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为何北周武帝宇文邕注定无法统一全中国?

解密:为何北周武帝宇文邕注定无法统一全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40 更新时间:2024/1/18 8:15:55

宇文邕,中国南北朝北周皇帝,武川人,宇文泰第四子,明帝宇文毓之弟,560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在明帝临终遗照下即位为帝。

1、巩固皇权,诛杀暴臣

自560年宇文邕即位后,他就知晓宇文护的为人。宇文护内心的想法,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宇文护,西魏时,任大将军、大司马。所以他可以说是开国元勋。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就是在宇文护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当上皇帝的。后来宇文护又架空了宇文觉,另立了明帝宇文毓,大权实际上已经旁落到宇文护手中。他也一直想要当皇帝,只是碍于六大柱国的监视和百官的非议。

宇文邕即位之后,深知宇文护的势力已经形成,自己的哥哥明帝的前车之鉴也摆在那里,所以他表明上对宇文护是毕恭毕敬,没有丝毫不满之意,也正因为宇文邕的尊敬,宇文护表面上也对武帝宇文邕毕恭毕敬,但暗地里却时常要挟威逼,大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架势。这使宇文邕下定决心要杀掉他。

572年,宇文护自同州返回长安后,宇文邕和他一起来面见太后,武帝一边走,一边说:“太后春秋高,嗜酒,虽屡劝,不应,兄今入朝,愿且请”。说着说着,有从怀中掏出了一篇《酒诰》交给宇文护,请其于此面见太后,进行劝说。宇文护听完后,便听从了宇文邕的安排,向太后读《酒诰》。正读之时,武帝突然举起玉珏向其砸去。宇文护顿时跌倒在地,一旁的宦官见状,赶忙抽刀动手,但由于心生胆怯,连砍几刀都未切中要害。一旁的太后亲弟弟卫公也见状动手,才联手杀了宇文护。

宇文护死后,周武帝逐步的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能使北周富强起来。

2、发起灭佛运动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北周身为北方大国且地近西域,自然也是佛教的兴盛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都信仰佛教,武帝宇文邕开始也信仰佛教,但后来认为佛教太过兴盛,已经极大的制约了国力的增长,且武帝立誓要消灭北齐,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武帝决定“求兵于僧侣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574年,他下诏禁断佛、道两教,把僧侣地主的寺庙、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以充军国之用,近百万的僧侣和寺院所属的僧户、佛图户编入户籍,青壮年收入府兵,北周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土地,钱财,极大地充实了军用物资,为消灭北齐提供了物质条件。

3、统一北方

宇文邕是一位很杰出的军事家,575年和576年,北周两次出兵伐齐,第一次因为武帝突然患病,且北齐援兵赶到,故未达到作战目的。第二次出兵,周武帝集中了14万5千人,亲自率领攻打晋州,很快破城,使北齐感到惊慌。同年,双方在平阳展开激战。周军再度破城。此时,正赶上北齐后主高纬率领大军在附近狩猎,立刻率军赶到,武帝也在一个月后率领周军主力赶到。本来一场规模较小的战斗一下子变成了周齐的主力对决。

此时,周军内部一片求战之声,北齐内部却战和不定,齐后主高纬询问群臣意见,却有人提出:“你们都是天子,他们远道而来,我们怎么能守堑示弱呢?”这本是一条可笑的意见,但高纬却“欣然纳之”。

本来武帝就想进攻,但苦于齐军广设地堑。现在齐军自己填了地堑,不禁大喜,立刻挥军进攻,高纬见状,竟落荒而逃,结果齐军阵脚大乱,连战皆溃,伤亡惨重,“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平阳之战,齐军主力被击溃,齐国以经走向崩溃了,第二年,周军俘获高纬,北齐灭亡。

