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莲教领袖唐赛儿做尼姑是为了躲避朝廷追捕?

白莲教领袖唐赛儿做尼姑是为了躲避朝廷追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3/12/29 4:22:44

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那么唐赛儿究竟是不是尼姑呢?她为什么要藏身尼姑庵?

白莲教发源于朝时期,到明朝时期已经是支派林立,白莲教自创立时期就有两种极端色彩,善,即引导民众向善;叛逆,即成为教众想改变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白莲教具有充分的有群众基础,敛财积蓄,农民武装。因此,有些别有用心的教派会依附于白莲教的名号,才能更好地成事。从根源上来说,他们都是佛教分支,唐赛儿也是佛教徒。

唐赛儿所在的北方白莲教分支,依然是崇尚佛教教义的。但是并不能说参加造反的都是尼姑、和尚,唐赛儿至少在她参与造反之前是有家有室的,怎么会是尼姑呢?封建时代的造反运动,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归根到底,唐赛儿还是农民的代表。

那么唐赛儿为什么选择尼姑庵藏身?当时佛教倍受朱元璋的打压,甚至是敌对灭杀,为了能够保全白莲教,想钟鸣鼎盛的建立道馆是绝不可能的。只能化整为零,通几个人就成为一个道观,且没有了道观建筑的符号,便于躲藏。白莲教教众之间极其团结,唐赛儿藏身其中,或者借助其力量,躲避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捕杀,也是很有可能的。

唐赛儿传奇

造反似乎成了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政权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不在少数,但是多以男性为主。能够在历史的星河中留下色彩的女人却不多,明朝时期的山东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就是其中灿若星辰的一颗。

巾帼英雄唐三姐的历史传奇人生,其实在历史上的记录极其短暂,从揭竿而起、一呼百应上了卸石棚寨到兵败转移,仅仅是六十多天而已。但是她表现出来的沉着大气、有情有义、智谋双全、武艺卓越确是很多男人也望尘莫及。

在一个男性主权的社会里,拥有美貌的唐赛儿是一个卑微的,但是从小的艰苦生活造就的她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她在林三死后能够擦干泪水,为夫、为父、为母、为天下百姓报仇,造反这条路不好走,况还是一个女人在走。

占据卸石棚寨子,将寨子划分为四块,并且将毕生所学的兵法、武艺发挥到极致,在小小的卸石棚寨开挖军事建筑,穿越明军控制之下的封锁,来回于各县之间集结力量,一呼百应。

她更传奇的一点,就是善于造势,她看中白莲教的宗教特点,给自己的出世营造了一个神话,祭拜夫君时天降一石匣子,在内发现兵法幻术,从此可预知未来,能够预料战事。多么聪明的女人,善于用计谋,看透高凤的狂妄自大,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最终大溃敌军,让永乐帝大惊失色,给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以沉重打击。

唐赛儿为何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一片焦土,浮尸遍野。朱棣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绿林好汉。

更多文章

  • 太监也有老婆:魏忠贤曾与他人共用一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忠贤

    客氏之所以要力挺魏忠贤,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俩是“两口子”,伴侣关系。在古代宫廷中,太监和宫女长期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生理和心理不免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流行一种“对食”关系。从字面上看,是男女合伙吃饭的意思,实际就是临时夫妻。两人虽不能真的“那个”,但意思意思也聊胜于无。网络配图早在汉代,

  • 历史上专爱偷大臣家的东西的著名小偷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桓帝刘志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大臣家的东

  • 堂堂一个皇帝死后头颅竟被人做成了酒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理宗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施以杀手的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前一秒还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就可以给你按个欺君枉上的罪名,没株连你九族算你好福气。相比于西方帝王受到教会的制约不同,在我国天子是高于一切的,他说的说的话就是规矩,所谓君无戏言,只

  • 唐太宗宋太宗都是弑兄上位为何后人评价差异如此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唐太宗、宋太宗都是弑兄上位,为什么对他们的历史评价截然不同?两人的上位都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唐太宗逆取而顺守之,又大略雄才,在历史上开创了贞观之治,登顶的手段自然大家都不在乎了;赵二要是能北灭契丹(李世民征服东突厥),西剿党项(李世民灭吐谷浑),甚至再拿下河西进驻西域,那.....名声只会比李世民更响

  • 秦始皇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竟是自卑作祟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的野马,从不后顾,只知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

  • 揭秘明朝开国第一元勋 一生纵横八方驱除鞑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达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虽然知名度上可能与春秋战国,三国,大唐时代上相比有所欠缺,但是明朝将领的传奇色彩却一点不逊色于古代的名将,只是我们可能了解不多。现在,就让小编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位千古名将吧。这里要说的就是明朝的开国功勋——徐达。网络配图徐达农家出

  • 汉明帝反腐绝招:只要贪污不管涉及谁一查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明帝

    汉代董仲舒说过:“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从历史来看,一种弊端产生了,就会出现新措施来纠正它,但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原有的新措施往往会过度发展,产生新的弊端,最终不得不加以改革。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屡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借鉴先秦诸侯割据,天子大

  • 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北魏今非昔比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孝文帝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时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当年四月,拓跋珪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 汉武帝晚年为什么要诛杀太子与皇后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晚年诛杀太子之谜:晚年汉武帝昏庸,相信巫蛊之术。于是就有人利用这个陷害卫家,(就是在卫家放一个小人,那种上面有生辰八字的),之后卫青俩儿子被皇帝杀掉,卫子夫看大势已去,迟早会牵连到她和她儿子,就一起自杀了。1 案发背景汉武帝的晚年要多荒唐有多荒唐,不光是他本人,整个京城长安都很荒唐。怎么呢?如

  • 揭秘有史可载的六位杰出将领 岳飞万古流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岳飞

    第六: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作战指挥能力实属一流。为刘邦扫平项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惜,最终也没能逃脱一个被卸磨杀驴的下场。第五:这个李靖可不是神话里的托塔天王,他是大唐开国年间的战神。当初唐太宗发动玄武门政变,若不是李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怕成不了事。网络配图第四:徐达可是大明朝的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