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生清廉的曾国藩为什么用公款请客送礼?

一生清廉的曾国藩为什么用公款请客送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83 更新时间:2024/2/20 19:41:29

导读: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称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国藩的起居却穷得像个京官。外国人戈登在同治2年见过曾国藩,让他惊讶的是,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

从百姓口中的“曾剃头”到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口中的“汉奸侩子手”,在大半个世纪里,曾国藩一直顶着骂名。直到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畅销,让据说早已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的曾氏开始“咸鱼翻生”,声名再度显赫,有关曾国藩如何赚得封侯拜相的“成功学”与权术、风水、命相之说,也因此转眼间成为街头巷尾永不过时的谈资。

在“曾国藩热”的背后,穿越一个世纪的时光,我们应如何重新发现这位晚清重臣?带着这个问题,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曾国藩》作者唐浩明,《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张宏杰,曾国藩研究会副会长、湘潭大学历史学教授王继平,中南大学教授、曾国藩的同乡孟泽,逐一撕下附在曾国藩身上一个世纪的标签。

网络配图

标签一:曾剃头

他对“纲常名教”的敌人绝无悲悯之情

2007年,南京曾考虑在莫愁湖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但南京博物院一位专家却对复建牌坊持谨慎态度,原因是“涉及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在南京的许多论坛里,流传着一篇帖子,名为《曾国藩的南京大屠杀》,指出太平天国“天京之战”中,曾国藩的湘军日屠杀量甚至超过了日军,而曾国藩也由此被冠上了“曾剃头”、“曾屠户”等称号。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却被青年毛泽东嘉许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对于同一场战役,却有着截然相反两种评价,这在历史上当属罕见。

一个多世纪后,我们当如何重新看待“曾屠夫”?孟泽说,“曾屠夫”并不完全是曾氏被妖魔化以后的命名,其实也表明了他所谓的“霹雳手段”、“乱世重典”在今天看来的反人道性质。曾氏虐杀李秀成,他的老友刘蓉在四川“凌迟”处死石达开,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于在绝望的饥寒中以血肉之躯作为抵押来抗争的人们,并无恻隐之心,对于他们所认定的“纲常名教”的敌人,他们也绝无悲悯之情。然而,我们所在的世界,或者说我们所乐于认同的世界,已经不是需要通过“名教纲常”来维护的“家天下”了。

但心狠手辣,帮助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能否成为曾国藩的一大症状?孟泽和张宏杰都强调,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曾国藩为“汉奸侩子手”却全无道理。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与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仿佛是两个磁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太平天国都代表“中国革命史”的重要一环,站在对立面的曾国藩也不得不被树立成“魔头”的形象。

“如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资料稍有涉猎,就会发现,如果太平天国真正统一了中国,洪秀全真的引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那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汉奸’的评价只是那个时代、那种政治氛围的产物,如果范文澜活到今天,估计他也会推翻自己的结论。”张宏杰说。

标签二:清官

他自身清廉,却用公款请客送礼

网络配图

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为曾国藩算了一笔经济账。在现存的资料中,他找不到任何一笔曾国藩把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他终身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及至身后,曾国藩只剩下两万两存银,在晚清时代算得上相当清廉。

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称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国藩的起居却穷得像个京官。外国人戈登在同治2年见过曾国藩,让他惊讶的是,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曾国藩的幼女曾纪芬曾回忆道:“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

孟泽曾经到过离湘乡县城80公里的乡间参观曾氏故居“富厚堂”,“那是一所在乡间算得上宽大的房子,却也想象不出当年的奢华,院墙是土夯成的,所有的房间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的痕迹”。然而,当时身为封疆大使的曾国藩,却为弟弟花钱七千串修建如此的府第而感到自责,自以为无颜面对父老乡亲,而曾国藩真正的出生和成长地是“白玉堂”和“黄金堂”,那更是名不副实的乡间普通住宅而已。

“一种类似于禁忌的文化自律让曾氏位极人臣却渴望与百姓保持相同的简朴俭约,除此之外,对他来说显然并不存在别的约束。”孟泽说。唐浩明也认同这个观点:“他没有受贿过”。

