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43 更新时间:2023/12/15 6:36:0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既空前、又绝后的女皇帝。从秦代开始实行皇帝制度以来,皇帝的宝座就只传男,不传女,所以历代都没有女皇帝,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

网络配图

武则天是个权力狂。不仅在当时她一定要登上权力的顶峰,还想改朝换代,传之后世。所以诛锄异己,陷害无辜,为必不可少之举措。这种事情,君子贤臣是不肯干的,还是要寄希望于小人。武则天对小人真是用得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她决定重用一批小人是在公元686年,这时距离她正式称帝,改换国号只不过短短四年时间。

为了防患未然,先下手为强,她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20多个酷吏,鼓励他们告密与罗织罪名,以对付唐的宗室、贵戚和忠于唐朝的老臣。希望通过告密、诬陷、罗织罪名与株连无辜等手段,把这些人铲除干净。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武则天利用酷吏索元礼与周兴主持的两套班子,已经大致铲除了唐王朝氏家族的势力,也包括一些忠于唐王朝的老臣,自己顺利地坐上了大周金轮皇帝的宝座。狡兔既死,走狗当烹。在改了国号的第二年,武则天以“滥杀无辜”的罪名杀掉索元礼并把周兴流放到岭南,死于途中。

网络配图

周兴原是管司法的官员,后来作为索元礼的副手,跟样学样,整死了不少李氏族人。武则天既收拾了索元礼,周兴也不可久留。《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事前一点也不知道。来俊臣假意把周兴请来,问周兴:“如果犯人不肯认罪,你有什么办法逼他招认?”周兴说:“可以拿大瓮,周围用炭火来烤,把犯人装进去,他受不了时,什么都会招认。”来俊臣即时命人搬来大瓮,四面加火,随即对周兴说:“有人告老兄谋反,我奉旨审问,对不起,请老兄入此瓮中。”周兴一看形势不对,赶快跪下磕头,承认罪行,以求早死,免得多受许多活罪。这个“请君入瓮”后来就成了一条很出名的成语。

又过了六年,到了公元697年,武则天想收拾的人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为了收揽人心,她才对来俊臣动手。由于来俊臣害人太多,他被处死之时,仇家都来咬他的肉,挖他的眼睛,撕他的面皮,转瞬之间,肉被咬尽。武则天看到民情愤激,随即下了诏书,列举来俊臣的罪恶,加以灭族,“以雪苍生之愤”。

网络配图

武则天用小人,是利用不是重用,是放手不是放纵。在她当权的40多年中间,她既用君子,也用小人。从古到今,似乎只有武则天真正能够做到“小人为我所用而我不为小人所制”。正因为她能长期保持这种既用君子又用小人的平衡局面,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标签: 女皇武则天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杨坚统治时被后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文帝杨坚

    杨坚为中华民族大一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公元581年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得了政权,创立了隋朝政权,结束了汉族几百年被异族统治的局面。他把年号设为开皇,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勤政爱民,以身作则,他所统治的时代被历史学者称为开皇之治。治,代表朝代兴旺,表示明君之治。历史上成为治的君主并不多,隋文帝用他睿智,英明

  • 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离任时将多数薪俸留官府仓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提起唐代的白居易,很多人对这位大诗人的《琵琶行》、《长恨歌》、《新乐府》、《秦中吟》等诗歌代表作铭记在心,但并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网络配图 他在杭州任刺史三年,离任时,把自己的大部分薪俸都留在官府仓库。离任后他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三年为刺史,饮冰(为国担忧)复食檗(

  • 走投无路的反抗: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陈涉世家》。讲的就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我们可能知道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世家指的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陈胜作为农民被列入世家,可见司马迁是对他非常肯定和推崇的。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呢?秦始皇想长生不死,于是派

  • 巨贪和珅凭借什么"反腐"高招赢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选择李侍尧的“家人”(古时称仆人为“家人”)张永受作为李侍尧案的突破口,刑讯张永受,他终于开口说话,交代了李侍尧以下罪状:借办贡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属勒索银两;将珍珠卖给下属,收取银两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属银两共计3万余两。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

  • 揭秘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出卖项羽救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务。每当谈到这段旧事时,项伯老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以是云云,是由于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动静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掩护了刘邦。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为什么要在大战前夜

  • 建文帝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也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但是朱允文并不是朱元璋的儿子,那么朱允炆

  •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何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桓谭《新论》)“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后,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建,逮至明代,又一次创造了修筑长城之高潮,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举国体制”往往与专制政体相联系。以

  • 明朝名臣张居正轶事:曾经感谢让他“落榜”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平民,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最终位极人臣官至内阁大学士。网络配图张居正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赋。有一天,他的堂叔正在读《孟子》,才两岁的张居正在旁好奇地看着,堂叔就和他开玩笑:“孩子,都说你聪明伶俐,不过你要认识‘王曰’二字才算本领。”过了几天,堂叔读书的时候

  • 位高权重的刘墉是整个古代极少见的高寿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位高权重的刘墉

    刘墉的一生不仅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他在书法方面也是极具有盛名,在他生前曾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这四位并称四大家且位居第一。康有为还曾称他是清朝的“集帖学之大成者”。刘墉的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他的书法不同于古人,精华内蕴,味厚神藏。对清代的书法家以及近当代的书法家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关于他

  • 刘墉和和珅纪晓岚之间有什么样的的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墉和和珅纪晓岚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