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93 更新时间:2024/2/6 10:41:06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

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

网络配图

第二,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只是留在后方做点儿后勤工作而已,在此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的排名也在诸葛亮之前。

第三,众所周知,刘备对二弟关羽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但是最终却导致了惨败的局面。如果刘备当时把关羽调入川中,而把诸葛亮和赵云留在荆州的话,那可能又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第四,当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举兵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且刘备并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话语中足以见得刘备对法正才算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则还是略逊一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些学者们认为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在战略思想上经常会有分歧。诸葛亮始终坚持自己在《隆中对》中的基本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孙吴,北伐曹操,这样才能兴复汉室。而且其中维护孙刘的联盟,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网络配图

但刘备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他缺乏一定的战略思想,只想割据一方,能够称王称帝足矣,对诸葛亮的联吴想法不太重视,以致发生了夷陵之战。第二点便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是很信任,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吴国身居要职,并且作为吴国的使臣来讨过荆州。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刘备在任用人才时,也不会忽视掉的吧?

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史学名著《读通鉴论》中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有过非常深刻的分析,他写道,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而白帝托孤事件,刘备允诺诸葛亮可以取刘禅而代之,应该说也只能是一种无奈之举罢了。

网络配图

在刘备去世的前后阶段,蜀中益州的土著和刘备所带入蜀的荆、襄旧部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后主刘禅又是平庸之主,很难处理好蜀国大臣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刘备最为信任的法正、庞统都已死,刘备所能够依赖的人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而且当时刘备白帝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

由此可见,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鱼水关系,只是《三国演义》留给后人的一种表面印象罢了。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权奸刘瑾之死:凌迟3357刀割三天 观众买他肉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瑾

    石景山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有座神秘的庙宇:承恩寺。承恩寺动工兴建于正德五年春,建成于正德八年秋天。寺庙的山门额上“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笔。传说这座庙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的。网络配图刘瑾作恶多端,最后被凌迟处死了。他的罪名是“谋反”。正德五年,正是刘瑾倒台的那一年。立

  • 真实的十三阿哥:为讨父宠伏地嗅康熙走过的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胤祥

    胤祥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特殊家庭。他的父亲康熙帝玄烨,因早婚、早育、多后妃,生养了众多子女。在清朝皇帝中,玄烨的后妃人数是最多的,与玄烨同葬景陵的一共55位,其中皇后4人,皇贵妃3人,贵妃1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需要说明的是,玄烨生前册封的后妃,只有皇后3人,贵妃2人

  • 揭秘:诸葛亮哪一点上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就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司马懿也强不了多少。明代学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诸葛孔明、司马懿智勇相等。”但为什么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而不是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哪一点超越了曹操、司马懿?这要从“根”说起。三国蜀汉集团,一直以正统自居。但这绝不是仅仅由领军人物的“汉室宗亲”身份所决定。不可

  • 为什么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要迫害天主教徒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李昰应是朝鲜汉城人,他同时也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保守派政治家,因为早年间被封为了“兴宣君”,但是在自己儿子也就是朝鲜26代君主李熙继位后,被封为了“兴宣大院君”。那么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李昰应是朝鲜非常出名的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书画家,身处朝鲜王室的李昰应并没有继承王位,登上王位的

  • 名士龚自珍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 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龚自珍

    龚自珍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网络配图所谓的“五毒俱全”,除

  • 皇帝的遗书:崇祯帝自杀背后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导读: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

  • 宋代皇帝中的足球狂人:宋太宗曾带亲王举行球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说,足球的发源地在中国。现代足球,古称蹴鞠。网络配图《水浒传》有个高俅,踢得一脚好球,是北宋末年足球侠。“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发迹之前,混在开封,陪一班公子哥儿斗鸡走马,闯红灯,拉皮条,搞点风花雪月,四处游逛。后来犯事,挨了二十脊杖,被逐出首都,

  • 亡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以身殉国的五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

    导读:在亡国之际,能够做到遇敌不乱,意志坚定,大义凛然,誓死不愿投降,以身殉国的皇帝却不多见,历史上登场了仅有五位,他们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他们在面对国破家亡之际,身子骨里体现出来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殉国精神,实属可嘉,至今仍让后人竖起大拇指对其称赞不已。网络配图一、后梁末

  • 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十大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人物

    导读: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有过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们经受数年的考验,从而成为了有名的人物。然而,有太多的人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被我们知晓。十大著名人物之一 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

  • 张居正不给隆庆皇帝建陵 而用了一个废弃的陵园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

    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间六年,算是明朝一个比较中庸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也没有大的过失。即位之初,穆宗颇有节俭之风,在朝政的处理上,也不乏振兴之举,面临着世宗遗留下来的严重财政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他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虽然没有形成“中兴盛世”的局面,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宗朝遗留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