北齐灭亡后,武帝积极吞并、消化北齐领土,维护统治秩序,并在原北齐境内实行灭佛政策。武帝雄心勃勃,准备在安定北方后南下灭陈,却在578年时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时年35岁。他的离世,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和惋惜,似乎注定了北周无法统一全国。

标签: 北周武帝北齐宇文邕

更多文章

  • 历史真实姜子牙的身世背景揭秘:故里仍存疑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姜子牙,姜尚,封神榜,

    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消灭殷商,成就封神大业。但这毕竟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在历史真实的中姜子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为吕尚、吕望,别号飞熊。他复杂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关,他的先祖本姓姜

  • 爱新觉罗溥伟:三次错过皇位 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 ,溥仪,溥伟

    奕訢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三落,可以说是“宦海风波实饱经”。但这并不是唯一让他忧愁的事情,更让他心力交瘁的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不幸了——儿女多早殇,勉强活下来的也是难堪造就。他有四个儿子,长子载澂、次子载滢、三子载濬、四子载潢,其中三子、四子很小就夭折了。奕訢对子女很重感情,却偏偏一再遭受丧子之痛,怎不令他

  •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伯行,康熙,天下清官第一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

  • 曾国藩父亲一生考17次秀才 坚持精神影响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科举,清朝

    对于曾国藩,大家都不陌生,他乃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对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大家了解就比较少,很多人关注曾国藩的育儿智慧,事实上,能够有曾国藩这样的儿子,父亲曾麟书的育儿智慧更值得大家研究。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

  • 李元昊:把儿媳立为新皇后 被儿子割下鼻子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元昊,李德明

    李元昊,北宋时期党项族人,西夏第一位君主。李元昊本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皇室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被赐李姓。李元昊在继西平王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少年时期的李元昊就极有远见和谋略,并对父亲李德明的和宋做法极其不满。有一次李德明派遣使臣到北宋用马匹换取物品,结果换来的物品并不合李德明的喜欢

  • 东汉的治边第一功臣文武虞诩 力保河西美名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虞诩,东汉

    东汉功臣:力保河西走廊,功德千载,力挫邓大将军,直唱反调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方,

  • 蜀汉最后一位名将:挥师两千抵挡东吴三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蜀汉,名将,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然而直到三国末期,随着一个个老一辈“革命家”的去世,出现人才凋零的局面,蜀汉尤甚。曹魏和孙吴还不算严重,蜀汉自诸葛亮死后,朝堂一片衰败,已是落日黄昏。说起蜀汉的最后一位名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是姜维,毕竟他是蜀汉王朝最后一位

  • 成吉思汗陵无碑无坟:敢为全军先是成功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中华民族先祖中一个特别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贴近又遥远。当走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以下简称成陵)的时候,我对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名字,心中充满着敬畏感。一代天骄快到成陵的时候,眼前的植被变得茂盛起来,有的地方高草已没过腰间,一阵风过,高草匍匐,露出远处3个蒙古包式的圆顶

  • 名将赵云:和诸葛亮配合的最为默契的蜀汉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云,诸葛亮,名将,

    刘备手下名将辈出,所谓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皆勇敢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不过龙生九子其色各异,这些名将虽然都是万人敌,但因为自身条件不同,性格也不同,对于统帅的意图有时候把握起来也不尽相同。比如关羽孤傲张飞粗豪,马超冷酷,黄忠牛气十足,至于魏延因为不听诸葛亮调遣,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名将中和诸

  • 集美:用春药迷诱皇帝而当上皇后的绝色美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北魏,历史,冯太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初即位时,由冯太后临朝听政。拓跋宏秉性孝谨,政事无论大小,都先禀明太后。拓跋宏原是后宫李夫人所生,由冯太后抚养成人。冯太后坚守子贵母死之制,除赐死储君拓跋宏的亲母李氏以外,甚至诛戮了李氏全族。拓跋宏终生都不知自己为谁所生,但他自幼在冯太后身边长大,视祖母如生母一般。冯太后想让自己家族