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巨贪和珅凭借什么"反腐"高招赢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巨贪和珅凭借什么"反腐"高招赢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80 更新时间:2024/1/23 16:10:48

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选择李侍的“家人”(古时称仆人为“家人”)张永受作为李侍尧案的突破口,刑讯张永受,他终于开口说话,交代了李侍尧以下罪状:借办贡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属勒索银两;将珍珠卖给下属,收取银两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属银两共计3万余两。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京审讯。主动或被迫送银子给李侍尧的下属们一并革职,审问定罪后,均被送新疆伊犁充当苦役。李侍尧在云南的住所被查抄,计金银、珠宝、洋货、名画共901项,也由和珅押解进京。

网络配图

因成功办了此案,和珅更得乾隆帝赏识、宠信。和珅向乾隆帝奏报,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官库多亏空银两,亟宜清查、整顿。乾隆帝拟委派和珅为云南总督,让他来解决云南的问题,只是考虑到前任云南总督李侍尧是和珅查办的,不宜由和珅接替李侍尧,乃改由福康安接任云南总督。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和珅完成使命,向皇上汇报情况,涉及云南食盐管理、钱币制度、边境事务,说得头头是道,符合皇上旨意。乾隆帝当场表态,授予和珅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等结婚年龄一到,即举行婚礼。和珅查办李侍尧案,是名利双收。

和珅这次反贪,主要经验是反贪要选准突破口。他选的突破口是深知内情的仆人。撬开了仆人的嘴,掌握了大量线索和证据,然后扩大战果,查办对象就难以守住自己的防线。和珅的“反腐高招”告诉我们,一个官员若贪腐,是瞒不过身边人的。不法的事,他不便直接出面去做,常常要借身边人之手。这样,他做的见不得人的事,便为身边人所掌握。一般情况下,身边人会为他保守秘密;然而,当身边人受到审查时,为自保,会供出所掌握的主子的情况。所以,撬开家奴的嘴,是彻查贪官罪行的好办法。

从反腐能臣到贪官保护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说他们贪纵、营私,向各州县索贿,各州县仓库储存的银子严重短缺。乾隆帝命和珅、左都御史刘墉至山东调查、审问,又派钱沣同行。

和珅查国泰的案子,一变两年前查李侍尧案那种坚决的态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配图

据许国英《清鉴易知录》一书记载,钱沣知道国泰是和珅党羽,便提前几天出发,到了良乡,停下来微服察访。见官员的仆人乘良马经过,他跟踪了一段路,得知仆人是和珅府上的。不久,那仆人回头,路遇钱沣。钱沣搜其身,得国泰给和珅的密信,信中多隐语,大意是已借银填补官库亏空。钱沣立即向朝廷奏报。和珅知谋已泄,不敢公然回护国泰。

《清史·和珅传》虽然没有明说和珅向国泰通风报信,但写道:“和珅阴袒国泰,既至盘库,抽视银数十封,无阙,即起还行馆。”和珅到官库,抽查了几十锭银子(官银50两为一锭)。他一不看银子的成色,二不称银锭的分量,草草抽查几十个银锭,就起身返回下榻的行馆。这分明是走过场,分明是应付朝廷,应付舆论,保国泰过关。

左都御史刘墉坚持原则,御史钱沣更是下决心排除干扰,追查到底。他要求封库,和珅不得不同意。次日把库银仔细查一遍,发现银子成色与官银不同,都是从商人那里借来充抵的。国泰等人的罪行得以查实。国泰、于易简被判斩立决,乾隆帝下令改为斩监候,关进刑部大狱。新任山东巡抚明兴递上奏疏,说排查山东各州县仓库,总共短少银子200多万两,皆国泰、于易简在任时所造成。乾隆帝命国泰、于易简二人在狱中自杀。