但正如老话所说,水至清则无鱼,如同海瑞那样清廉得一尘不染的官员只能被当成是道德模范让人顶礼膜拜,但却办不了实事,也注定成不了大事。《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作者张宏杰说:“曾国藩的佚事中缺少‘囊橐萧然’、‘贫不能殓’这样容易涌动人悲情的极端化情节。”张宏杰形容曾国藩不比海瑞,他不是“自虐狂”,在曾国藩为官的终身,对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十分的尊重,庆吊往来,礼数周到。“他晚年成为总督后,和当时大部分的官员一样,送礼请客,很多时候用的也是公款。”

“应该说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唐浩明这样看待曾国藩这个“非典型清官”,他把钱都用在了公务上,而非进了自己口袋。“历朝历代,皇权政治的坍塌,往往是从贪开始的。从这一点看,曾国藩堪称‘补天’之人。”孟泽说。

标签三:完人

他成天道貌岸然,但也为祖父生日筹集“份子钱”

在晚清乃至民国时,曾国藩俨然被捧至“教主”的地位,之后又被视为“屠夫”,再到现在铺天盖地的“曾国藩热”。在一个世纪的时光里,曾国藩一直都似京剧脸谱,不是大奸便是大恶。对于这股热潮,孟泽表示:“是举国若狂的唾弃或者膜拜,那只是说明时代及其观念的混乱与不知所措而已,并不是冷静和理智的状态。”

200年后,曾国藩如何再次还原为“人”?于今年增订完毕《曾国藩全集》的唐浩明说:“我们增订了50万字,主要是奏折。要从这点新发现的东西去改变人们对曾国藩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只能说,通过这些增订的奏折,补充丰富了人们对他的理解。”

网络配图

而张宏杰的感受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通人对于曾国藩的看法:“最初接触曾国藩时,他不过就是个挺没趣的老头儿,长得土头土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写过一大堆絮絮叨叨无比唐僧的家书,仅此而已。”

但真实的曾国藩不可能只是一本励志的成功学故事,更不可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完人”。“我发现,细节中的曾国藩,其实挺有意思的,比如他很少洗澡,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他做穷京官时,成天为钱发愁。”张宏杰讲了一个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时多收一点“份子”,他未雨绸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随份子随得很多,“分资较周到”。可是事后想起自己还要做“圣人”,又对自己的小算盘“批判”不止。

标签四:成功学范本

他是个现实主义者,更是理想主义者

一个天资平平的“中人”,最终却做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境界,让一个萎靡涣散的王朝又延续了半个世纪。曾国藩被网友戏称为清朝的“励志哥”,而他的人生也被当作是一个成功学范本被广为宣传,各种诸如“跟曾国藩学管理”之类的教材也风靡一时。

200年后,曾国藩对于当下的意义是什么?是那些官场权谋?显然不是。

“曾国藩的身上集中了传统精英的某些最优秀的品质。他以并不缺少悟性的刻苦和执着,重新体验和阐述了迤逦数千年的天人之道、伦常之理。曾国藩不止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更是一个以自胜胜人、以圣贤自许的理想主义者,他甚至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标高,一种让人可以仰望的方向。”孟泽如是说。

网络配图

在张宏杰看来,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把自我实现定位了最高的需求,而曾国藩直接把目标锁定在做“完人”。他认为,这一目标实现了,其他目标就自然而然地能达到。他在给诸弟的信中说,不必占小便宜:“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着,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也就是说,如果做成了光明磊落的伟人,建功立业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古往今来,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脚踏实地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张宏杰说,曾国藩对自己近乎苛刻,通过这种自修方式,逐一检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点毛病,在几乎所有细节中贯彻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进德修业,才迅速而有力。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纵死囚只是一场政治骗局!为了给自己赢得好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

    除了夜不闭户的和谐局面外,李世民最为后世推崇的,还有两桩事,便是白居易在《新乐府》诗里所歌颂的“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民本精神。“怨女三千出后宫”,事在武德九年(626年)。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载,是年八月初九日,太宗以皇太子的身份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十八日,太宗即颁诏:“宫女

