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哪位官员竟然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哪位官员竟然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4/1/9 17:35:18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伯行(1651-1725)。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只是张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却照贪不误,就无法约束部下,遏制贪腐。张伯行一生历任督抚要职,任所多在富庶繁华之地。但他生活简朴,衣服饮食,始终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网络配图

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官员按照老规矩,给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奢侈豪华,不仅没有获得赞许,反而受到严厉批评。张伯行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华丽用品都是百姓分担承办,立即断然拒绝,下令归还百姓,只取前任官员旧物使用。

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从偏远之地来到繁华的大都会,人皆喜之。张伯行却深怀戒惧,如履薄冰。有了在福建的教训,这回他入境之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铺设官署。等他来到官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然自得。

有属官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他个人在江苏官署的日用度,大多从河南老家带来,尽量不用公家钱物。无锡县令每日送来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最大馈赠。但当他得知,这些泉水全是科派百姓运送,就坚辞不受。

守正不阿:不逢迎媚上,不滥权欺下

清代的官场,上下级之间馈送成风,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张伯行对这类“潜规则”深恶痛绝。他初任江苏按察使时,依陋规要给总督、巡抚等上司馈送“见面礼”,大约需白银4000两。

这几乎是他二十年的俸禄。不贪污从而来?张伯行说,我做官不取民一钱,怎能置办这种陋规!他赠送上司和同僚的见面礼,只是家乡的土特产,不值几个钱。督抚大员心怀怨恨,皆谢绝不受,张伯行却我行我素,心怀坦荡张伯行出任过很多要职,尤其是做封疆大吏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谒,他都一律谢绝。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关心民瘼:“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网络配图

张伯行为官两袖清风、廉名满天下。但清廉之外,他为官恪尽职守,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卓著,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走仕途的起点。张伯行的家乡河南仪封县城(今河南兰考),距黄河故道不足三里,常受洪水的威胁。

康熙三十八年夏,黄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内,情势万分紧急。当时居家读书的张伯行当机立断,招募民工,筑堤截水,救仪封城于危难之中。河道总督张鹏翮视察他所修筑的河堤后,大为惊奇,向朝廷奏请张伯行参与治河。张伯行参与当地治河工程,先后督修黄河南岸河堤200里,筹划水道,使蓄泄得宜,漕运畅通。

因他尽心河务,勤敏办事,为人诚实,卓然有守,又被推荐去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到任后,他清理财库弊政,革除陈规陋习,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保证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他总是出现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督理工程,终使水患消弭,重现沃土肥田。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张伯行为官,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正发生大饥荒。面对灾情严峻,他首先从河南家中运来粮米、赶制衣物,免费分发,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然后一边申报朝廷,一边发放仓谷两万余石救济灾民。当地巡抚指责他擅动仓谷,张伯行争辩说:灾情重大,如不急加赈济,灾民性命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假如因擅动粮谷而问罪官员,恐怕以后官员们都以此为戒,只求自保,不顾百姓性命,流弊更为巨大。张伯行这种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在福建巡抚任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赈济灾荒,平抑米价,设置社仓,储备荒年;广设学校,修建义塾,培养人才,刊刻书籍。同时,他整治属吏。奖廉惩贪,镇压豪强,打击恶吏,一时间官吏士民竞相奉法,社会秩序井然。又毁淫祠数百所,裁减僧尼,不到三年,福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政绩充分显示出张伯行的行政能力,受到了士民赞誉,称他“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砥砺道德:“居官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网络配图

张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家学家教深厚。他熟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在得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作为士人,他在野时民胞物与,心怀天下,砥砺道德,培养能力,出仕后廉洁奉公,实政为民。

儒家自律、诚敬之道,对张伯行的为人、居官有深刻影响。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奖时说过:父亲当年常常训诫我,当以廉洁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是不孝。这种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但康熙皇帝十分赞赏他“居官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康熙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曾召集训谕地方官,不但亲自保举张伯行,而且当场升他为福建巡抚,并勉励他说:“将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君。若贪赃坏法,天下笑朕不识人。”