和珅所以要庇护国泰,所以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在两个坚持原则的官员面前庇护国泰,就是因为国泰是他的党羽。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和珅当官久了,很会揣摩乾隆帝的旨意,并善于利用皇帝的喜怒达到陷害人或包庇人的目的。不投靠他的,他就设法使皇帝生此人的气,以陷害之;向他行贿的,即使冒犯了皇帝,他也为其斡旋,或者故意拖延,不处理此人,等候皇帝消气。大官们都把和珅当靠山,搜刮底下的人,来孝敬和珅。

和珅的家奴也“连累”了和珅

网络配图

和珅的职位太多,权太大。王春瑜主编的《中国反贪史》一书说,“他集军事、行政、财政和民族、外交、文化、教育大权于一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权大了,不受制约,就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就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清人昭梿《啸亭杂录》一书写到了和珅在下级官员面前的神气:山东历城县令某某,到京求见和珅,作为日后向人夸耀的资本。他向和府看门人贿赂2000两银子,才被允许跪在和府大门口等候。和珅回府时,在车中见到了跪者,并得知他乃七品芝麻官,于是呵斥道:“县令是何虫豸,亦来叩见耶!”

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驾崩。嘉庆帝旋即下诏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赐死。

和珅第二十条罪状为:“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古时有一句俗话:“宰相家人(仆人)七品官。”七品官怎比得上“宰相家人”气派、奢华?和珅纵容、包庇仆人,成了他的大罪之一。

和珅的家产被查抄出来的到底有多少?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当时大清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说6000多万两银子,有说7000多万两银子。和珅的财产,有说相当于全国10年财政收入的,也有说相当于15年、16年、18年甚至20年全国财政收入的。说他是清朝被查处的第一贪,并不过分。他家的财产,全部折成银子,不是以万两计,不是以百万两计,而是以亿两计。

标签: 和珅

更多文章

  • 揭秘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出卖项羽救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务。每当谈到这段旧事时,项伯老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以是云云,是由于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动静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掩护了刘邦。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为什么要在大战前夜

  • 建文帝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也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但是朱允文并不是朱元璋的儿子,那么朱允炆

  •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何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桓谭《新论》)“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后,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建,逮至明代,又一次创造了修筑长城之高潮,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举国体制”往往与专制政体相联系。以

  • 明朝名臣张居正轶事:曾经感谢让他“落榜”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平民,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最终位极人臣官至内阁大学士。网络配图张居正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赋。有一天,他的堂叔正在读《孟子》,才两岁的张居正在旁好奇地看着,堂叔就和他开玩笑:“孩子,都说你聪明伶俐,不过你要认识‘王曰’二字才算本领。”过了几天,堂叔读书的时候

  • 位高权重的刘墉是整个古代极少见的高寿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位高权重的刘墉

    刘墉的一生不仅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他在书法方面也是极具有盛名,在他生前曾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这四位并称四大家且位居第一。康有为还曾称他是清朝的“集帖学之大成者”。刘墉的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他的书法不同于古人,精华内蕴,味厚神藏。对清代的书法家以及近当代的书法家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关于他

  • 刘墉和和珅纪晓岚之间有什么样的的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墉和和珅纪晓岚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

  • 道光皇帝新年大餐荤菜是鸡蛋炒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道光

    清代的诸多皇帝之中,过年最忙的,当属雍正无疑。网络配图其实,雍正的忙,不只是过年,平常更是如此。不说清代,哪怕和其他朝代相比,雍正的勤政也是罕有敌手的。哪怕过年,这位勤政的皇帝都忙得团团转。还在登基的第一年,雍正就没闲着。照理说,熬了这么多年,才如愿登上了帝位,又是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雍正怎么说也该

  • 战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吴起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起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代表,战国年间的政治改革家,与孙子并称为孙吴,他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思想均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且在历史上占据极大的地位。但是世人对于吴起的评价却褒贬不一,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总体上来看,吴起是一名文物双全的将领,是战国年间极其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领战最多的一位,共领

  • 还有人不愿意当皇帝?宋朝竟然有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曙

    导读: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未得子,遂于宗室内择选幼子以为建储之备。谁

  •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第一,从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