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哪一点上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揭秘:诸葛亮哪一点上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89 更新时间:2024/1/26 23:58:41

就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司马懿也强不了多少。

明代学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诸葛孔明、司马懿智勇相等。”

但为什么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而不是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哪一点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这要从“根”说起。

三国蜀汉集团,一直以正统自居。但这绝不是仅仅由领军人物的“汉室宗亲”身份所决定。不可或缺的砝码与说服力,还来自整个政治集团里核心成员均具“汉才”特征。

网络配图

蜀汉集团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比之魏吴,确实更符合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标杆的“汉才”的伸展。

不管是刘备之用人,还是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以及关羽的万人敌,均丰富了汉才的内核——仁、义、智。说白了,蜀汉之汉才,可以诠释为:儒家之学统,“仁者无敌”之武功。

在三国时期,“汉才”的突出特点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品质和能力的两个方面:倡导既要有坚定不移的忠君报国的政治思想、符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修养,又要有能应对残酷竞争,应对战争的良好的专业本事。

诸葛亮的汉才,吸取了先秦两汉以来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思想,治军偏重于法,理政则偏重于儒,但其核心思想仍为儒家思想。

从汉才所突出的“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一体化”角度看,三国统治集团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明显的差异。

曹操早年对儒学就不以为然,他“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与儒家倡导的人品修养格格不入,后来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诸多威逼皇上至尊的大逆行为;曹丕则干脆篡汉,直接取代汉江山;司马氏又以阴谋取代曹氏江山:这些在儒家看来,都是不能容许的。曹氏、司马氏被儒家视为“奸贼”,概因于此。

孙吴集团对汉室、汉制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乃首鼠两端的有奶就是娘的犬儒,在儒家看来也是不可取的。

网络配图

汉才在三国时期的对外作战最杰出表现,亦是以“攻心”为代表的诸葛亮降服彝族首领孟获,七擒孟获的传奇,是汉才“仁者无敌”的延伸与升华。这也是最能体现诸葛亮丰富汉才的战例,

彝族首领孟获最终对诸葛亮的汉才感佩不已,那里不仅有“智勇”,更有“大汉仁义”。

可见,诸葛亮被历史公认的根本原因,是他继承了“汉才”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他的确超越了同一智商水平的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为何比曹操短寿?诸葛亮活了多少岁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曹操,相信许多老年朋友都耳熟能详。据书中记载,诸葛亮54岁去世,而曹操却活至66岁而终。两者的寿命相差了十二岁,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以忠君扶蜀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边,既不练功,也不习武。为了一统天下,诸葛亮常常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这是既劳精又费神的事。他还习惯于晚睡早起,一生谨慎小心,军中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躬亲,整天弄得精疲力竭。这种身心劳累的负担,年轻时还能应付,一旦过了中年,就会显出快速衰老的征象。

据史书载,诸葛亮的使者到了魏营,司马懿不问军中之事,单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忙闲情况。使者告诉他,诸葛公向来喜欢晚睡早起,罚打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处理,可早饭却吃得很少。司马懿听后马上得出结论:“亮将死矣!”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不久在撤退途中,诸葛亮就忧虑呕血而亡。以现代眼光猜测,诸葛亮晚年很可能得肺结核和肝硬化之类的病,因肺部疾病大咯血或肝硬化后期门静脉破裂出血以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诸葛亮长期以来,劳逸不平衡,营养与精力消耗不平衡,再加上后期政治上处境艰难,军事上进退维谷,因而造成情志上的郁郁寡欢,是他有可能罹患肺脏和肝脏疾病的原因。

再说曹操,他的寿命不算长,但离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只差了四岁,算得上是正常的“寿终正寝”,至少不能说是过早谢世吧!

网络配图

曹操和诸葛亮不同,他年轻时就习兵练武,身体底子打得不错。他白天“讲武策”,夜间“思经传”,常倚案“卧视书籍”,也是够累的,所以头痛病经常发作。不过他很讲究养生,也懂些医术。曹操身边养了一大批养生家,其中颇有名气的有庐江的左慈,憔郡的华佗,甘陵的甘始等人。他确实按照甘始、左慈、华佗延年的方法去做。曹操也曾向当时的养生家封君达询问养生要点。

曹操带兵行军打仗,艰苦的军事生涯,练就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体魄。曹操喜欢喝粥,自己也有些养生小经验。《魏武遗令》说,曹操每当半夜,身体稍有不舒服,等到天亮便喝热粥取汗,汗出以后,再服当归汤。

从诸葛亮和曹操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注重自身的养生,对寿命长短有着直接影响。这也是留给后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要迫害天主教徒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李昰应是朝鲜汉城人,他同时也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保守派政治家,因为早年间被封为了“兴宣君”,但是在自己儿子也就是朝鲜26代君主李熙继位后,被封为了“兴宣大院君”。那么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李昰应是朝鲜非常出名的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书画家,身处朝鲜王室的李昰应并没有继承王位,登上王位的

  • 名士龚自珍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 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龚自珍

    龚自珍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网络配图所谓的“五毒俱全”,除

  • 皇帝的遗书:崇祯帝自杀背后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导读: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

  • 宋代皇帝中的足球狂人:宋太宗曾带亲王举行球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说,足球的发源地在中国。现代足球,古称蹴鞠。网络配图《水浒传》有个高俅,踢得一脚好球,是北宋末年足球侠。“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发迹之前,混在开封,陪一班公子哥儿斗鸡走马,闯红灯,拉皮条,搞点风花雪月,四处游逛。后来犯事,挨了二十脊杖,被逐出首都,

  • 亡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以身殉国的五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

    导读:在亡国之际,能够做到遇敌不乱,意志坚定,大义凛然,誓死不愿投降,以身殉国的皇帝却不多见,历史上登场了仅有五位,他们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他们在面对国破家亡之际,身子骨里体现出来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殉国精神,实属可嘉,至今仍让后人竖起大拇指对其称赞不已。网络配图一、后梁末

  • 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十大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人物

    导读: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有过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们经受数年的考验,从而成为了有名的人物。然而,有太多的人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被我们知晓。十大著名人物之一 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

  • 张居正不给隆庆皇帝建陵 而用了一个废弃的陵园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

    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间六年,算是明朝一个比较中庸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也没有大的过失。即位之初,穆宗颇有节俭之风,在朝政的处理上,也不乏振兴之举,面临着世宗遗留下来的严重财政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他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虽然没有形成“中兴盛世”的局面,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宗朝遗留的一

  • 历代均有皇帝喜欢寻欢青楼 同治皇帝最倒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同治

    中国历朝历代,那些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都是坐拥三宫六院、有三千佳丽伴其左右的风流皇帝。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总是试图走出皇宫,到那些烟花柳巷妓院之中寻求更大的刺激,那么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是沉湎于青楼的呢?青楼乃是烟花柳巷之地,更是被一些道学先生骂为伤风败俗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 揭秘王朝中唯一能镇得住慈禧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

    奕訢的硬骨头,后来体现在敢与慈禧太后相对抗。慈禧有一宠臣,欲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门官不允许,称其违背祖训(此门是皇帝本人进出的御道),双方就争吵起来。慈禧偏袒自己的走狗,要奕訢和刑部处死一点不给面子的门官。奕訢严词拒绝。慈禧很下不来台:你算老几?敢顶撞我?奕訢不服软:我是恭亲王。慈禧威胁:我撤了你

  • 清朝名将年羹尧为什么沦落到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