张伯行遭人陷害,将被革职之时,康熙帝却依旧信任其人品官品,特加保全:“如此清官不为保全,凡为清官者何所赖以自安?”并且常以张伯行为表率,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当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皇帝另一面:唐玄宗打马球率四人力克吐蕃十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玄宗

    马球冠军:唐朝君主唐朝,马球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唐朝人玩马球一般分成两队,每队有10人左右。球门就安放在球场中间。就是把一块大木板竖着埋在泥地里,埋一半,留一半,木板当中挖一个直径不到半米的圆洞,马球穿过圆洞才能得分。网络配图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就是马球健将。《封氏闻见记》中记载,李

  • 清末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的养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

  • 三国名家诸葛亮竟自创八卦阵的到底有多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八卦阵,三国时名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

  • 解析历史上汉文帝刘恒究竟是什么时候驾崩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恒

    历史上的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个皇帝,高祖刘邦的儿子,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当时吕雉为后,刘恒与他的母亲薄姬在宫里的日子很不好过。为了结束这如履薄冰的日子,薄姬母子才想到般出汉宫,封地为王。这才有了历史的刘恒。网络配图刘邦一生共有八子,而吕后仅生了一个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之后,吕后为了自己

  • 昔日宠妃温僖贵妃遭康熙冷落多年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昔日宠妃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为康熙帝在位时的宠妃之一。她出身满洲镶黄旗贵族,与孝昭仁皇后同为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家世十分显赫。温僖贵妃图据清宫档案记载,温僖贵妃于康熙早期入宫,曾在康熙二十二年时,为康熙诞下皇十子胤䄉,继而被晋封为贵妃,一度得康熙帝爱幸。后因秉性桀骜,干涉朝政,及其子胤䄉谋反事宜而遭致康熙厌弃

  • 三国里人人喜欢的英雄刘备竟是个奸诈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人人眼中的英雄刘备,恐怕许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他没有野心,不像曹操那样,野心勃勃。可是我对他的看法不同。一,其实刘备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的野心确实是不比曹操要小,只是那时的人们眼拙看不出来罢了。网络配图首先就是在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几乎是带着全城的百姓,因怕曹操屠城

  • 当过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贺

    无论是“昌邑王”还是“海昏侯”,在西汉诸多的王侯公卿中,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但是,打开西汉的帝王世系谱,在汉昭帝刘弗陵的后面赫然发现了第二代“昌邑王”,同时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名。这位无庙号、无年号、无在位年期的“三无”皇帝一生犹如升降机一般的跌宕起伏。他本可偏安一隅,在富

  • 明朝最会玩的两个奇皇帝 顽皮皇帝一生就知道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纵观中国古代二十四朝,明朝的君主最为后世称奇,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的其他皇帝可谓个个都是奇才,有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有促织天子明宣宗,木匠皇帝明熹宗、贪玩皇帝明武宗等等,其中两个最会玩。网络配图嘉靖皇帝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很出名的皇帝,原因有很多。第一,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明朝排第

  • 清朝雍正皇帝反腐查及子孙 致使无官不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雍正

    回望历史,在清代雍正一朝,反腐工作开展得惊心动魄,尤其是查及子孙,穷追猛打,搞得贪官胆寒心惊,有效地遏制住了反腐之风,“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之说,熠熠闪光,彪炳史册。康熙年间,官员的贪污现象已相当严重,一些大权在握的大官僚肆无忌惮地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如满族大臣索额图、明珠,汉族大臣徐乾学兄弟、高士奇

  • 揭秘齐桓公为什么一定要遣散后宫三千佳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富国强军,使得齐国逐步崛起,开始六合诸侯,雄霸天下,气势何其恢宏,何其壮烈。但另一面来看,英雄都爱美人,在那个时代,普通中等国家君主就有后宫佳丽三千,更何况是霸主齐桓公。但是,你知道么?齐桓公曾经打开宫门,主动遣散了后宫佳丽们,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