩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升至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最终却落了个被腰斩的结局,这是为何呢?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

  • 广结天下名士:枭雄曹操借助舆论踏入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枭雄,舆论,仕途

    特殊的时代有特殊的游戏规则。汉代盛行品评人物之风,声名直接影响士子的仕途。要想使自己声名远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炒作。曹操就实践了一回,只是做得有些露骨,有些霸道,一旦求得名士的赞许,便心满意足大笑而去。或许这就是枭雄的独特之处吧。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其职用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议

  • 揭秘:一代废后孟氏如何两度垂帘挽救宋室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代废后,孟氏,垂帘,宋室江山

    一代废后孟氏:北宋靖康之难,至今想来,犹让后人感觉屈辱。当时汴京所有值钱的人和物,几乎被金人一网打尽。在这场被后人称作“靖康耻”的文化浩劫和资源掠夺中,仅有两位皇室成员得以幸免,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一个是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赵构的故事,人们多耳熟能详,然则孟氏的传奇人生,就鲜为人知了。孟氏

  • 揭秘美女貂蝉的最后结局:貂蝉是被关羽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貂蝉,关羽

    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怎么死的呢?吕布兵败死于白门楼,貂婵后被人送于关羽军中。关羽于军帐中招见貂婵。貂婵跪于帐下,粉首低垂,一女子在这千军万马之中身影却安然如岳,关羽很是奇怪,如貂婵这种以容貌取乐于男子之女何以如此。关羽命貂婵抬起头来。关羽凤目微睁,不禁后悔万分。只见貂婵桃面杏目,秀眉微锁,朱唇轻启一

  • 康熙到底活了多少岁:揭秘康熙皇帝是如何养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再为61年,活到69岁,康熙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日常也是非常注意保健养生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康熙皇帝的养生之道。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

  • 飞将军李广:一个被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广,飞将军,性格

    悲情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攻略的战争。景帝、武帝时曾任陇西、北地、右北平等郡太守,匈奴畏之称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卫青攻匈奴,因无向导迷路失期,自缢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长孙李陵,也都是一时名将。我对李广有一点偏好,因为书上说:“李广老

  • 真实的贞妃:中国最后一位为皇帝殡葬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贞妃,顺治,董鄂妃

    1661年2月5日,顺治帝龙驭上宾,享年24岁,是一个短命天子。顺治一咽气,居然有两个人自愿为之殉葬。一个是他的妃子:贞妃。其实,顺治帝并不喜欢她,因而,她也没有生育,默默无闻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封号。她自愿殉葬,应该是一时急火攻心所致。另一个是顺治帝的贴身侍卫傅达理,傅达理以身殉主后,朝廷特准他葬

  • 窦皇后传奇:阴差阳错被送错人却时来运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窦漪房,阴差阳错,传奇

    窦皇后传奇:窦皇后就是着名的汉武大帝的奶奶,窦氏本是赵国的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人,出身穷困,由于生计艰难,也是为了让家里能得到一些钱,遂以“良家子”的身份到吕后的宫中当使女。窦女在吕后手下过了一段时间,赶上吕后为收买刘邦的各个儿子,便把自己手下的女子调出一些,给刘邦几个为王的儿子每人分五个。

  • 揭秘:正史中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瑜,正史,完美

    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