  • 揭秘唐朝太子李承乾与男乐人称心的惊世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承乾

    历史上总是流传着关于君王的桃花绯闻,宁负江山不负卿的做派不知赚走了多少纯情少女的眼泪。在帝王家,不仅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如此动人,同性之间的爱情也引人唏嘘。李承乾是帝后的嫡长子,生来尊贵无比,在他的父亲登上皇位后,立即被封为太子。一个这样尊贵的人却看上了一间寺庙的乐童,也就是称心。其实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坐

  •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何只祭拜过孔子和陈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高祖刘邦

    核心提示:陈胜死后,受到了普遍尊重,名气比生前大得多。司马迁专门为他作传,司马光称他的部队为“兵”,而不是贼。刘邦当了皇帝后,只看望过两位已故之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陈胜。秦未社会有点儿乱,乱局的始作俑者就是陈胜。这位深沉的农民,在漫长的郁闷中突然发力,惊醒了一个强悍王朝的万世美梦,也让社会大病

  • 三国人物:宁死也不当皇帝的三国“人气王”刘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虞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怎奈暗弱的皇权,早没了当年汉高祖挥刀斩剑的底气,如此英雄集结的景象,自然压不了阵脚。于是衣锦华贵的、逐鸡逗狗的、卖草鞋的、种地的、打铁的、卖盐的,全都摇旗揭竿,拉点兵马趁着这趟乱世的浑水,抢一杯羹,割据一方,胆子大的,更做起了天子梦。无论是恃玺骄纵的袁术、挟帝号令的曹操、还是装模

  • 揭秘历史上争议最少的人物:晏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晏子

    晏子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用有趣来形容这个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他的功劳有目共睹。网络配图晏子,字仲谥平,原名晏婴,由此可见晏子就是晏婴。他出生在山东的高密,是齐国的大夫,他当

  • 清朝阿哥其实长这样!事实真相天差地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哥

    在清朝,阿哥是比其他朝代更神奇的存在。因为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前并不遵守汉族礼法,入关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像其他汉人执政朝代一样选嫡、而是选贤,所以皇子对于皇位之争的演绎更加多。所以就造就了那些出名的阿哥——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网络配图当我们用现代人且并不专业的目光去

  •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光绪

    在清朝历史上命运最为悲情的皇帝莫过于光绪皇帝了。若论悲催,也许要数他的前任同治皇帝。堂堂九五之尊据说死于令人尴尬的梅毒,但作为一个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君王,实在是令人鄙夷,丝毫不值得同情。但光绪皇帝不同,作为日暮黄昏的满清帝国的倒数第二任皇帝,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帝国在浑浑噩噩中一步步沉沦。他决心振作

  • 揭秘二婚齐天大剩女为何成为刘备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吴夫人

    相比刘备的前两位女人,吴夫人既不像糜夫人那么有钱,也不像孙夫人那么有权。可是吴夫人有自己独特的资本,并且这种资本是金钱都换不来的。吴夫人遇上刘备的时候,身份其实是个寡妇。虽然说三国时期礼制毁坏,但是凡是男人多少还是会介意老婆是不是已婚,何况男方是刘备,是拥有荆州和益州的刘备。可最终刘备还是娶了吴夫人

  • 刘备伐吴真的出动了70万大军?刘备伐吴的真正兵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其实刘备伐吴就是指夷陵之战,这一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例,吴国利用积极的防御措施,成功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网络配图刘备伐吴前到底有多少兵马一直是备受关注,因为刘备伐吴是个历史有名的事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非常关键,那么刘备有多少兵马来应对此次

  • 曹操为什么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

    曹操子女众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一生中到底有多少个女儿,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而曹操利用女儿的婚姻来维持和稳固自己的权势,将其众多女儿嫁给王公大臣的事情,史书上还是有所涉猎的。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范晔的《后汉书》都为我们提供了零星资料,让我们初步了解曹操有记载的至少有七个女儿,她们是曹宪、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